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國民黨蔡勁軍部“清剿”和五指山革命根據地全面形成
國民黨四十六軍北調山東后,廣東省國民黨當局調保二、保三、保四、保五4個保安總隊(團)來瓊,加上原在瓊的保六、保七總隊和榆林要塞守備隊共1.5萬人,并任命廣東省政府主席瓊崖辦公處主任兼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蔡勁軍為保安司令,負責指揮瓊崖國民黨軍隊繼續打內戰。蔡勁軍制定了“分散分區、重點進攻、各個擊破”的“清剿”計劃,采取軍、政、特密切配合、剿撫兼施的辦法,聲稱在6個月內消滅瓊崖特委和瓊崖獨立縱隊。
1946年12月12日至19日,瓊崖特委在澄邁縣加總鄉(今屬屯昌縣南坤鎮)召開臨委書記聯席會議,傳達學習中共中央10月30日和11月21日的電報指示,由馮白駒代表瓊崖特委作《瓊崖自衛戰爭的新形勢和任務》的報告。馮白駒總結了瓊崖一年來自衛戰爭的經驗教訓,指出“和平已告絕望,內戰已達頂點”,“我們對美蔣再不應存在任何和平妥協的幻想”,并以可靠的根據和充分的理由提出戰爭的結局是蔣敗我勝以及奪取勝利的對策。要求全瓊各級黨政軍干部和共產黨員廣泛深入到廣大人民群眾中去,“大大發展解放瓊崖人民的力量,團結各階層民主人士,廣泛開展全瓊自衛反擊戰,反對蔣介石集團的抽剝和奴役的黑暗統治,粉碎蔣軍對解放區的進攻,揭露蔣介石集團擴大內戰的罪行,積極準備反攻,收復一切失地,配合全國反攻,解放全瓊人民”。報告還強調了革命根據地的建設,指出“民主根據地的建設工作應該著重進行,應成為后方機關團體部隊的努力目標”。會議確定瓊崖在新形勢下的總任務是積極準備反攻,發展全瓊,奪取全瓊,向南路發展,打通大陸,配合全國。要求做好擴大解放區,建立以白沙、保亭、樂東為中心的五指山革命根據地以支持長期斗爭等四項工作。
國民黨“分期分批”重點進攻的“半年清剿”計劃,首先是企圖在3個月內將活動于瓊文地區的瓊崖獨立縱隊第一支隊消滅,并摧毀瓊文游擊根據地。為粉碎國民黨當局的軍事政治“清剿”,瓊崖獨立縱隊號召指戰員開展廣泛的立功運動,多殺敵人為人民立功。各支隊以分散對集中、以集中對分散、分散與集中相結合,在機動中集中殲敵有生力量。11月13日,國民黨保六總隊1個大隊5個中隊在總隊長楊開東的率領下,由瓊山縣的三江墟向咸來鄉的羅射、美梁地區發動進攻。瓊崖獨立縱隊第一支隊采取伏擊和迂回包圍等戰法,斃傷國民黨軍90 多人。為了配合瓊文地區軍民反“清剿”斗爭,瓊崖獨立縱隊各支隊不斷出擊,在各地伺機殲滅敵人。活動在澄邁縣的挺進支隊,先后攻克澄邁的旺商、合嶺等墟鎮,共殲守敵30余人。活動于定安、瓊東一帶的第二支隊,攻克定安縣的石壁、嶺口等墟鎮,殲敵60余人。活動于樂會、萬寧一帶的第三支隊,11月18日曾一度攻克萬寧縣城。活動于白沙、儋縣地區的第四支隊,12月1日曾一度攻克瓊西重鎮那大鎮。12月29日,保二總隊向白沙解放區進犯,第四支隊利用從南豐到牙叉的險要地形,在新溪田段公路伏擊保二總隊1個加強大隊,斃敵88人,俘敵8人,繳獲輕機槍4挺、槍榴筒4具、步槍40余支、子彈1.5萬發。此戰勝利后,周恩來于1947年1月6日親自為中央軍委擬稿復電祝賀:“海南得此勝利,甚為欣慰。望傳令該中隊(大隊)嘉獎……你處應繼續此精神,尋求敵之分散部隊及其弱點,集中我之優勢兵力,爭取不斷在運動中消滅敵人一連至兩連的勝利,定可改變過去局勢,有利于今后的發展。”
從1946年11月至1947年1月30日,蔡勁軍部歷時3個月的第一期重點“清剿”,在瓊崖獨立縱隊的沉重打擊下被粉碎。瓊崖獨立縱隊共殲國民黨軍750多人,繳獲機槍12挺、步槍300多支,取得了初步的勝利。
蔡勁軍部第一期重點“清剿”計劃失敗后,從1947年2月至5月,又部署了為期3個月的第二期“清剿”。這次“清剿”的重點放在萬寧和定安等地區。
針對國民黨這次“清剿”的特點及第一次反“清剿”集中力量向敵出擊的經驗,瓊崖特委和瓊崖獨立縱隊總部決定采取“堅持內線,開展外線作戰”的方針,以少數部隊配合民兵堅持根據地斗爭牽制敵人,主力則挺出敵后發展新區或集中兵力襲擊敵人。在3個月的反第二期“清剿”斗爭中,瓊崖獨立縱隊作戰200多次,斃敵970人,傷敵540人,俘敵300余人,繳獲輕機槍25挺、六O炮3門、擲彈筒8具、步槍870支,恢復了被敵占領破壞的地區。從此,國民黨軍隊被迫由“重點進攻”轉為“重點防御”。
在全瓊軍民反擊蔡勁軍部第二期“清剿”的同時,瓊崖特委決定抽調部分兵力,開辟以白沙、保亭、樂東為中心的五指山革命根據地。1947年1月,瓊崖特委和瓊崖獨立縱隊領導機關率領警衛營重返白沙,進入白沙縣紅毛峒,著手開辟白、保、樂根據地工作。4月初,瓊崖特委和瓊崖獨立縱隊從各支隊抽調一個小隊和警衛營合編為前進支隊,符振中任支隊長,進入五指山區開展工作,著手清除白沙境內的殘敵,鞏固白沙根據地。4月10日,前進支隊襲擊水滿據點的國民黨地方武裝王振強部,殲敵30余人。4月15日,配合第三支隊攻克保亭縣城。5月20日,前進支隊攻克樂東、白沙交界的番陽峒敵軍據點,逐步消滅保亭、樂東兩縣的殘敵,并開辟了保亭、樂東縣的水滿、紅牙、南營、番陽、萬沖等10個鄉的工作,恢復了白沙縣的小水、加釵、元門等鄉基層政權,初步奠定了五指山中心根據地的基礎。從6月起,瓊崖獨立縱隊鎮南隊、前進支隊和第二支隊(先遣支隊)互相配合,先后擊潰保亭的公館墟、樂東的萬沖峒據點守軍,斃傷俘敵80余人,繳獲一批槍支彈藥。6月17日,白、保、樂邊區行政委員會成立,王國興任主任委員。經過1947年一年的艱苦奮斗,建立白保樂中心根據地的局面初步打開,中央軍委曾來電祝賀:“瓊崖根據地在五指山初步建立是一大勝利。”
為了徹底消滅敵人,建立牢固的革命根據地,1947年冬,瓊崖縱隊集中5個支隊兵力,分三路向白保樂地區進軍,全面開展建立五指山中心根據地工作。1948年1月,瓊崖縱隊第三總隊第七支隊和第九支隊分兩路向保亭進軍,再次攻克了保亭縣城,解放了保亭全境。第五總隊兩個支隊和第一總隊的第一支隊,肅清白沙縣的國民黨地方武裝,解放白沙全境后,兵分兩路向樂東挺進。國民黨當局為了挽回敗局,特派陸軍少將韓云超為新任樂東縣長,企圖通過韓云超打開局面。為了韓云超的安全和聲援樂城守軍,還特派榆林要塞守備隊1個大隊護送韓云超赴任。第五總隊調集兵力在千家公路設伏,將韓云超擊斃,擊傷守備隊大隊長。1948年6月6日,瓊崖縱隊占領樂東縣城,樂東縣全境宣告解放。至此,白、保、樂連成一片,五指山革命根據地正式形成。
中共瓊崖第五次代表大會和瓊崖縱隊首次代表大會
1947年5月9日至26日,中共瓊崖第五次代表大會在白沙縣第二區紅毛鄉(今瓊中縣紅毛鎮)報茅嶺舉行,出席大會的正式代表有24人,代表全瓊黨員5000多人。瓊崖黨政軍領導機關負責干部及各縣委、各支隊的主要領導人列席了會議。
會議由瓊崖特委書記馮白駒主持,首先宣讀中共中央《關于召開瓊崖黨的第五次代表大會的指示》,要求大會制定出“適合自己環境和力量的發展方針和任務”,并提出在討論任務時應注意:(一)部隊的擴大與建立鞏固的根據地;(二)民兵游擊隊的組織和發展;(三)群眾經濟要求及土地改革,由減租減息到清算分田;(四)機關部隊生產自給或部分自給;(五)在敵占區武工隊的公開、隱蔽活動與合法斗爭;(六)瓦解頑軍工作;(七)保存與訓練干部;(八)吸收新的積極分子入黨;(九)爭取黎民。馮白駒致開幕詞時指出,這次會議是瓊崖斗爭史上劃時代的大會,要把這次大會開成一個救人民的大會,救國救鄉的大會,團結人民爭取勝利的大會。李明等特委領導分別作《關于三個月反“清剿”斗爭總結》《關于群眾工作》和《整黨問題》的報告。會議要求全黨必須做好五項工作:(一)鞏固和發展五指山區白、保、樂革命根據地,使其聯結在一起,組成大塊解放區。在各解放區要加強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建設,特別是要進行土地改革或減租減息,大力發展生產以支援解放戰爭。(二)在軍事上,要從游擊戰向運動戰發展。重建參謀工作,逐步走向正規化。(三)在民運上,要確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點,放手發動群眾,開展訴苦、翻身運動。發展生產合作社,給民眾實際利益。要組織農會、貧農團、保鄉隊。(四)在黨的工作上,要認真學習中共七大文件,學習毛澤東思想的基本觀點,改變作風,改進工作;反對官僚主義、個人主義和軍閥作風,加強黨性和群眾觀點教育。(五)開展反特斗爭,加強分化瓦解和爭取敵軍工作。
會議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將中共瓊崖特別委員會改為中共瓊崖區委員會(簡稱瓊崖區黨委),屬中央和香港分局領導。會議通過無記名投票選舉方式,選舉產生了中共瓊崖區委員會,馮白駒、李明、莊田、黃康、何浚、吳克之、李振亞、肖煥輝、馬白山、楊少民、陳乃石、史丹、符榮鼎13人為中共瓊崖區委員會委員,李獨清、陳克文、陳克邱、陳石、陳武英、符思之為候補委員。在第一次全體執委會會議上,選舉馮白駒、李明、莊田、黃康、何浚為常委,推選馮白駒為書記,李明、黃康為副書記(6月14日中共中央批準會議的人事決定)。會議決定了區黨委工作機構負責人。會議決定撤銷東區、澄臨、儋白、瓊文、東定5個臨委,成立東、西、南、北區4個地委,并確定其領導人。會議還決定對瓊崖獨立縱隊各支隊軍政主官和部分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人進行調整。中共瓊崖第五次黨代會是瓊崖黨組織在新民主主義時期一次極其重要的會議。
為了總結瓊崖獨立縱隊建軍以來的經驗教訓,提高作戰能力和正規化水平,根據中央軍委指示和中共瓊崖第五次代表大會決議,瓊崖獨立縱隊于1947年10月20日至11月30日,在白沙縣第二區紅毛鄉便文村(今屬瓊中縣什運鄉)召開廣東省瓊崖游擊隊獨立縱隊首次代表大會,出席大會的有各支隊領導干部和中隊代表60多人。大會由主席團成員馮白駒、李振亞、吳克之、馬白山、羅文洪5人輪流主持。馮白駒代表瓊崖獨立縱隊作《十年建軍歷史總結》和《黨務工作總結報告》。在《十年建軍歷史總結》中,馮白駒總結了瓊崖獨立縱隊之所以不斷成長壯大的五條基本經驗,就如何運用毛澤東軍事思想和使部隊向正規化發展,提出了十一條意見;在《黨務工作總結報告》中,馮白駒提出加強黨對軍隊領導的六項意見。
在會上,瓊崖獨立縱隊副司令員李振亞、吳克之,參謀長馬白山分別作了《十年來我軍戰術發展與經驗總結》《典型戰斗總結》和《十年來軍事管教總結報告》;瓊崖區黨委政治部副部長羅文洪作《關于改進領導作風,加強內部團結及加強政治教育、改造思想的總結報告》和《群眾工作總結報告》。
10月21日,會議收到中央軍委關于將“廣東省瓊崖游擊隊獨立縱隊”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瓊崖縱隊”(簡稱瓊崖縱隊)的電報。
大會結束后,瓊崖縱隊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和首次軍代會精神進行擴編,加強了司令部、政治部領導機構,建立了后勤部。馮白駒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李振亞、吳克之任副司令員,馬白山任參謀長、符振中任副參謀長,李明任政治部主任、陳青山任副主任,謝鳳池任后勤部主任、郭漢忠任副主任。縱隊下轄3個總隊、8個支隊和1個警衛營。第一總隊總隊長兼政治委員為李振亞,副總隊長為張世英,副政治委員為林明,下轄一、二、三支隊。第三總隊總隊長兼政治委員為吳克之,副總隊長為陳求光,副政治委員為符路,下轄七、八、九支隊。第五總隊代總隊長為陳武英,政治委員為吳文龍,副總隊長為鄭章,下轄十三、十五支隊。擴編后瓊崖縱隊有7500余人。
1947年11月,蔡勁軍因“剿匪不力”被撤職,廣東國民黨當局派韓漢英到瓊接任第九行政區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第九“清剿”區司令。韓漢英上任后,深感兵力不足,只能一面“抽丁”擴充部隊,整編國民黨地方武裝,一面被迫對瓊崖縱隊和解放區采取“重點防御,相機進攻”的方針。韓漢英于1948年4月推出了“三個月‘清剿’計劃”。“清剿”的重點是瓊崖縱隊經常活動的地方,縣區鄉沿邊及交通干線交界地帶。針對韓漢英部的進攻和“清剿”行動,瓊崖區黨委分別于1948年3月9日和5月10日發出《關于粉碎韓漢英進攻的工作指示》和《關于反“清剿”斗爭的指示》,提出“一切斗爭應力爭主動,先發制人,打亂敵人計劃,并從每個斗爭關鍵中去粉碎敵人每一陰謀”。瓊崖縱隊政治部發出了開展“殲敵繳槍競賽”運動的號召,要求各總隊、各支隊不失一切時機地積極出擊,既要尋找戰機與國民黨保安隊作戰,殲滅敵人有生力量,也要相機拔除國民黨區鄉據點,消滅國民黨地方武裝,推翻國民黨區鄉政權,摧毀韓漢英賴以支撐局面的基礎。
1948年1月至7月,瓊崖縱隊和人民武裝共殲敵1000余人,拔除據點30余座,解放保亭、樂東2座縣城,攻打崖縣、臨高2座縣城,解放了廣大的地區,粉碎了韓漢英“剿匪平亂”“鞏固治安”的圖謀;全面完成創建中心根據地的任務。韓漢英不得不承認國民黨軍隊和地方武裝“士氣消沉,紀律廢弛,技術低劣”,悲嘆“長此以往則我軍雖眾多,兵器雖犀利,亦無從發揮其所能,戡建前途何堪設想!”1948年7月以后,韓漢英策劃和準備第二次“重點清剿”,但尚未開始,就被瓊崖縱隊的軍事攻勢所粉碎。
解放區的政權建設與經濟建設、文化建設
瓊崖黨組織領導下的民主政權,是瓊崖革命根據地的重要標志,是瓊崖縱隊和地方革命武裝進行解放戰爭的堅強后盾。1945年9月25日,瓊崖東北區抗日民主政府改為瓊崖民主政府(1948年稱瓊崖臨時民主政府),為全瓊革命根據地和游擊區的最高政權機關。1947年6月26日,瓊崖民主政府根據中共瓊崖第五次黨代會決議和中共中央關于聯合政府的方針綱領、政協決議精神,參照瓊崖東北區民主政府抗日時期施政綱領與瓊崖解放區的實際情況,制定實施了《瓊崖解放區施政綱領》。1948年2月,瓊崖區黨委和瓊崖臨時民主政府決定成立東、西、南、北區四個專員公署。至10月,在中共瓊崖區委員會的領導下,瓊崖臨時民主政府下轄有5個行政專員公署、22個縣民主政府、29個區民主政府、1個區辦事處、225個鄉民主政府。瓊崖縱隊和民主政權控制和活動的地區(包括鞏固區、游擊區和邊緣區),占全瓊土地面積的五分之四,人口約150萬人。
鑒于政權機構中共產黨員占90%以上,黨組織包辦代替政權工作的傾向時有發生,1948年6月1日,瓊崖區黨委作出《關于黨政組織分開的決定》,提出“黨政組織和工作實行分開”,并強調必須注意的幾條原則:(一)政權組織現在已建立起健全的組織系統,應逐級執行其正常的對下領導和對上負責,不能由同級黨委來代替;(二)各級黨委接受上級黨的指示或根據當地需要做出政權工作的決定,除了通過下級黨組織動員及保證其執行外,還必須由參加同級黨委之政權負責同志將此決定在政權機關中提出討論通過,政權機關通令下級依照執行,不應只由黨代替了一切。1949年7月12日,為使瓊崖民主政權的名稱與內地相一致,瓊崖臨時民主政府改為瓊崖臨時人民政府,各專署改為區行政專員公署,各縣政府改為縣人民政府,區、鄉政府改為區、鄉人民政府。
瓊崖解放區在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和反復“清剿”之下,經常遭到嚴重破壞。為此,領導解放區人民進行經濟建設,發展生產,搞好商業貿易,做好財稅工作,打破敵人的經濟封鎖,成為中共瓊崖黨組織和民主政府的重要任務。
大力發展農業和手工業生產。隨著戰爭形勢的發展和部隊、黨政機關人員的不斷增加,對糧食與其他物資的需求比以前也大大增加。瓊崖黨組織貫徹“發展生產,保障供給,公私兼顧,軍民兼顧,集中領導,分散經營”的經濟工作方針,大力發展農業和手工業生產,以支持長期戰爭。1947年春,在樂(會)萬(寧)保(亭)陵(水)邊境開展生產運動,隨即逐步推廣到全瓊各解放區。1948年五指山根據地農業生產獲得空前的大豐收,廣大黎、苗同胞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為了克服經濟困難,減輕人民的負擔,瓊崖縱隊和黨政機關積極開展農副業生產。瓊崖第五次黨代會確定了機關部隊蔬菜半自給或自給、糧食部分自給的任務,并作出《關于機關生產的決議》。瓊崖臨時民主政府生產委員會為此還專門制定了生產紀律和獎勵辦法。至1948年春,大部分地區的機關部隊已實現蔬菜半自給或自給,有些地區還提前做到蔬菜全部自給和糧食部分自給。
在發展農副業的同時,解放區十分注意興辦軍需民用手工業。開辦鐵廠、肥皂廠、軍械廠、紡織廠、造紙廠、米粉廠、醬料廠、膠鞋廠等手工業,制造各種生產工具及生活日用品,解決軍民的生活和生產需要。
積極興辦合作事業和發展商業貿易。1947年以后,在原抗戰時期建立的消費合作社的基礎上,組建、發展了瓊崖臨時民主政府大眾合作社和各地區、各縣的供銷合作社。為溝通物資交流,組織集市貿易,交易比較活躍的有樂東縣的抱由、千家,白沙縣的阜龍,瓊中縣的塹對等墟場集市。實行保護私營工商業的政策,對于邊緣區及游擊區的小販商人,一律歡迎其前來貿易。
進一步做好財稅工作。制訂財稅政策,不斷健全財經機構,加強財政管理,積極組織財政收入,以支持解放戰爭。瓊崖臨時民主政府設財建廳(后改財政廳),行署和縣設財政科,區設征收處(或稽征處),鄉設征收員,以保證財政工作任務的完成。解放區的財政來源主要依靠公軍糧(或代金)、工商稅、緝沒三項收入。據1947年統計,三項收入合計光洋57.97萬元,其中公軍糧收入23.2萬元,工商稅收1.47萬元,緝沒約20萬元。1949年僅上半年,全瓊解放區總收入32.93萬元,基本上保證了解放區黨政軍生活、辦公等費用開支。
動員人民支持革命戰爭。瓊崖黨組織和民主政府先后開展了“勞軍”“一升米”“一彈”等捐獻運動。1949年上半年,全瓊解放區的財政總收入中各種捐獻占44.4%。廣大人民群眾無私的支援,對解決財政困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大力發展文化教育事業。瓊崖特委(區黨委)和瓊崖縱隊將抗日時期創辦的《抗日新聞》更名為機關報《新民主報》,并創辦了《建黨》雜志和《建軍報》,北、東、南、西區地委分別出版了《人民報》《群眾報》《前進報》和《先鋒報》等。1949年3月,成立新華社瓊崖分社,將瓊崖解放戰爭的進展情況及時傳播給全黨和全國人民。瓊崖縱隊政治部先后成立歌劇團、文工團和青年劇團,并經常組織巡回慰問演出,活躍解放區的文化生活。鑒于解放區特別是黎、苗族聚居的五指山區的文化十分落后的現狀,在各解放區開辦一批夜校、識字班和小學,進行掃盲教育和普通教育,提高廣大農民的文化水平。1948年至1949年,五指山解放區先后開辦或復辦瓊崖婦女學校、瓊崖公學、瓊崖軍政干部學校,招收干部進行政治、軍事、民運、文化等方面的學習。各地黨政組織也相繼舉辦各種形式的干部(或民族干部)培訓班。
資料來源:《中國共產黨海南歷史(第一卷)》
原標題:【瓊崖黨史微課(二十四)】瓊崖縱隊秋、春、夏三大軍事攻勢(一)
責任編輯:鄧潔儀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