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節氣后,雨水漸盛,萬寧小海冒出了許多水浮蓮。萬寧市萬城鎮周家莊村的村民林道軍是一名黨員,在村黨支部的號召下,他帶領5名村民清理水浮蓮。
萬寧市萬城鎮周家莊村黨員冒雨在小海扶正紅樹幼苗。見習記者 王程龍 攝
5月24日,海南日報記者在萬寧小海周家莊村段的海域旁找到林道軍時,只見雨滴不斷拍打著他的臉頰,半個身子沒在海水里,渾身早已濕透。“身上濕了沒關系,照顧好這片紅樹林、保護好小海才要緊。”他對記者說。
林道軍說,水浮蓮會對紅樹林的生長和小海的水質造成危害,即使冒著雨也要馬上清理,“小海好了,我們的生活才能好。”
在林道軍的心里,“小海”就是家的代名詞。從前,一家人在小海里圍排養蝦,靠海吃海;現在,居住在環境優美的小海邊,伴海而生。“小海發展的陣痛期總算是過去了,我們美麗的小海回來了。”
林道軍說的“陣痛期”,是指前些年因圍海造塘養殖、污水直排入海等原因,造成小海水質變差,污染嚴重。2019年,萬寧市委市政府成立了萬寧小海環境綜合治理項目領導小組,推進小海生態治理,小海的生態環境逐漸得到恢復。
還小海一片蔚藍,絕非朝夕之功。萬寧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林斯健介紹,首先要清退小海周邊的養殖池塘和養殖魚排,“我們投入3個多億元,清退了小海周邊禁養區養殖池塘8693畝,全部拆除24594口養殖漁排。”
魚排清了,池塘退了,以此為生的老百姓咋辦?萬寧市引導鄉親們到附近的企業就業,規劃專業化的養殖場幫助村民養殖東星斑,還引入資金發展休閑漁業,讓百姓在家門口吃上旅游飯。“務工、養魚、捕撈……村里原來在小海圍排養殖的61戶人家,都在政府的幫助下找到了增收的好方法。”周家莊村書記夏可平說。
光是清退養殖魚排還不夠,萬寧市還為小海生態治理構建了技術措施體系。在摸清小海的基本情況后,萬寧市專門聘請來國內知名科研院所專家,開展小海水動力、小海生態修復、小海底泥疏浚物資源化利用等研究,為小海治理提供了專業技術指導。
站在周家莊村的海岸線上,近看,紅樹林在海水里成片錯落分布;遠眺,山巒、海面、天空相嵌相融。“這片海邊共種植紅樹林305畝,有不少是我親手種下的呢。”林道軍笑著說。
紅樹林的種植是小海生態整治工程的重要項目。“種植紅樹林,可以防風固沙,又能凈化水體,為水中生物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對小海生態環境修復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林斯健表示。
開展小海治理三年多來,小海的水質有了很大改善,已從劣Ⅳ類上升為Ⅲ類。
今年以來,結合“六水共治”的工作要求,萬寧市還謀劃了小海入海河流水土流失治理、東山河萬城至小海段綜合治理、環小海熱帶農業公園等工程項目,為基本恢復小海生態系統環境服務功能、營造小海潟湖景觀風貌區打下良好基礎。
“景色優美、水清岸綠、海鳥翔集、水產豐富……”林斯健對小海的未來充滿期待,“到時歡迎你們再來做客呀。”(海南日報萬城5月24日電)
原標題:萬寧小海生態整治成效初顯,水質從劣Ⅳ類上升為Ⅲ類 守護好家門口這片海
責任編輯:符金花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