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嘉賓研討新形勢下企業經營戰略
企業未來發展須更加注重ESG
海南日報記者 蘇慶明
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作為新興概念,正引起越來越多企業和各界的關注。企業應該如何測定自身的ESG成果?需要怎樣的指標和評價體系?如何把ESG更好地融入企業經營戰略?在4月20日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構建可持續發展的ESG”分論壇上,企業界和政界人士給予解讀。
嘉賓指出,ESG就是通過環境治理、公司治理實現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過程。當前,全球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進程,國際形勢錯綜復雜,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提出更高要求,ESG成為企業應對重大社會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為緩解不確定性的影響,各企業家、投資者需要展示出未來的靈活性以及可持續性,提供一個有價值的投資理念。企業需要把ESG理念融入自身的商業策略中,且以高效的方式落實。”博鰲亞洲論壇咨委、SK集團全球董事長兼CEO崔泰源說。
“投資者投資一家公司的時候,會考慮這家企業是不是有可持續經營能力。”在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方星海看來,投資者對ESG的要求,將促使企業更好遵守環保方面的規定,并強化社會責任擔當。總的看來,是通過市場的力量讓人類發展更加可持續。
環保是ESG的重要方面。崔泰源說,SK已經宣布凈零排放計劃,并擴大氫能等可再生能源領域投資,力爭贏得市場的信賴和共鳴。
如何衡量ESG?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李保東介紹,國際標準化組織、全球報告倡議組織等紛紛提出了有關社會責任的標準、守則和倡議。“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各界對于社會價值的理解已經不再局限于已有的認知,更呼吁可量化的指標。”
方星海說,有關國際機構正在制定ESG披露的準則,將于年底發布,不具有強制性,但可能被全球各國自由采用。下一步,中國證監會也將在ESG披露方面進行探索。
不久前,國務院國資委和SK集團合作成立了企業社會價值實驗室。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主任衣學東說,國有企業每年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已經有10年以上。如何把社會責任報告量化為價值,用于出資人、股東進行考核,正是這個實驗室所做的工作。國資委還專門設立社會責任局,對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創造社會價值進行評判和指引。
(本報博鰲4月20日電)
責任編輯:王思暢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