又到一年粽味飄香時。
近年來,隨著消費者對食品食材的健康、口味的創新越來越關注,海南粽子的種類也玩出了新花樣:斑斕肉粽、椰絲豬肉蛋黃粽、藜麥豬肉粽……吸引了不少食客嘗鮮。有數據顯示,去年以來海南新奇特口味粽子的銷量接連攀升。
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中華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無論是各大菜系,還是百姓餐桌的家常菜,都有著自己特色鮮明的風味,就連這個小小的粽子也有“咸甜之別”。
時下,隨著人們消費加快升級,多樣化、個性化需求不斷增長,不少本土傳統美食也在推陳出新中尋求新的發展賽道。就以海南的粽子江湖來說,這些年涌現出的各式各樣腦洞大開創意粽,就是一種新的嘗試。而除了口味的創新外,企業還注重運用電商、新媒體平臺等手段,結合端午傳統文化,增強產品的屬性,將傳承、鄉愁等故事作為“增味劑”,在伴手禮、營銷賽道上做文章,讓食客們有機會共赴一場傳統與新潮碰撞的舌尖盛宴……
由此可見,本土傳統美食的市場消費潛力是巨大的。那么,如何讓更多本土傳統美食在玩出新花樣的同時,特色長存、代代相傳?
而這,就需要本土傳統美食主動擁抱新潮流,深度挖掘當下人們的消費喜好,在最大限度保留其本真元素和原始風味的同時,發揮地方自身優勢、突出特色,在“品”上下功夫,把好資源轉化為好品質、好品牌,才能玩出新花樣。如,海南地處熱帶北緣,屬熱帶季風氣候,盛產水果且海產品豐富,探索本地其他食材結合,進行口味的更新迭代就不失為一個好思路。
另一方面,還要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選準本土傳統美食發展的突破口。如把科技、電商、文化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產業優勢,以健康、風味、綠色為導向守正創新,借助新的推廣、銷售模式,不斷發掘品牌價值、增強含金量,才能拓展更大的市場。
當傳統遇上潮流,這里面大有乾坤。缺了“傳統”,產業根基不穩;失去本土特色,競爭優勢不足;沒有創新,發展難以持續。為此,在創新的路上,亟需社會、企業和地方政府多方合力,加以扶持和引導,才能讓本土美食在保留傳統味道的前提下走得更遠,持續煥發新生機、涌現新活力。(文/楊彥婷 圖/郭昊)
責任編輯:楊彥婷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