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12月,黃學增、官天民、陳大機等帶領中共瓊崖黨團特委機關遷到國民黨在瓊崖的政治、軍事、經濟中心——府海地區,一邊籌建南區特委,一邊開展城市工作。
中共瓊崖黨團特委之所以遷到府海地區,緣于貫徹省委發出的指示。1928年底,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精神向下傳達貫徹。六大雖然批判了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以及瞿秋白的“左”傾盲動錯誤,但對中國革命的長期性缺乏認識,對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發展持悲觀態度,仍然強調以城市為中心。11月29日,為了貫徹省委第二次擴大會議精神,實裁以城市工作為中心的方針,省委發出指示,決定“將南路、瓊崖二特委合并遷往海口,指揮瓊崖全島及南路各縣工作”,并“限一個月內實行合并,合并后,瓊崖、南路二特委同時取消,改稱南區特委”。因中共南路特委已遭破壞,領導人幾乎全部犧牲,瓊崖特委和南路特委合并的計劃未能實現。對以城市工作為中心的方針以及特委機關遷往府海地區,王文明持保留態度。
1929年2月,瓊崖特委在海口召開擴大會議,決定“以瓊山、澄邁、文昌為黨的工作的中心區域,城市工作加緊注意海口、嘉積工作,港口注意三亞、榆林港、新盈港等”。中共瓊崖黨團特委機關在海口、府城的活動很快引起國民黨當局的注意。2月中旬,中共海口市委書記嚴鴻蛟被捕叛變,供出了特委和市委機關所在地,陳大機、黃朝麟、云昌江等特委和市委領導成員及一批機關干部被捕,海府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
圖為瓊崖特委機關辦公舊址(現海口市義興街178號)
5月,中共廣東省委致函瓊崖特委,認為瓊崖當前的中心任務是“以反軍閥戰爭為中心”“發動群眾起來作一切的實際斗爭”“糾正右傾不動主義和左傾殘余,瓊崖目前普遍存在右傾危險”。強調黨的工作應以城市為中心,目前瓊崖黨的力量,“應首先特別注意海口、嘉積、三亞這三個重要城市,在這三個城市中,海口居于首位,嘉積次之,三亞再次之。瓊崖黨必須集中人力、財力派遣同志到以上三個城市去找工作,由下而上的十分刻苦的一點一滴的建立起黨的基礎來。”省委還批準組建了以官天民任書記的新特委。7月,瓊崖特委機關再次被敵人破壞,官天民中彈犧牲,黃學增被捕后被敵人殺害。
黃學增,廣東省遂溪縣人
由于瓊崖特委領導人被捕犧牲,使“瓊崖工作迭次受破壞,黨的基礎幾乎完全塌臺,各縣雖有工作,但目前無法聯系”。在瓊崖革命失去統一領導核心的嚴重關頭,時任澄邁縣委書記的馮白駒挺身而出,立即召開澄邁縣委會議,決定以澄邁縣委的名義,將瓊崖特委被破壞的消息通報有聯系的其他縣委,并親自到母瑞山向瓊崖蘇維埃政府主席王文明匯報情況,提議召開各縣縣委領導人聯席會議,以便重建瓊崖特委領導機構,討論研究今后斗爭的方針問題。馮白駒的提議,得到王文明以及各縣縣委的贊同和支持。
8月中旬,瓊崖各縣代表聯席會議在定安縣內洞山召開,參加會議的有瓊崖蘇維埃黨團代表王文明、紅軍代表梁秉樞、澄邁縣委代表馮白駒、瓊山縣委代表張志軍、瓊東縣委代表符明經、定安縣委代表王志超等10余人。王文明抱病主持會議。會議總結了特委機關遷往海口兩次被破壞的慘痛教訓,批評了“以城市為中心”的嚴重錯誤,通過了《各縣代聯會的決議案》,確定瓊崖共產黨當前應立足農村,堅持以農村為基地,積極發動群眾,實行土地革命,恢復和發展農村革命根據地,恢復和發展黨的各級組織和蘇維埃政權,擴大紅軍區域,發展壯大工農紅軍和赤衛隊,廣泛開展游擊戰爭,積極打擊敵人的斗爭方針。會議決定成立中共瓊崖特委臨時委員會,選舉王文明、馮白駒、陳一先等9人為臨時特委委員,請求省委派領導同志來瓊主持工作。9月,中共廣東省委批準成立特委。11月下旬,瓊崖黨團特委召開聯席會議,決定王文明、馮白駒、傅佑山為特委常委,王文明任書記。由于王文明重病纏身,難以堅持工作,經他提議,由馮白駒主持特委工作。從此,馮白駒開始領導瓊崖人民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成為“瓊崖人民的一面旗幟”。
馮白駒
內洞山會議是在瓊崖黨和紅軍處于危急關頭時召開的,是瓊崖人民革命轉危為安的一個轉折點。它及時重建瓊崖特委的領導核心,確立了馮白駒在中共瓊崖地方組織的實際領導地位。確定了堅持武裝斗爭、堅持土地革命、堅持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工作路線和工作方針,從危機中挽救了瓊崖黨組織,給瓊崖人民革命事業帶來了新的轉機,是一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
1930年1月17日,瓊崖黨政軍和革命根據地的創始人之一、“瓊崖工農群眾的領袖”王文明因長期艱苦斗爭,積勞成疾,不幸在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病逝。4月,中共瓊崖第四次代表大會召開,馮白駒當選為中共瓊崖特委書記。
資料來源:《中國共產黨海南歷史(第一卷)》
原標題:【瓊崖黨史微課(九)】內洞山會議與馮白駒擔任中共瓊崖特委書記
責任編輯:鄧潔儀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