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貿港建設吸引37國駐華使節訪瓊
廣迎天下客 尋求新合作
海南日報記者 王玉潔 實習生 余力銘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公布后,海南自貿港建設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8月12日至15日,來自37個國家的73位駐華大使以及駐穗、駐滬領事官員將集中訪瓊,了解海南自貿港建設的相關優惠政策及特色產業,深入體驗自貿港發展活力。
“這是《總體方案》發布以來我省舉辦的首場重大對外政策宣介交流活動,也是我省建省辦經濟特區以來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一次駐華使節集中到訪。”省外事辦公室主任王勝介紹。
《總體方案》發布以來,我省通過多種形式與國際友人保持密切溝通交流,多途徑、多維度宣傳推介海南自貿港建設相關政策,推動海南與各國在各領域的友好交流與務實合作。
宣介從“云上”到“線下”
“此次來訪的外國駐華使領館官員,都有擴大本國與海南全方位交流合作的強烈意愿。”王勝表示,相信使領館官員通過多聽、多看、多體驗、多感受,能夠把海南自貿港政策向其本國政府、社會各界和企業進行有效宣傳推介,為我省各行業、各領域的對外交流合作積累人脈資源,拓展渠道。
海南日報記者了解到,在海南持續釋放積極、強烈的開放合作意愿時,今年7月以來,荷蘭駐廣州總領事畢肯思、丹麥駐廣州總領事安雅、新西蘭駐廣州總領事沈立陸續訪瓊,期待與建設自貿港的海南展開多領域合作。
真誠互動、友好交流從不拘泥于形式。6月24日,省外事辦公室與波蘭共和國盧布斯卡省舉行視頻會議,在“云端”就“后疫情時代”加強兩省友好交往、共享海南自貿港建設發展新機遇進行交流會談。
“海南迎來了建設自由貿易港的重大機遇,波蘭是歐盟成員國,盧布斯卡省愿意成為聯系海南與歐盟的橋梁和紐帶。”波蘭盧布斯卡省委員會委員塔德烏什·杰德捷澤扎克表示,他們十分關注海南自貿港建設發展,也將深入研究了解海南自貿港有關政策,依托自身在食品、游艇制造、環保技術等產業領域優勢,擴大兩省間的互利合作。
“從線下到線上,向國際朋友‘云推介’海南自貿港,是省外辦在疫情期間做出的嘗試,也是外事部門助力自貿港建設的務實舉措。”王勝介紹。
借外事資源豐富招商活動
海南不斷拓寬的“國際朋友圈”也為自貿港帶來更多全球資源。當前,我省國際友城64個,遍布六大洲,此次來訪的外國駐華使節所在國別,不少也與海南有著友城關系。
海南越來越開放,外事活動也越來越頻繁,如何讓頻繁的外事活動為經濟服務,是省外辦一直思考和探索的。去年以來,我省積極發揮省級領導出訪、友城交往、使領館、商協會等資源平臺,助推外事領域的招商引資和項目合作。
“借外事優勢和資源,我省外事部門先后累計促成27家韓國企業和1家香港企業簽約入駐全球貿易之窗,積極推動時代華納、維亞康姆等主題公園項目落地,成功引入Hello Kitty主題公園項目,協助海南引進大眾集團、Dufry集團、哈羅公學、考文垂大學等項目和國際教育資源。”王勝介紹。
接下來,省外辦還將繼續利用各類外事資源,加大海南自貿港對外宣介力度,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者和人才投身自貿港建設,為海南國際經濟產業合作貢獻外事力量。
在瓊國際友人為自貿港助力
允許符合條件的境外人員擔任海南自由貿易港內法定機構、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在海南自貿港投資工作的外籍“高精尖缺”人才及其配偶、父母(包括配偶父母)、未成年子女可以申請永久居留等……《總體方案》中一系列開放的人才政策讓外國朋友十分關注。
“《總體方案》發布后,我接到了白俄羅斯駐廣州總領事館和白俄羅斯駐華大使館以及塔斯社的邀請,第一時間協助他們翻譯‘海南自由貿易港干貨精選60條’,一直忙到深夜。”在瓊創業的白俄羅斯人康津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為海南自貿港“廣而告之”的還有來自哈薩克斯坦的魯斯蘭,在海南國際經濟發展局任信息宣傳處主管、全球新聞官的他,曾和同事一起熬了幾個通宵,把方案原文翻譯成英、法、俄等多國語言,及時為各國投資者提供有效信息,并積極對接和服務有意愿來海南投資興業的投資者。
越來越國際化的海南更注重“軟環境”的打造,許多外國朋友注意到,當前《海南省公共場所外語標識管理規定》《公共場所標識標牌英文譯寫規范》已出臺實施,海口、三亞、儋州等8個重點市縣以及旅文、住建、交通、衛健等行業部門,已陸續開展外語標識標牌的規范建設工作,“如此一來,外籍人士來海南考察投資、交流學習、旅行度假,就會更方便了。”康津晟說。
(本報海口8月11日訊)
責任編輯:王思暢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