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4月21日消息(記者 周靜泊)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發展經濟一定是矛盾關系嗎?4月21日,世界銀行中國局局長馬丁·芮澤在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分論壇“對話海南”的討論中提出,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經濟資產,生物多樣性很有價值,如果人們不關注它,會付出巨大的經濟代價,若能妥善對其投資,則會帶來回報和額外收益。
4月21日,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對話海南”分論壇在海南博鰲舉行。記者 李昊 攝
馬丁·芮澤表示,如果從現在到未來10年間仍不注重生態多樣性保護,人類將會為此付出巨大的經濟成本。如果不保護東亞以及太平洋區域的沿海、海洋以及森林的生物多樣性,2030年之前,預計全球每年會損失上萬億美元的GDP。所以,不重視生態保護會造成經濟損失是顯而易見的。與此同時,投資生態多樣性自然保護會帶來收益,最明顯的就是旅游業收入。
世界銀行中國局局長馬丁·芮澤。記者 李昊 攝
“生物多樣性是一項很有價值的經濟資產。根據世界銀行對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野生動物旅游業的研究發現,旅游業能夠為政府帶來非常好的回報,政府每投入1美元,就能夠產生6到28美元的回報,而這個收入的倍數效應對于低收入社區來說非常重要。”馬丁·芮澤分享了一個生動的案例,世界銀行曾在中國浙江投資過一個生態保護項目。這個項目所涉及的土地是一片濱水濕地,原先計劃用于建設汽車工廠,但項目團隊發現,該地的生態系統對防洪至關重要,如果用于建設工廠,防洪風險會很高,尤其是破壞了周邊的水生植物后,洪水還會危及臨近地塊,相關保險費用也很昂貴。經過分析測算和溝通,當地政府在該地塊設立保護區,進行生態修復。如今,這個地方已經成為周邊居民和游客休閑度假的游覽勝地,門票收入已經讓世界銀行收回了當初的投資,實現了經濟價值的回報。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所占區域比浙江那個項目要大得多,最核心的挑戰是如何在開發和保護之間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衡點。”他說。
馬丁·芮澤還認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并不單只是政府的責任和工作,社會各界都應參與其中,政府應加強與民間合作,共同攜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遠景目標。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