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鐘樓的鐘聲 感受歲月穿行 海口鐘樓將向游客全面開放
下一站,登樓望遠
海口鐘樓。(南國都市報記者 陳衛東 攝)
11月12日,記者從中共瓊崖一大舊址管理處獲悉,作為海口的標志性建筑之一,位于長堤路的海口鐘樓計劃向市民游客全面開放,目前已邀請相關專家到現場調研指導,并制定相關的開放方案。
□南國都市報記者 易帆
百年鐘樓引客來
作為海口的名勝古跡之一,外觀洋氣的鐘樓已歷經百年風雨。12日上午,記者在長堤路看到,不少游客在鐘樓前合影留念,鐘樓一樓大門已敞開。現場工作人員正在指引游客通過電子宣傳屏、紙質折頁等了解海口鐘樓的百年歷史。“目前,我們只向市民開放一樓,很多游客想要登上鐘樓參觀,但現在還未開放。”現場工作人員介紹,今年2月,鐘樓一樓開放以來,吸引不少游客關注,接待量不斷攀升。為滿足更多游客的需求,開放時間也由原先的早上8時至12時、下午14時到17時,延長至每天的8時至22時(節假日除外)。
目前開放方案在商討中
中共瓊崖一大舊址管理處副主任陳鴻輝表示,向市民游客全面開放鐘樓,不僅能讓他們更貼切地了解海口鐘樓的歷史,也滿足游客觀賞性的需求。“我們考慮將鐘樓的四面時鐘外觀恢復至最高1929年的德國時鐘的造型,高度地還原歷史,讓市民游客有更直觀的感受。”陳鴻輝說,鐘樓一共6層,每層僅12平方米,樓梯僅60厘米寬,只能一人通行,通往樓頂的樓梯坡度近70°,無法容納兩人及以上并肩上下樓。從安全性考慮,具體以何種方式向市民游客開放,目前還在商討中。
鐘樓前世今生
海口鐘樓是舊時港口航運的計時器,也是海口多年發展變遷的歷史見證。如今人們看到的鐘樓并非最初建設的那一座。海口鐘樓最早建立于1929年,當時海口運通商發達,港口繁榮,商務活動鼎盛。但當時海口全市沒有一個統一標準的計時設施。愛國商人周成梅先生發動海外僑胞捐款集資仿照廣州、上海等沿海城市,于1929年在遙對入海口的長堤馬路碼頭興建海口鐘樓以便統一時間。
當時建成混合結構的大鐘樓,高五層,占地16平方米,墻體用紅磚砌筑,白石灰塞縫。大鐘設置在五樓,每隔30分鐘報時一次。而后,為適應海南開放辦經濟特區的發展需求,海口市人民政府在1987年,將舊海口鐘樓改建成具有現代特色的新海口鐘樓,采用先進的電子鐘計時。
更多新聞>>
責任編輯:王思暢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