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余歲的符以新家住儋州市大成鎮可運村委會的佛夭村。
這個村子魚塘特別多,他家就在佛夭村村口的魚塘邊上。早年,由于夫妻倆歲數不小,又有5個孩子,符以新不能離家出去工作,生活一直很拮據。可誰曾想到,短短幾年,這位建檔立卡貧困戶就走上了脫貧致富路,當上了“脫貧之星”。
符以新在修整天花板。南海網見習記者 符碧霞攝
符以新看起來個子不高,還有些駝背,雖然年事已高,但身子骨十分硬朗,記者初次拜訪時,符以新的妻子正在改造的屋子門前和水泥,符以新踩著高架子修整水泥。他一做就是一個上午,一口氣上上下下不帶歇息的。符以新說:“政府政策好,讓我們有新房子可以住,我必須親力親為把這個房子給造漂亮了 。”
能住上平房是符以新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之前,符以新一家7口人住在破舊的瓦房里,符以新的四個女兒都是擠在一起睡,兒子出去務工賺錢,已經好幾年沒和家里聯系了。兩個女兒先后結婚,又有兩個女兒先后就讀海南省衛生學校。
正在符以新感到走投無路時,精準識別工作將他識別為2016年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幫扶干部的幫助下,兩個正在上學的女兒得到了助學補助政策的扶持,減緩了部分經濟壓力。不僅如此,在幫扶干部的鼓勵下,符以新燃起信心立志發展產業,擺脫貧困。
給肉鴨喂完飼料后,符以新趕著肉鴨回魚塘。南海網見習記者 符碧霞攝
“我剛開始養的是豬,但是沒想到不僅沒賺錢,還被騙的虧了好多。”符以新回憶道,“說實話,養豬的經歷打擊了我的信心,我開始懷疑自己一把年紀是不是不適合弄產業。”在幫扶責任人開導下,符以新和妻子相互鼓勵,重拾信心。他利用自家魚塘及橡膠園的資源優勢,飼養肉鴨約1000只,肉鴨平均三個月可出售一批,加上自家的橡膠,這樣一年可以賺好幾萬元。
說起符以新,村里的人都說,他能脫貧那可真是不容易,夫妻倆一把年紀了,家里孩子還多,日子過得艱難。但是他們一家子脫貧讓這些村民備受鼓勵,相信只要踏出第一步,踏踏實實走下去,一定會收獲幸福的果實。
“黨的政策這么好,咱要是不好好干就辜負了。”符以新說,今年,他兩個上衛校的女兒畢業了,一個在診所上班,一個打算繼續上大專,肉鴨銷售穩定,即將入住新房子。符以新覺得生活更有奔頭了。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儋州12月15日訊 南海網見習記者 符碧霞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