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 逐夢自貿港·市縣篇丨昌江快步走上綠色可持續高質量發展之路

              ■ 海南日報記者 劉婧姝

              特約記者 黃兆雪

              噔噔噔,咚咚咚,敲打聲、機器轟鳴聲此起彼伏,奏起交響曲。4月19日上午,在昌江核電二期3號核島反應堆施工現場,大型吊車來回搬運建筑材料,工人們各司其職。自項目2019年11月18日開工以來,當前核島反應堆筒形外部輪廓已初顯。

              昌江黎族自治縣,這個過去的傳統工業縣,依靠采礦、水泥生產等資源開發型產業,創造了當代工業發展的輝煌。2011年,昌江被確定為我國第三批重點支持的資源型枯竭城市,三產結構比例為21:62:17。為破除資源枯竭的“魔咒”,昌江開始探索轉型之路。

              2021年底,昌江立足新發展階段,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把握諸多有利條件和潛在機遇,確立了推動昌江快步走上綠色可持續高質量發展之路的目標,三產結構優化為27.3:39.8:32.9。

              昌江核電基地里2臺機組晝夜不停,將電力輸送至千家萬戶;七叉鎮蕓紅嶺礦山恢復治理后,又冒出了新綠;在南繁制種的田間地頭,水稻秧苗茁壯成長……海島西部的昌江,春潮涌動,一幅生機盎然的綠色畫卷正徐徐展開。

              以核電為核心引擎 打造清潔能源高地

              在筒形廠房內施工,通透性差,工人容易出汗,但大家干勁十足。“3號核島反應堆廠房內部結構0m施工中,安全殼外筒體在進行二層施工,安全殼內筒體九層已完成混凝土澆筑,鋼襯里模塊四已吊裝就位。”海南核電有限公司項目控制處進度管理科科長余周來說,為保障項目按節點推進,公司成立了進度聯合管控小組、區域施工小組等,組織召開工程日例會、項目協調會等,解決工程建設期間存在的困難與問題。

            昌化江兩岸風光秀美。(昌江縣融媒體中心提供)

              而在核電二期項目建設現場附近,“玲龍一號”多用途模塊式小型核反應堆項目上一片繁忙,該項目于2021年7月開工,日前,已完成安全殼下部筒體順利吊裝就位,整體工程正穩步推進。值得一提的是,由中核集團研發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多功能模塊化小型壓水堆堆型“玲龍一號”,是繼中核集團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后又一自主創新的重大成果。

              余周來介紹,在核電二期項目、“玲龍一號”多用途模塊式小型核反應堆項目投產后,昌江核電基地將實現5臺機組同時發電,每年發電量將達300多億度,開啟海南能源供應新格局,讓海南成為國內核電使用占比最高省份,清潔能源使用與發展走在全國前沿。

              在占地2600畝的核電基地里,看得見的動態施工現場下,還蘊藏著看不見的“核”動能。過去,“電荒”一度制約著海南經濟與社會發展,海南省最大的能源項目昌江核電工程一期項目因而啟動。項目采用先進型壓水堆核電技術,一期工程兩臺機組自2015年投運以來,已經累計發電超過500億度,目前發電量占海南省電力供應總量近30%。

              除了輸送源源不斷的電力之外,因核電這一清潔能源特性,其環保效益相當于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70萬噸、二氧化硫2.8萬噸及氮氧化物2.5萬噸,為全球“碳達峰”“碳中和”,海南打造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作出重要貢獻。

              近年來,昌江聚焦實現綠色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努力抓好清潔能源高新技術產業園這個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2021年6月4日,省發改委正式批復昌江清潔能源高新技術產業園為省級產業園。該園成為全省13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之一。園區通過多舉措招商引資,簽約引進多個先導項目,如上海核電海南服務基地等清潔能源領域的頭部機構已經落戶昌江,共同助力海南清潔能源島建設。

              昌江縣委書記陳儒茂表示,昌江將堅持走工業立縣、發展綠色低碳工業的路子,在服務保障核電二期、核電小堆和一批先導性項目建成投產的基礎上,培育壯大新能源、新材料以及循環經濟產業等戰略性新興工業,力爭用15年培育發展形成千億級清潔能源產業集群,把清潔能源高新技術產業園建設成為昌江經濟發展的“主引擎”。

              以綠色賦能新發展 推動水泥行業轉型

              郭文在華潤水泥(昌江)有限公司工作,駕駛挖掘機近10年,于一線從事采礦工作。近幾年,他的工作性質發生了些許變化,擔任七叉鎮蕓紅嶺礦山生態修復工作班長。而一直和礦山打交道的他,開始關心礦山花花草草的生長。

              蕓紅嶺石灰巖礦山為該公司開采的山坡型露天礦山。過去,由于多年開采爆破,大量滾石堆積于礦區東側坡面,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生態環境破壞和視覺污染。近年來,海南省以前所未有的決心,推進生態環境建設。昌江以建設綠色礦山為著力點,為實現資源枯竭型城市向綠色可持續高質量發展轉型打下基礎。

              駕車在礦山穿梭,郭文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治理工作未開展前,這里山體裸露、滾石堆積,遠望一片灰色。如今,坡面上這抹綠帶來陣陣清涼,讓人心曠神怡。

              榕樹、銀合歡、木棉……郭文指著坡面上的植被,一種一種叫出名稱,他熟知這里的一草一木。

              “公司投入約3000萬元恢復治理礦山東側邊坡,采用先進的類壤土噴播技術,施工成本低,復綠見效快。”郭文說,噴播后草、灌木、喬木、微生植物綜合生長,構建成一個小微型生態體系,一定年限后,植被覆蓋可恢復到早前原始狀態。

              在礦山上種樹實屬不易,一來選擇的樹種要適宜,二來要解決灌溉用水問題,這樣存活率才有保證。蕓紅嶺礦山南高嶺緊鄰昌化江,為保證治理復綠效果,該公司在山體高處設置蓄水池,從昌化江引水,再利用高差,向東側邊坡面礦山采場、破碎車間進行自流式供水,實現了礦山綠化灌溉、采場噴淋降塵、破碎車間降塵用水全覆蓋。蕓紅嶺礦區共61.7公頃,截至目前,共完成恢復治理約22公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標語矗立在礦山山頂,提醒著每一位往來的“礦山人”。

              “我們不能再走光開采不治理的老路子,最佳的效果是邊開采邊治理,這就對技術要求更加高了。”華潤水泥(昌江)有限公司總經理雷豐收說,近年來通過技術創新,推廣實施高貝水泥生產,成功實現超低品位石灰石煅燒水泥熟料,大量消化遺留夾層廢石,極大提高了資源綜合利用能力。

              除了通過高貝水泥生產之外,該公司還借助建筑垃圾消納場“消化”廢石,

              不僅有效解決礦山廢石堆積問題,還變廢為寶,提高能效與資源利用率,推動水泥行業綠色轉型。

              2021年底,華潤水泥(昌江)有限公司三號水泥窯生產線南側的建筑垃圾消納場正式投入使用,除了消化建筑垃圾,還能消納部分廢石,制成骨料、機制砂等建筑材料。

              從蕓紅嶺礦山下來,來到山腳的尼下村,“昌化江畔木棉紅”碼頭就位于此。每到木棉花開時節,全國各地游客紛至沓來。此刻,從山腳仰望蕓紅嶺,過去裸露的山體,已披上了綠裝。

              “綠色礦山是一個動態建設過程,蕓紅嶺礦山又處于木棉觀景點,因此下一步將繼續做好礦山終了邊坡恢復治理,加倍努力將礦山建設成生態和諧、環境優美、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綠色礦山。”雷豐收說。

              以南繁制種促轉型 農業發展按“快進鍵”

              傳統工業轉型已率先邁開腳步;南繁制種的發展正按下“快進鍵”,以蓬勃姿態迎接種業振興的未來。

            在昌江十月田鎮紅田三隊雜交水稻制種基地里,技術人員在查看水稻生長情況。海南日報記者 劉婧姝 攝

              春日的稻田,綠油油一片。4月16日清晨,在十月田鎮紅田三隊昌江廣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水稻制種基地里,技術負責人劉相平正組織工人噴灑農藥,做病蟲害防治。放眼望去,水稻長勢喜人,仔細看,卻有高有矮,這是為何?

              “高的是父本,矮的是母本,這是雜交水稻制種的授粉形式,高低差異有利于開花授粉,提高結實率。”有著27年雜交水稻制種經驗的劉相平告訴海南日報記者,目前基地雜交水稻制種約650畝,品種為Y兩優型,這一茬是今年1月份種植的,預計到5月底可以收成。

              如今,南繁制種已在海南省多個市縣如火如荼開展,自然條件較好的昌江正迎頭趕上。昌江地處海南島西部,屬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4.3℃,日照充足,年平均降水量為1676毫米。

              從水利條件看,昌江水利基礎設施完善、水源充足,全縣有大小河流17條,總流域5381平方公里,建成蓄水工程38宗,設計總蓄水量3.2億立方米,其中石碌水庫庫容量為0.988億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15萬畝。

              除了擁有優越的自然氣候和完善的水利設施;發展起步早、制種技術成熟也是昌江的優勢。

              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昌江農業部門就在保平鄉(現十月田鎮保平村)、鐵礦農場(現石碌鎮)制種推廣三優系列,90年代該縣農科所制種推廣博優64系列,面積僅100多畝;2000年后,逐漸有外市縣、外省個體戶或制種公司到昌江開展制種工作。

              昌江水稻制種集中于每年1月至6月的早稻期,今年早稻制種面積約9200畝,相比往年有所增加,主要分布在烏烈鎮、昌化鎮、十月田鎮和叉河鎮。目前,在昌江制種的公司共有21家。

              昌江廣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作為進入昌江進行南繁制種的新秀,公司從2019年成立之始,便將制種作為公司主營業務之一。

              “當前,隨著全球氣候變暖,以及品種改良和技術優化,南繁制種的趨勢不斷從南往北移,昌江的制種條件也越來越好。”昌江廣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彤介紹,今年已經和湖南袁創超級稻技術有限公司簽訂協議,在昌江種植650畝的Y兩優型雜交水稻,協議以10元/斤的價格回收。

              “這個品種較耐高溫,畝產預計350斤,種子純度能達到98%,發芽率可達82%以上。”昌江廣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部副經理李建祥說,接下來將加強田間管理,做好農事活動、植保產品、施肥的記錄和生產檢查,確保制種優質高產。

              海南歐蘭德農業高科發展有限公司作為進入昌江進行水稻制種較早的公司,獲評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具有雜交水稻制種的成熟經驗,在保障水稻制種產量與質量的同時,進行規模化生產、加工、儲備和銷售,當前該公司在昌江共有水稻制種面積約2000畝。

              (海南日報石碌4月25日電)

            原標題:昌江快步走上綠色可持續高質量發展之路 綠色轉型步伐穩 工業大縣煥新顏

            責任編輯:林靖鈞
            •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微博

              用微博掃一掃

            海南社會

            社會民生包羅萬象 進入欄目
            欄目推薦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技術服務 |  法律聲明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
            国产精品内射后入合集|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第一页|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大胸|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色欲| 国产综合色在线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拍拍拍色欲| 免费精品视频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站| 国产精品国产AV片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婷婷国产综合久久|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动漫| 久久99精品一久久久久久|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7牛牛|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牛牛影视| heyzo高无码国产精品|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麻豆一区| 亚洲AV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综合国产精品第一页| 久久精品?ⅴ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天影视香蕉|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高清视频免费在线播放 | 无码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 99精品众筹模特私拍在线|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成人影院| AAA级久久久精品无码片| 精品91自产拍在线|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丫y| 国产精品天天看大片特色视频| 2020国产欧洲精品视频| 亚洲日韩精品国产3区 | 精品人妻伦九区久久AAA片69|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免费了| 97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 亚洲色精品aⅴ一区区三区| 久草视频在线这里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