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消息,備受關注的“故宮年夜飯”最終被取消了,故宮官方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證實,已經收到的預付款將退回。
1月12日,“故宮年夜飯”的話題曾經沖到微博熱搜榜第1位。多數網友都知道,自己根本沒機會吃到故宮年夜飯,但還對此有著莫大的興趣。即便是引起爭議的價格,6688元10人餐,也有相當多的網友表示了理解。人們知道,故宮角樓餐廳位子稀缺,而年夜飯本來就比平常的飯菜價格貴。
目前在某點評軟件上,該商家顯示暫停營業。
【“故宮年夜飯”被取消,文創邊界在哪里?】
近年來,故宮在文創方面的探索,不但市場反響良好,在業界也有不錯的口碑。事實上,是故宮這一最重要、最莊嚴的博物場所,開創了全國博物館文創的新潮流。一個例子是,在故宮推出口紅后,有好幾個博物館也都模仿推出了類似產品,但是都沒有取得故宮那樣的成功。
文創是這兩年經濟的亮點,也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出現的“新增長點”。故宮捕捉到這個潮流,體現了某種敏銳性。毫無疑問,故宮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僅僅靠“故宮”這個大IP,就能做很多資源轉化。一旦為“歷史悠久”的故宮注入創意的靈魂,開發相關產品并不困難。故宮就像是巨大而深的湖面,合適的創意,就如同投入其中的石子,只要方法正確,漣漪就會不斷擴散。
但是,這也并不是說故宮想賣什么就一定能成功。現在全世界好的博物館都在賣自己的“文創周邊”,但是真正能形成規模效應的并不多。“故宮口紅”能夠成功,秘訣并不在“故宮”兩個字,而在于紅色基調本來就是故宮的標志,這樣的轉化,是自然而然的,也能讓人接受。口紅是大多數女性都需要的產品,作為商品,它具備無限復制性,也可以郵寄,你不需要到故宮,就能享受到故宮的紅。
相比之下,年夜飯作為“文創”,創意的味道就沒那么足了。獲得點贊最多的網友評論是“會不會有宮女上菜”,雖然是一句玩笑,卻也道出了故宮年夜飯作為“文創產品”的困境。在角樓餐廳開發年夜飯,賣點是什么?創意又是什么?如果讓服務員穿宮女的服裝,這不但不算創意,還很可能會受到批評。
我們需要思考,那些報名去故宮吃年夜飯的人到底想要什么。目前來看,人們購買的本質上是“稀缺性”本身。“在故宮過年”有象征意義,而角樓餐廳的位子就那么多,這種稀缺就構成了價值。但是再深究一步,這年夜飯本身有什么特別的?故宮是復原了明代還是清代皇家食譜嗎?目前并沒有看到這方面的信息。很有可能,飯菜本身不過平平,人們吃的只是一種特別的、有意味的環境而已。
作為營銷手段,角樓的“故宮年夜飯”一定會“一位難求”,但作為“文創產品”,它卻有著先天缺陷,那就是難以復制。最終,人們會擔心,能在故宮吃年夜飯其實是某種“特權”,不管是高價購買,還是憑著某種“關系”。這樣的“故宮年夜飯”注定會受到爭議,因為人們對故宮的期待是在文化上的創新,而不是賺錢。或許正是洞察到這一點,故宮最終取消了今年的年夜飯。
這次年夜飯的一波三折,其實向我們展示了文創的邊界。故宮作為國家級博物館,其行為并不能完全以營利為導向。人們期待的是豐富的文化沉淀能夠開出創新的花朵。單純售賣年夜飯,其實就是把“故宮”兩個字直接變現,只有經濟價值,而沒有文化價值。
回首過去20年,故宮每一次“商業”行為都會受到爭議,開火鍋店,即便是吃貨都不會同意,而賣口紅卻是一致叫好。“消費者”也是在用實際行動鼓勵故宮從事真正的文化創造。(中國青年報 張豐)
【對待故宮“推陳出新”,可由市場效果說話】
“故宮年夜飯”甫一推出便引發熱議,有網友認為此種形式不可取,不利于文物保護,且有過度商業化之嫌。實際上,故宮角樓餐廳并不在景區內,“故宮年夜飯”每日限量三桌也好,6688元一桌也罷,都屬市場行為,本身無可厚非,況且較該價格貴的年夜飯大有所在。從實際情況來看,盡管6688元的定價偏高,“故宮年夜飯”仍受到很多人的支持和追捧,甚至于“一票難求”,不到一天即被訂滿,折射人們的旺盛需求。
中國人口眾多,文化需求也越來越豐富,擴大故宮文化品牌的外延,把故宮年夜飯變成文化大餐,多推出一些故宮主題的服務,不見得是壞事一樁。故宮年夜飯雖莫名消失,但近年來故宮推出的文創產品多成了爆款,讓“束之高閣”的文物走入尋常生活,收獲市場美譽度的同時,也成功引領了國內博物館做大做強文創產業的熱潮。這已然說明故宮的跨界,正在讓沉睡的歷史博物館步向蘇醒,不僅對激活內在豐富的文化價值,盤活傳統文化和故宮超級IP作出了重要貢獻,更為現代商業體系帶來一股清流。
一項近40萬人參與的投票顯示,超半數投票者反對故宮取消年夜飯。在某種程度上,故宮火鍋、故宮年夜飯等越來越接地氣的載體,體現了現實中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其實,在不影響文物保護的前提下,類似的創新之舉價值幾何,沒有具體的判定標準,最終還應取決于市場的效果導向。不管是此前被叫停的故宮火鍋,還是此次被取消的故宮年夜飯,只要在保證文化傳承、創意融合的同時,保持質量穩定,與民眾生活貼近,得到大眾認可,皆是可以接納的。支持“故宮年夜飯”,從來都不是意味著鼓勵高價消費,而是給予消費者選擇的自由。
文化創新和事物發展向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今年“故宮年夜飯”遇挫,不代表其即走向窮途。如何將故宮IP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結合,在市場上站穩行遠,給文化經濟帶來新活力?怎樣把年夜飯做成“文化大餐”,讓人品出菜色里的文化味道,從更多維度去了解故宮?何時將這些問題考慮和探索清楚,或將是“故宮年夜飯”的回歸之日。(紅辣椒評論 孔德淇)
【故宮年夜飯取消,正常商業決策不該瞻前顧后】
人氣爆棚、自帶流量,卻每每命途多舛、是非不斷,這便是故宮角樓餐廳的糾結現狀。因此,“6688元故宮年夜飯”一經曝出,便迅速招致了各方的賦義和解讀。批判的焦點集中在兩個方向:其一,就是指責“故宮商業化”;其二,就是質疑“定價貴族化”。細究其里,此類說法都是經不住推敲的。要知道,“商業化”本身并無原罪,故宮作為文保單位中商業運作的標桿,素來是備受贊譽的。再者說,一桌6688的年夜飯,還真算不上是“天價”。明碼標價、自愿消費,合情合理。
事實上,此前故宮年夜飯被預訂一空的火爆場面,就很能說明問題。一個基本的常識是,消費分級的時代,必須尊重經營者以差異化服務攫取超額收益的權利。在認可角樓餐廳的大前提下,公眾對于其具體的業態、產品、定價,實則無權過多置喙的。
故宮作為一個文保單位,具有公共屬性和公益定位,故而的確有義務給公眾提供一視同仁的普惠游覽服務。可是,其商業板塊的運作,顯然就是另一套邏輯。無論是賣得很貴的“周邊產品”,還是定價不菲的“年夜飯”,都代表了故宮文創團隊的成功經營。強大的市場議價權,可觀的市場營利收入,是可以對故宮的文物保護、文化推廣等各項事業構成“反哺”的。當然了,其前提還是要以嚴格的財務管理和審計機制作為保障。
故宮的商業運作之路,不該在莫須有的輿論非議之前躊躇。在公共責任和商業愿景之間,故宮若總是瞻前顧后只會繼續受挫,進行充分的澄清、說明和區隔,這是化被動為主動的必要步驟。(燕趙都市報 然玉)
【為取消“故宮年夜飯”點贊】
“故宮年夜飯”為何瞬間走紅、一席難求?顯然,醉翁之意不在酒,人們看中的并不是美味佳肴,而是“故宮”二字所象征的檔次品位。
作為全球年客流量最大的博物院(館),近年來,故宮博物院憑借“宮廷文化”基因,借助互聯網傳播效應,構建跨界商業模式,拍電影、做綜藝,推出“故宮口紅”“故宮日歷”,爆款屢現,在將自己打造為“網紅”的同時,實現了每年超過10億元的文創銷售收入,兩美并立,雅俗共存。
今年將迎來600歲“生日”的故宮,“越活越年輕”,由天上到人間,飛入尋常百姓家。然而,爭議之聲也不絕于耳。去年農歷正月十五,故宮舉辦了“紫禁城上元之夜”燈會。對這場“故宮首次燈光秀”,有學者直言,人們“到故宮去尋找情懷,卻看了場燈光秧歌”。更有網友吐槽,“射燈亂舞,滾燈炫目”,是“乾隆親自操刀的農家樂審美”。
故宮博物院的前身是明清皇家居所,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宮殿建筑群、全國42%的一級文物。帝王將相類轉蓬,往事如煙拂還來。誠然,故宮需要抖落歷史的塵埃,更好地“活在當下”,讓“故宮文化”融入現實生活,普惠大眾。但同時,故宮文化的內核不可拋卻,“故宮”這一文化符號不應透支。“凡事張弛有度,否則物壯則老”。誠如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所說,要以“平安故宮”為基礎、“學術故宮”為核心、“數字故宮”為支撐、“活力故宮”為根本,統籌協調,打通彼此,才能更好地建設故宮博物院,真正做到“知常明變者贏,守正處新者進”。
回到“年夜飯”這個話題上,對中國人來說,年夜飯品味的是文化鄉愁。以春節為代表的中國傳統節日,“感自然節律而成,蘊人文精神而豐”。有學者稱,自春秋戰國開始,中國人就進入了“以血緣宗親為主的人文理性信仰范式”。每逢佳節倍思親,過節,意味著團圓,意味著親情的又一次互動。除夕家宴,是中國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餐。人們以節日“在場者”的身份,系住鄉愁,完成文化的傳承。而在故宮吃“年夜飯”,品味的是“宮廷氣派”“皇家感受”,“將期乎鼎食鳴鐘”,卻是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據聞,打算操辦“故宮年夜飯”的故宮角樓餐廳位于故宮神武門外,與故宮博物院為“合作”關系。從某種程度上說,故宮角樓餐廳此舉,是在蹭故宮IP的熱度,營銷“我在宮里過大年”的噱頭;而對故宮博物院來說,過度商業化弊大于利,既有金字招牌旦夕毀壞之虞,又與中國人的“文化原鄉”漸行漸遠。主其政者不可不慎焉。
最新消息是,該餐廳已經取消所有的“故宮年夜飯”,并向食客退還訂金。為取消“故宮年夜飯”點贊,也期盼故宮博物院用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文化活動打造貨真價實的“故宮IP”,為自己的600歲“生日”喝彩。(東方衛報 薛巍)
你怎么看?
來源:中國青年報、紅辣椒評論、燕趙都市報、東方衛報(略有刪節)
責任編輯:韓慧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