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在基層丨一世“鋼” 三代“魂”——一位老包鋼人的家庭側寫

              在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南排道上一套不起眼的民居內,一面墻壁上掛著主人參加全國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大會等全國性會議時的老照片,另一側的書柜上擺放著一塊題有“鋼魂”二字的圓盤。

              新華社記者孫楠 攝

              老照片,是房子主人一輩子的榮光;“鋼魂”,體現了祖孫三代人的精神。

              主人叫劉志祥,是包頭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第一代建設者。

              這一切,始于一個不算抉擇的抉擇。

              時光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1955年,正在沈陽工作的劉志祥到北京出差,時值建設包鋼,需要大量人手前往包頭。

              彼時,劉志祥已經拿到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是前往中國知名學府深造,還是去“人蓋被、被蓋沙”的荒灘?

              劉志祥絲毫沒有猶豫,當即從北京出發,前往包頭。

              年輕時的劉志祥。(采訪對象供圖)

              “上大學是我一個人的事,建設包鋼是國家的事。”劉志祥說,沒有國家就沒有自己,關鍵時刻不能掉鏈子。

              這位后來的包鋼一號高爐榮譽爐長剛到包鋼時,做過木工,也做過汽車修理工。但跟高爐結緣,頗有一番“矛盾”。

              那時,劉志祥正在研讀《矛盾論》,他思索如何才能在產鋼產鐵上找到“矛盾”。

              1959年9月,包鋼一號高爐流出第一爐鐵水。但也存在渣口爆炸、風口損壞等難題。誰能攻克技術難關?

              正尋找“矛盾”的劉志祥自告奮勇“請戰”,吃住在高爐,和來自東北、北京等全國各地的專家和高爐技術人員一起攻堅克難。

              年輕時的劉志祥(左二)和同事討論。(采訪對象供圖)

              “大家勁往一處使。當時2000多人圍著高爐轉,還有其他工廠給我們提供幫助,但沒一個人提出要報酬,為的就是能盡快出鋼出鐵,為的就是國家能富強。”他說。

              “什么是‘包鋼精神’?不忘初心、無私奉獻、艱苦奮斗——我覺得這就是‘包鋼精神’,也是‘包鋼人’的靈魂。”劉志祥說。

              據介紹,在全國支援包鋼的熱潮下,平均每天有10多個車皮的設備和材料從全國各地運到包鋼,最終有8萬多名創業者扎根邊疆,譜寫了一曲“齊心協力建包鋼”的佳話。

              從晚上睡覺帳篷都會被吹跑的荒灘,到成為我國重要的鋼鐵工業基地;從第一爐鐵水,到累計產鋼超2.6億噸,背后凝聚的是無數“包鋼人”的汗水和心血。

              時至今日,雖然已經步入鮐背之年,講起那段歷史,劉志祥眼神仍然充滿光芒、話語依舊慷慨激昂。

              今年“七一”之后,劉志祥隨身攜帶的包里多了一份報紙,他不時拿出來讀一讀。

              “全體中國共產黨員!黨中央號召你們,牢記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劉志祥不自覺深情朗讀,“雖然我已經90多歲了,但作為一名62年黨齡的老黨員,黨中央的號召令我心潮澎湃、充滿干勁。”

              “我離不開包鋼。”劉志祥說,“有啥開心的、煩心的事,我都會回到高爐看一看、望一望。”

              劉志祥和女兒(右一)孫女(左一)。(新華社記者孫楠 攝)

              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傳承。

              如今,劉志祥家三代11口都是“包鋼人”,先后在包鋼不同工作崗位上勤懇工作。

              女兒劉穎在包鋼工作30年,2012年退休。她說,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全家人都深受包鋼及父親的影響。

              “父親常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他,他能做的就是為了國家付出一切。”劉穎說,“無私奉獻、不求名不求利,這是刻在我們骨子里的。”

              “好好工作,不要怕苦怕累,要記得黨的恩情。”在包鋼計量中心工作的孫女劉琳說,爺爺那一輩是開拓者,父輩是建設者,現在時代變化了,自己這輩更重要的是改革創新。

              “雖然技術革新、工作強度變大,但是積極的狀態和精氣神不能丟。”她說。

              在國外留學8年的外孫徐光遠兩年前選擇回國在清華大學攻讀博士后。雖然不是“包鋼人”,但他的心始終未變。

              “作為‘85后’的青年力量,我一定要傳承姥爺那一輩‘實干報國’的艱苦奮斗精神。”徐光遠說,“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我們青年科技人員要用科技去強大我們的國家,這是我們身負的時代使命,義不容辭。”

              劉志祥和外孫。(受訪對象供圖)

              當年放棄清華的劉志祥就這樣和清華大學再續前緣。

              “七一”前夕,劉志祥專門去了次北京。在去程的火車上,他問乘務員:“火車軌道用的是哪兒的鋼軌?”對方回答:“包鋼。”

              也許這就是“包鋼人”的情結,出門在外總要問一問,總想去睜大眼睛找一找包鋼的痕跡。

              到了北京,劉志祥在外孫的陪伴下逛清華園,圓當時夢。

              “校園真大啊。”劉志祥感慨,但他卻自豪地說自己一點都不后悔,“包鋼‘畢業’和清華畢業是一樣的!”

            原標題:“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在基層丨一世“鋼” 三代“魂”——一位老包鋼人的家庭側寫

            責任編輯:王思暢
            •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微博

              用微博掃一掃

            看天下

            讀懂中國放眼全球 進入欄目
            欄目推薦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技術服務 |  法律聲明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
            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网站 | 日韩大片高清播放器| 一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99精品国产| 国产女主播精品大秀系列|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合区精品中文字幕| 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老鸭窝| 国产自产拍精品视频免费看|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在线 | 国产午夜精品福利| 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99国产精|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老司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字幂| 欧美日韩亚洲精品| 97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张柏芝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福利| 99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12|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 亚洲制服丝袜精品久久| 67194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不卡|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 日韩AV无码精品人妻系列| 日韩免费码中文在线观看| 日韩成人在线视屏| 日韩一区二区视频| 日韩美香港a一级毛片| 青娱乐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 精品国精品国产自在久国产应用男|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