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跡
春風拂面,木棉花開,三角梅競相爭艷……4月的海南處處芳香四溢,綠意盎然。
人間四月盡芳菲!對于海南來說,這個月份尤顯特殊、美好。
2018年4月11日至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有關活動后,先后來到瓊海、三亞、海口等地,深入農村、科研單位、政務中心,考察海南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從瓊海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到三亞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中科院深海所,再到海南省政務數據大廳、海南省博物館、海口施茶村。兩年后,沿著習總書記當年走過的路線,可喜變化讓人振奮。
□南國都市報、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記者黃婷、王洪旭、譚琦
施茶村石斛種植基地,因地制宜發展現代農業,家家戶戶住上小洋樓。(記者 汪承賢 攝)
市民在省博物館觀展。 (記者 汪承賢 攝)
博鰲樂城創造 51個全國第一
2018年4月11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了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規劃館。
“總書記囑咐我們,這里有海南得天獨厚的氣候優勢和環境優勢,具備康養醫療的良好條件,還有國家給的優惠政策,希望你們好好地把國際先進醫療技術、設備、人才引進來,再把國內的傳統醫學與海南自然氣候、政策等好好地結合起來,好好地發展,為國人提供更好的服務。”2020年3月27日,一齡醫院管理集團董事長李瑋表示,聽總書記指示,特別激動,感覺特別有力量。
近兩年來,作為大健康產業的一員,博鰲一齡生命養護中心取得良好的發展,總投資額達7億元,業務形態也更加多元化,客流量也在成倍增長。
目前,博鰲樂城先行區已有博鰲超級醫院、博鰲一齡生命養護中心等9家醫療機構開業或試運營;先后創造了全國第一例特許進口藍牙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等應用國際醫療新藥品、新裝備、新技術方面的“51個全國第一”。此外,博鰲樂城先行區共計正式受理高端醫療健康項目81個,通過醫療技術評估38個,開工建設項目16個,已完成投資約71.2億元。
工人采收在三亞繁育的大豆。(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種子“走出去”人才“請進來”
在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內,一條一條的田埂將南繁水稻基地按照省份和品種分成大小不一的田塊。2018年4月12日,習總書記來到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視察,沿著田埂走進了田里觀察水稻的長勢,了解南繁優質水稻的產量、口感和推廣情況。
“習總書記很關心種子的出口問題,這讓我們感受到種業發展的重任。”三亞市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柯用春說,從2017年起,由袁隆平發起的中國(三亞)國際水稻論壇已成功舉辦三屆,每年邀請十多個國家參加,大大加快了南繁種子“走出去”的速度。目前,隆平高科(三亞)海外種業研發有限公司已在菲律賓、越南、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別建有雜交水稻國際研發分中心。
習總書記在視察時強調:“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是國家寶貴的農業科研平臺,一定要建成集科研、生產、銷售、科技交流、成果轉化為一體的服務全國的‘南繁硅谷’。”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內正在建設的南繁科技城是海南“南繁硅谷”的重要載體。建成后,南繁科技城將匯聚全國農業科技成果、人才,搭建海南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南繁成果轉化“橋梁”。
施茶村石斛園。(記者 陳衛東 攝)
儋州市那大鎮現代桑蠶產業扶貧示范基地,工作人員正在采摘桑果。(記者 梁振文 攝)
“智慧管理”上新臺階
2020年3月22日,好消息傳來:我省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清零。疫情的有效防控離不開“智慧海南”建設的支撐。
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海南省政務數據大廳考察。習近平總書記對我省利用大數據監控管好“一條魚半斤蝦”的旅游市場監管做法表示肯定,同時叮囑大家要用好大數據,對經濟社會發展、對民生保障工作做到“心中有數”。
兩年來,我省堅決貫徹落實習總書記講話精神,著力推動“智慧海南”建設。2019年5月23日,省大數據管理局掛牌成立。作為全國首個以法定機構形式設立的省級大數據管理局,這是海南自貿區(港)建設背景下的制度創新舉措。
進出島“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管理系統被納入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第四批)制度創新案例之一,并獲全國通報表揚;構建一體化大數據社會治理體系,深化“五集中”機制體制改革;“建立海南自貿港金融服務平臺,服務我省中小微企業和金融機構”案例被評為2019年數字政府特色評選50強創新案例……我省“智慧管理”不斷邁上新臺階。
博鰲樂城醫療先行區。(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
從“三十而立”到“解放70年”
美麗的南渡江畔,海南省博物館前花香四溢,“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當先鋒”“做好表率”16個大字分外醒目。
2018年4月13日,這里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習近平總書記。
海南省博物館館長陳江介紹,習總書記來到省博物館,參觀了“爭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范例 建設美好新海南——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成就展”。“當時,總書記參觀了改革開放館和生態建設館。”陳江回憶,總書記不時駐足觀看,邊走邊問,詳細了解海南建省以來的發展歷程。“總書記引經據典,他對海南的歷史文化相當了解。”陳江說。
如今,在海南省博物內,“奮斗新時代 美好新海南——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海南發展成就展”正在展出。兩年來,省博物館推出一系列原創精品展覽出館巡展,這些展覽成為全國人民了解海南文化及發展成果的重要窗口。2019年,“觀香——海南沉香文化展”在南京博物院展出;”“燈下故人:一個德國人與海南島的故事”在北京展出……海南文化走到全國各地,甚至吸引了世界目光。
產業振興助農增收 貧困市縣全“摘帽”
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海口市秀英區石山鎮施茶村,了解鄉村振興戰略的實踐情況,對當地農民噓寒問暖。
施茶村黨支部副書記、大學生村官李華燕回憶,在坐車離開前,總書記語重心長地對大家說,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要鼓勵和扶持農民群眾立足本地資源發展特色農業、鄉村旅游、庭院經濟,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對總書記關心備至的農民收入問題,施茶村交出滿意答卷:2017年,全村人均收入14500元;2018年,人均收入18830元;2019年,人均收入24000元左右。
施茶村下設8個自然村,每個自然村挖掘各自特色,在做好農業的同時,充分挖掘旅游資源優勢,走出特色產業發展之路。李華燕舉例,施茶村下轄的自然村美社村盤活村民房子,開展特色民宿,同時每周六設立“農副產集市”,接待游客量逐步增多。
發展特色產業,增加農民收入,施茶村是我省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典型代表。2018年,瓊中、保亭宣布脫貧摘帽;2019年2月29日,五指山、臨高、白沙宣布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我省5個國定貧困市縣全部脫貧摘帽……
責任編輯:鄧潔儀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