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日月廣場免稅店。封爍 攝
免稅新政給海南自貿港建設帶來的思考
文 | 今日海南記者 鐘瑜
今年7月1日,海南離島免稅政策新一輪升級,再一次把海南推向關注焦點。
不同于以往,此次政策調整力度空前——離島免稅購物額度從3萬元提高至10萬元,免稅品種由38種增至45種,取消單件商品8000元免稅限額,除化妝品、酒類、手機外其余商品不設件數限制……政策放寬首日,海南離島免稅商品銷售額超過6000萬元,充分釋放了此前被新冠肺炎疫情抑制的消費潛力、增強了市場信心。
在一片叫好聲中,海南始終保持清醒頭腦。當日,省委書記劉賜貴在走訪完免稅店后,對政策落實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加快實現免稅商品與原產地在品牌、品種、價格上“三同步”,讓全國人民都能在海南買到稱心如意的優質進口商品。離島免稅新政有哪些仍需改進之處?如何擦亮“海南免稅”的金字招牌?離島免稅新政“滿月”之際,記者實地走訪一探究竟。
顧客在海口日月廣場免稅店,選購免稅商品。袁琛 攝
打造精細化購物體驗
“手機、手表等電子商品比市面上優惠,以后不用特意出境購買了”“沒想到這里的商品比香港還要便宜”“化妝品購買限額從12件提升至30件,以后再也不用精打細算了”……新政實施以來,一連串消費好評鋪天蓋地,海南免稅熱度居高不下。
近日,記者接連實地走訪海口日月廣場免稅店、新海港免稅購物提貨點等地。在日月廣場,記者看到,“Mark yourself首屆口紅節”“超級品牌日”、全場折扣等促銷令人眼花繚亂,各大知名品牌柜臺前排起了長龍隊伍,消費者選購熱情高漲。經過價格比對,化妝品、手機等商品定價比日本、韓國、新加坡、法國和中國香港等主要市場平均售價還優惠10%-20%。此外,記者還注意到,為了滿足離島旅游的購物需求,中國旅游集團中免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海南離島免稅店特意推出“離島免稅補購”服務,線上即可完成補購流程,保證離島免稅網購“不打烊”。
但是,探店過程中,記者仍發現不少可以提升和改進的地方——
比如,在購物環節,產品品類不齊,記者逛了一圈手表區域,發現雖然手表品牌豐富,但每個品牌柜臺僅有少數基本款,不能滿足消費者對高檔名表的多樣需求;缺貨現象明顯,熱門產品斷貨時有發生,比如在電子專區的某款蘋果手機,經常性斷貨、缺貨,打擊了消費積極性。
在服務環節,免稅店內的品牌指示圖不夠明顯,座椅、休息區等配套不足,購物舒適體驗度大打折扣;免稅門店設置過少,目前僅在海口、三亞、博鰲設免稅門店,不便于線下購物體驗。
在提貨環節,目前僅能在機場或港口提貨點集中提貨,且排隊等候時間過長、提貨手續繁瑣,甚至出現貨找不全等問題,影響了海南“購物天堂”的美譽。
不斷加碼的離島免稅新政充分展示了國家建設海南自貿港的態度和決心,對于海南政府、企業來說,這既是一次難得的發展契機,也是挑戰。針對目前仍存在的問題,劉賜貴要求政府、企業和有關部門,購物體驗便利化要從細節上入手,在精細化上下功夫,增加體驗門店,擴大門店面積,優化購物和提貨流程,減少排隊時間,不斷提升旅客購物體驗。要大力提升服務水平,提高免稅銷售隊伍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同時充分利用飛機、高鐵等交通工具和各種媒介加強海南離島免稅購物政策宣傳,擴大知名度。
國家賦予海南“三區一中心”的重要戰略定位,打造國際旅游消費中心是其中重要內容。海南發展免稅市場,要比肩國際知名購物中心,不僅需在價格上爭取競爭優勢,還要注重提升與國際旅游消費中心靚麗名片相匹配的服務品質。7月1日實施的《關于海南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的公告》明確,具有免稅品經銷資格的經營主體均可平等參與海南離島免稅經營。鼓勵適度競爭,是海南免稅實現“量”“質”齊飛的題中應有之義。海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夏鋒認為,放開免稅經營市場,形成適度競爭格局,有利于提高服務質量、擴大消費品供給渠道和提升價格競爭力。目前,省政府正與國際多家免稅巨頭洽談,未來將有更多免稅企業進駐海南。
事物的發展需要花時間醞釀,正如海南自貿港建設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要有久久為功、循序漸進的歷史耐心,既“慢不得”也“急不得”,免稅產業發展同樣如此。市場越火爆,發展越要理性。如何讓國內外游客認同“海南免稅”這塊金字招牌,進而引導消費回流?在完善購物體驗上要如何體現消費便利化?以上都是海南免稅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答題。
顧客在海口日月廣場免稅店選購手機等電子消費產品。郭程 攝
擦亮免稅購物金字招牌
中國人愛買奢侈品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據商務部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游客占據全球免稅商品最具購買力榜首,超過1800億美元的免稅商品購買規模,占全球1/3的份額,但這些消費“戰績”大多流向了境外。
當前,海南正在加快推進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而免稅作為既能增強旅游吸引力的重要環節,又能激發消費潛力的強勁動力,在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過程中其地位被日益強化。借助離島免稅新政,以大力度改革、全方位開放、制度集成創新釋放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和內需潛力”,進而推動旅游和文化體育、醫療健康、購物消費等深度融合,大力發展郵輪游艇、夜間經濟、海島經濟等消費新業態,將有效引導境外消費回流。
事實上,近期受到疫情影響,主要境外免稅品購物途徑基本關閉,相當多品牌的忠實群體消費回流。此時,海南高調公布離島免稅新政,大幅提高免稅額度并拓寬免稅品類,成功打響了“海南免稅”的知名度。據海關數據統計,7月1至15日,海南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新政實施半個月以來,全省累計銷售10.7億元,日均7100多萬元。要知道,7月仍屬海南旅游淡季,并疊加疫情的嚴重影響,訪瓊旅客數量正處于近年來的低谷狀態。有專家預測,隨著疫情逐步緩解和海南旅游旺季的到來,離島免稅商品銷售規模或將迎來井噴式擴張。
隨著新政落地所帶來的“人財兩旺”,如何借勢而上,擦亮“海南免稅”這塊金字招牌?海南離島免稅業需進一步思考。
“把好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的方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就海南自貿港建設發表署名文章時給出了解答關鍵詞——以人民為中心。“以人民為中心,切實增強全國人民的獲得感”是自貿港建設基本原則中的重要內容,可以說,海南離島免稅這盤棋接下來的每步落子都繞不開這一發展方向。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經濟學家張燕生表示,離島免稅額度從5000元到3萬元再到10萬元,未來還可能會更高,這其中一個核心問題就是國家希望把百姓對國外高端奢侈品需求轉移到海南,不需要飛到原產地,在海南就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讓百姓充分享受到“零關稅”等自貿港紅利。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原部長趙晉平則認為,零關稅的受益者從企業擴展到消費者,在內地歷史上尚屬首次。海南需要向香港、新加坡這類國際購物天堂看齊,以消費者的需求出發,在完善海南免稅購物的一些政策和制度安排方面多做努力。只要緊緊抓住以人民為中心的自貿港早期安排,海南完全有條件成為全球重要的購物天堂和消費天堂。
立足長遠打造“離島免稅”品牌,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陸勇教授從三個層面給出解答思路:一是國家層面繼續分步驟、分階段建立和完善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二是海南層面繼續統籌推進消費,釋放購物、餐飲等消費潛力;三是市場層面繼續克服疫情影響,推動旅游市場全面回暖。
離島免稅購物是海南旅游的“金字招牌”,已實現“空、海、鐵”全覆蓋。圖為三亞國際免稅城。武威 攝
原標題:免稅新政給海南自貿港建設帶來的思考
責任編輯:鄧潔儀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