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黨史·悟初心
“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的征程上,海南要大力弘揚特區精神,高質量高標準推進海南自貿港建設,努力創造出無愧于歷史、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新業績。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長期奮斗中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錘煉出鮮明的政治品格。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2周年之際,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發布,“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是其中之一。
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海南考察指導,要求海南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團結奮斗、攻堅克難,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海南省第八次黨代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海南重要講話精神,明確提出“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戰略框架,統一了各方面的思想和認識,為海南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南。在新的征程上,我們要大力弘揚特區精神,高質量高標準推進海南自貿港建設,努力創造出無愧于歷史、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新業績。
發揚敢闖敢試的拼搏精神,不畏艱難、奮發進取
海南長期作為國防前線,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后。據統計,至1987年底,海南人均分配水平只有全國分配水平的83%,85%的商品靠內地調進,17%左右的人口尚未溫飽。為改變海南島的落后狀況,加快海南開發開放步伐,1988年黨中央作出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的戰略決策。30多年來,海南各級黨組織團結帶領人民,不懼困難挑戰,頑強拼搏,開拓奮進,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成就。1993年9月,洋浦經濟開發區正式封關運行,成為我國首例由外商投資成片開發的經濟開發區,是當時國內開放度最高的經濟開發區;2001年2月,博鰲亞洲論壇創立,成為首個永久定址中國的國際會議組織;2009年12月,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黨的十八大、特別是自貿港建設以來,海南全省上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踔厲奮發,海南自貿港建設進展明顯,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2021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6475.2億元、地方財政收入921.6億元,分別是建省前1987年57.28億元、2.96億元的113倍、311倍。2021年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歷史性走在全國前列,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全國第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全國第一;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躋身我國首批設立的5個國家公園行列;營商環境不斷優化,“證照分離”改革力度全國最大,告知承諾事項數量全國第一。
在海南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改革開放重大舉措,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敢闖敢試的拼搏精神是自貿港建設所亟需的精氣神。自貿港建設要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對標國際高水平經貿規則,解放思想、大膽創新,將海南打造成為引領我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鮮明旗幟和重要開放門戶;要著力在推動制度集成創新、培育增長動能、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為實現國家戰略目標提供堅實支撐;要緊緊圍繞“三區一中心”戰略定位,搶抓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機遇,加快培育具有海南特色的合作競爭新優勢。
發揚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勇于探索、奮力爭先
30多年來,海南經濟特區堅持銳意改革,勇于突破傳統經濟體制束縛,在全國率先實施許多具有較大示范意義的改革創新發展舉措。1988年,海南作為省一級機構改革的試點,實行省直管市縣體制,探索“小政府、大社會”管理體制,為全國經濟政治體制改革提供了經驗。1991年,海南在全國率先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隨后制定城鎮從業人員養老、失業、工傷、醫療等保險條例,實現了城鎮從業人員高度社會化、一體化的新型社會保險體系,為國家社會保險制度改革提供了海南模式。此外,海南還在全國率先實行糧食購銷同價、企業登記制度、稅收征管辦法、義務教育“兩免一補”等改革。海南堅持擴大開放先走一步,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2000年10月開始推行優惠的旅游免簽政策,目前免簽旅游團國家已放寬至59國。2003年3月經國家民航總局批準,海南成為全國首個開放第三、四、五航權的試點省份,2020年6月發布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賦予海南試點開放第七航權。海南堅持以制度集成創新夯實開放發展基礎,截至2021年底,累計發布13批123項制度創新案例;自貿港落地政策累計達150多項,“四梁八柱”政策框架體系初步建立;“兩個15%”所得稅優惠政策、三張“零關稅”清單有序實施;全年離島免稅店總銷售額601.7億元,增長84%;“中國洋浦港”船籍港等政策效應凸顯,累計注冊國際船舶33艘;全年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6.2%,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增長92.6%。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是海南自貿港建設的精神靈魂。海南要繼續以解放思想、敢闖敢試、大膽創新的勇氣,在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上繼續拓展深度和廣度,打造成為新時代中國改革開放的示范和展示中國風范的靚麗名片;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和牽引,帶動社會、生態、文化、黨建等各方面改革全面發力,提升創新層級,提高創新的實際成效和影響力,推動制度集成創新從“盆景”變成“苗圃”,從“苗圃”變成“森林”;要充分發揮現代產業體系和區域協調發展“兩大引擎”作用,聚焦發展四大主導產業,打造“三極一帶一區”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發揚埋頭苦干的擔當精神,實干篤行、甘于奉獻
解放以來,海南在服務國家戰略中始終扛起使命擔當。20世紀50年代初,根據黨中央關于在華南地區建立天然橡膠基地、發展新中國橡膠事業的戰略決策,海南義不容辭地扛起“生產天然橡膠、發展國防建設”的使命擔當。海南植膠人發揚韌勁和拼勁,突破了北緯17度以北不能種植橡膠的技術難題,大面積植膠獲得成功。經過幾代植膠人不懈努力,海南建成了全國最大的天然橡膠生產基地。從20世紀50年代末農業科研育種開始,至70年代中期,海南逐步成為全國南繁育種基地。據統計,累計超過2萬個主要農作物新品種通過南繁加代、繁育,占到全國育成新品種的70%。南繁育種基地為全國農業經濟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創辦經濟特區以來,海南不辱使命,逐步從一個邊陲海島發展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1999年2月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通過《關于建設生態省的決定》,3月國家環保總局批準海南建設生態示范點省,海南成為全國第一個生態省。2012年6月三沙市成立,為維護我國南海區域內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開創出新的局面。2016年6月文昌航天發射場首發成功,是我國首個濱海發射基地,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低緯度發射場之一,可以基本滿足各種軌道衛星發射的要求,為我國運載火箭更多參與國際商業航天發射提供廣闊空間。
擔當是一種精神,一種責任,更是一種能力。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站在新起點上,海南要發揚埋頭苦干的擔當精神,充分認識自貿港建設在國家戰略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只爭朝夕,迎難而上,搶抓機遇,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弘揚優良作風,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在機遇面前不猶豫、不觀望,在困難面前不推諉、不逃避,在風險面前不畏縮、不躲閃,推動自貿港優惠政策早日落地見效;保持斗爭精神,清醒認識國內外環境的復雜多變及其對自貿港建設新機遇新挑戰,增強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堅持底線思維,增強風險意識,統籌好發展和安全,確保海南自貿港建設沿著正確方向行穩致遠,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作者系中共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海南省地方志辦公室)副主任】
原標題:弘揚特區精神 加快建設自貿港
責任編輯:陳仕超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