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1月26日,中共中央指示:“馮白駒與瓊崖特委應以全島為對象廣泛發展黨,發展武裝,發展民運,設法爭取各縣政權,不顧國民黨的任何阻礙,堅決組織全島人民的抗日戰爭。”“要把瓊島創造為爭取九百萬南洋華僑的中心根據地;創造為黨在南方發展擴大影響的根據地;創造為培養干部的根據地。”
1940年1月,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和中共瓊崖特委四屆八次擴大會議決議,馮白駒率領瓊崖特委和獨立總隊領導機關向西轉移,準備在西南山區建立根據地。原定從瓊山縣嶺腳一帶西渡南渡江,經澄邁、臨高到儋縣,因發現日軍在南渡江西岸的石橋、石池一帶行動,西遷轉移路線改由經福昌、蓬萊、定安向澄邁的西昌、坡尾一帶前進,隊伍于2月中旬來到瓊山、澄邁、臨高三縣交界的美合山區。這時,日軍已開始向獨立總隊第三大隊發起進攻,并重新占領了那大鎮,在那大附近的紗帽嶺山區建立根據地已不切合實際,況且國民黨瓊崖黨政機關、部分武裝力量和幾個縣的縣政府及其游擊隊都集中在五指山腹地及其周圍,繼續向西南山區前進困難不少。在與當地黨組織聯系后,特委對美合地區進行調查勘察,決定先在美合山區建立抗日根據地,伺機向五指山區發展。
美合山區接近五指山區的白沙縣邊緣,山林茂密,村莊錯落其間,近1萬居民中大部分是客家人和黎族、苗族同胞。這一地區糧食豐富,周圍沒有日、偽、頑的軍事據點,敵人勢力薄弱,有中共澄邁縣委領導下的黨組織活動。瓊崖特委和獨立總隊隊部進入美合后,把發動和組織群眾當作首要工作,抽調一批干部組成工作隊深入美合及其周邊地區,宣傳共產黨團結抗日的主張和抗日政策,發動與組織群眾清匪反霸,安定民心。與此同時,獨立總隊特務大隊進駐美合外圍的南坤墟,開展南坤地區的群眾工作,并在第三大隊的配合下,在那大至和舍公路上屢創日軍,保衛根據地的開辟。為加強西路部隊的領導,成立瓊崖獨立總隊西路指揮部,馬白山為指揮,符榮鼎為政治委員,統一指揮第三大隊和新成立的第五大隊的行動,以策應美合根據地的建立。
為加強美合抗日根據地的黨組織建設,特委成立以謝志德為書記的中共美合特區委員會,由特委直接領導。在美合特區的外圍和那大周邊成立了以符志行為書記的中共大南區委,開展美合根據地的外圍工作。美合境內和周圍各鄉組織建立“農救會”“青抗會”“婦救會”等抗日民眾團體。遵照中共中央關于“應作長期堅持計劃”,“絲毫也不要依賴國民黨發餉,依靠人民籌給,可求助于華僑,中央不能撥款”,“一切要自力更生”的指示,特委非常重視根據地的經濟建設,自己動手,發展農副業生產;推行“三七”減租的土地政策,發揮佃農積極性;開牛市,辦起消費合作社,繁榮經濟生活;從外地請來專家,介紹和傳授種植、飼養的先進技術和經驗,改變當地群眾生產技術落后的狀況;生產農用工具,支援群眾農業生產。
1940年12月,國民黨頑固派發動了以“反共滅獨”為目的的“美合事變”。早在1940年8、9月間,瓊崖國民黨頑固派即策劃了一個“反共滅獨”的計劃:首先集中優勢兵力進攻西路美合根據地,一舉殲滅瓊崖特委、獨立總隊首腦機關和西路主力;然后回軍東路,圍攻第一支隊,摧毀瓊文抗日根據地,以控制他們從定安縣翰林、瓊山縣新興通往文昌縣錦山的海上補給線。10月9日,保七團副團長林薈材到美合根據地就“關于建立西路聯防”問題進行談判,拿出守備司令部給獨立總隊的“調防命令”,要求獨立總隊撤出美合,調到瓊文一帶,由國民黨葉丹青部接管美合地區。馮白駒當即予以反駁,并表明了寸土不讓的態度。10月21日,吳道南、王毅到保七團團部,會同李春農、林薈材等召開軍事會議,作出向美合根據地發起進攻的決定。11月2日,林薈材率領兩個主力營搶占美合根據地外圍重鎮南坤墟。接著,李春農率部占領仁興、中興、嶺侖、西昌、榕樹鋪、松濤等鄉鎮,對美合根據地形成包圍態勢。
面對國民黨頑固派的挑釁,瓊崖特委決定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10月初,特委派莫遜為代表,攜馮白駒的親筆信,前往保七團駐地與李春農談判,要求國民黨當局以民族大義為重,懸崖勒馬,維護團結抗日的局面。李春農等一意孤行,反誣獨立總隊不服從統一指揮。談判破裂后,瓊崖特委和獨立總隊向全島同胞揭露國民黨瓊崖當局的陰謀,呼吁“反對內戰,一致抗日”“大敵當前,反對槍口對內”。
中共中央也關注著瓊崖形勢的發展。11月23日,毛澤東、朱德、王稼祥電示馮白駒:“頑軍有向你們進攻可能。你們應從軍事上政治上加緊粉碎其進攻,其方法是待其進攻時,集中主力打其一部,各個擊破之。”特委和獨立總隊調整兵力部署,做好保衛美合根據地的戰斗準備,并對瓊文地區的斗爭作出安排:(一)副總隊長莊田負責指揮美合根據地的保衛戰,總參謀長李振亞趕赴瓊文根據地,加強對第一支隊的領導;(二)在兵力部署方面,第二支隊第一大隊在美合村,第二大隊在水南村,總隊部直屬第四大隊在仁興至美合的路口,特務大隊在美合村附近作為機動部隊。
12月15日凌晨,李春農指揮保七團主攻部隊,由熟悉地形的土匪陳武作向導,潛入美合附近的山林地帶,被巡哨的獨立總隊作戰科長覃威察覺。覃威緊急調集第二大隊在美合村前沿占領陣地,莊田也及時趕到加強指揮。李春農部不惜一切,集中火力向獨立總隊陣地猛烈掃射,莊田、覃威命令特務大隊迅速在二大隊右翼展開,集中兵力側擊,李春農部的攻勢被遏制。處在險境中的瓊崖特委、獨立總隊隊部安全撤向西山,瓊崖抗日公學和后勤機關單位疏散到后山隱蔽。天亮以后,美合保衛戰全面展開,獨立總隊各大隊擊退敵人多次進攻。為了保存實力,特委決定撤出戰斗。次日,頑軍進占美合村。
在美合保衛戰中,根據地軍民英勇頑強,打死打傷頑軍100余人,粉碎了頑軍企圖一舉摧毀瓊崖特委、獨立總隊領導機關和殲滅西路部隊主力的陰謀。頑軍占領美合后,瘋狂屠殺和搶掠,槍殺來不及撤退的傷病員、掉隊人員及根據地群眾100多人,搶走部分糧食、藥品、紙張等物資。
美合事變后,瓊崖特委、獨立總隊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多方權衡利弊得失后作出決定:(一)撤出美合根據地,特委、總隊部及特務大隊轉移到東路瓊文根據地,與第一支隊會合,積極開展抗日反頑斗爭,鞏固和發展原有抗日游擊基地;(二)馬白山率領第二支隊留在西路澄邁、臨高、儋縣地區活動,大力發展抗日力量,創造條件建立小塊根據地;(三)張開泰率領第四大隊,并將瓊崖抗日公學部分學員補充擴大隊伍,開往昌感、崖縣、陵水、保亭新區活動,放手發動群眾,必要時向萬寧轉移,鞏固擴大六連嶺根據地;(四)由羅文洪、謝鳳池等組成留守處,留在美合地區與當地黨組織一起堅持斗爭。這些決定,貫徹執行了毛澤東關于“分兵以發動群眾,集中以打擊敵人”的戰略思想,把革命力量推向瓊島東、南、西、北四方,以期迅速打開瓊崖抗戰的新局面。
1941年2月15日,瓊崖特委在瓊山縣樹德鄉山心村召開第三次執委會議,特委副書記李明首先作政治報告,傳達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同志關于瓊崖抗戰的方針和任務的重要指示,特別傳達了毛澤東對馮白駒的關心和指示。馮白駒作軍事報告,著重強調建軍工作的重要性。會議對當前形勢和今后斗爭方針進行了認真討論,作出集中力量,打退國民黨反共逆流,堅持團結抗戰的決議。會議選舉了特委領導班子,馮白駒任特委書記,李明任副書記。遵照中共中央指示成立軍事委員會,馮白駒為軍委主席,李明、莊田為軍委委員。
為維護全國團結抗戰大局,針對瓊崖國民黨當局正在調集兵力,加緊向瓊文根據地發起進攻的緊迫形勢,瓊崖特委仍然耐心地向瓊崖國民黨當局做團結工作,發表了《致瓊崖父老紳士書》和《致國民黨官兵書》,呼吁“從瓊崖三百萬人民的利益出發,停止內戰,實現團結,共同抗日”,并表示愿意派出代表與國民黨當局商談。但是,瓊崖國民黨當局“反共滅獨”方針已定,對此置之不理,叫囂“三個月內消滅共產黨獨立隊”。瓊文根據地面臨著日頑夾攻的嚴重局面。
3月,國民黨保七團第五連、第八連和瓊山縣一個游擊中隊,在瓊山縣龍發鄉一帶集結,并加緊征糧,準備襲擊駐在咸來、樹德地區的瓊崖特委、獨立總隊領導機關和第一支隊隊部。3月12日戰斗打響,獨立總隊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全殲了進入羅蓬坡的頑軍第八連,斃、傷、俘連長李漢松以下50余人,繳獲捷克輕機槍2挺、長短槍30余支。羅蓬坡戰斗的勝利,給國民黨頑固派當頭一棒。
這一時期,日本侵略者加強了軍事進攻和經濟掠奪。為了打亂日軍的侵略計劃,瓊崖特委領導根據地軍民伺機打擊日軍。7月4日,獨立總隊第一、第二支隊由吳克之、陳石、馬白山、符哥洛共同指揮,在文昌縣大昌鄉美德村、潭牛和瓊山縣大致坡3個日軍據點之間伏擊日軍。這次伏擊戰斗,拔除日軍據點1座,殲敵60余人,擊毀日軍車2輛,繳獲輕重機槍3挺、步槍數十支、擲彈筒2具,是瓊崖抗戰以來獨立總隊對日作戰規模最大、戰果最大,也是運用“圍城打援”結合“引蛇出洞”戰術,在戰斗指揮上最成功的一個范例。
針對瓊崖國民黨頑固派,瓊崖特委在采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方針的同時,堅持以民族利益為根本,再次向國民黨當局及全體官兵發出公開信,呼吁國民黨人捐棄前嫌,重開談判,恢復團結,共同抗日。還分別致函瓊崖耆老紳士,號召各階層人民敦促國民黨停止內戰,實現團結抗日,建議召開開明紳士會議,共商瓊崖團結抗日大計。7月,瓊崖特委主動派出代表與瓊崖守備副司令李春農商談。李春農毫無誠意,殺害了談判代表聯絡員盧赤民,終止了談判。10月,瓊崖特委又向吳道南、王毅發出公開信,重申中共團結抗戰的主張,提出解決兩黨爭端的意見,但又遭到拒絕。
12月下旬,國民黨保七團二營營長李紫明率領該營及文昌、瓊山縣游擊大隊,分兩路向道崇、咸來鄉進攻,企圖進入文昌縣的錦山海邊接運國民黨從廣州灣運來的軍用物資,但進攻剛開始就被獨立總隊擊退。1942年1月17日晚,李春農率部與李紫明會合,再度向錦山進軍。獨立總隊偵悉頑軍意圖,當即命令第一、二支隊預先在頑軍必經之路的三江鄉斗門村公路附近設下埋伏。次日下午,頑軍進入埋伏圈,第一、二支隊將其包圍在斗門村。頑軍且戰且向文昌方向的路口撤退,李春農在敗退時被擊中落馬而死。頑軍在李紫明的帶領下進入錦山,將其補給物資運回,獨立總隊前堵后追,使其不能脫身,最后將其包圍在樹德鄉大水村。馮白駒親臨陣地,與吳克之、馬白山兩位支隊長一起,直接指揮大水村的圍攻戰。斗門、大水戰斗,是瓊崖獨立總隊與國民黨頑軍的一次主力決戰,雖未達到全殲頑軍主力的目的,但少將副司令李春農被擊斃,保七團副團長董伯然受重傷,斃傷軍官10余人、士兵近千人,給保六團、保七團以殲滅性的打擊。從此,瓊崖國民黨頑固派再也沒有能力向獨立總隊發起大的攻勢。
在一系列戰斗中,獨立總隊也付出較大的代價。1941年6月,無線電收發機受損,從此,瓊崖特委與中共中央的電訊聯絡中斷。
資料來源:《中國共產黨海南歷史(第一卷)》
原標題:【瓊崖黨史微課(二十)】美合事變
責任編輯:鄧潔儀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