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打安鎮南達村村民改變傳統觀念,建起無害化廁所
生活好過了,廁所改造也要跟上
■ 海南日報記者 孫慧
“現在生活好過了,家里房子蓋得寬敞了,廁所也不能差!” 近日,在白沙黎族自治縣打安鎮南達村木瓜村民小組的橡膠林旁,村民李珍麗打開自家房屋里的廁所門,里邊抽水馬桶、水龍頭、梳洗臺、熱水器等一應俱全,地板擦得干凈整潔,門口還放著幾雙拖鞋。“生活變好了,我們也懂得講究衛生,廁所要打掃得干干凈凈。”
廁所是衡量一個地區文明程度的標注之一。李珍麗認為,廁所也可以反映出一個家庭條件是好還是差。幾年前,還是貧困戶的李珍麗一家人居住在破舊的瓦房里,由于家里貧窮,連新房子都沒有錢蓋,更別提建廁所,全家人一直和公公一家共用一個廁所。后來,享受國家農村危房改造政策,李珍麗家蓋起了新房子,丈夫張文策外出打工每個月有工資收入,孩子上學也有了一定的補貼扶持,全家人的日子越過越好。
據了解,這兩年來,在駐點扶貧單位省人民檢察院、海南電網的扶持下,南達村翻修拓寬村路、進行危房改建、鋪設污水管網,村莊容貌煥然一新,村民的觀念也有了改變。“以前,大家不太愿意在家里面建廁所,現在觀念逐漸改變了,更加注重衛生,越來越多的人把廁所建在家里面。”南達村村干部林景說。
村民譚小玲對村莊的變化深有體會。“以前我們家的廁所和廚房是建在一起的,后來感覺廁所和廚房建在一起確實不太衛生,等家里新建房子的時候,就把廁所跟廚房分開了。”譚小玲帶著海南日報記者走訪自己的新家,指著廚房里的洗菜水槽說,現在安裝了污水管網,洗菜、洗米的水可以通過管網排放了,不用直接倒在地面上。
南達村駐村第一書記、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鄭德懷介紹,村委會已經對全村404戶村民的廁所建造情況進行摸底,督促還未進行無害化廁所改造的村民進行廁所改造,對符合申請改廁補助條件的,及時幫助其完善材料,申報改廁補助。“等再過一個多月你來我們村,會看到變化更大!”
(海南日報牙叉10月11日電)
責任編輯:肖秀燕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