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貧窮落后的三亞羅蓬村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莊變美,村民腰包變鼓
歷史激勵后人前行 黨員引領百姓致富
■ 海南日報記者 劉操
“建立一個新中國,是我們那一代人的夢想!”近日,在三亞市吉陽區(qū)羅蓬村,86歲的村民蘭家良坐在家門前的檳榔樹下,回憶起革命往事。在他的記憶中,羅蓬村的村民曾傾其所有,為解放軍送米、送飯、送物資。
羅蓬村是革命老區(qū)村,在革命戰(zhàn)爭時期,村民英勇抗戰(zhàn),堅貞不屈,為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新中國成立以來,村民們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依托良好的地理優(yōu)勢發(fā)展種植養(yǎng)殖業(yè),使曾經貧窮、落后的村莊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村容村貌變整潔,村民腰包也鼓起來了。
青年踴躍參軍為革命作貢獻
“羅蓬村從1943年起,一直堅持革命斗爭,為革命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和犧牲。”省老促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羅蓬村是黎族同胞的聚居地,是省政府1989年確定的重點老區(qū)村,村委會轄區(qū)內有11個自然村是革命老區(qū)村莊。
“我們村革命基礎好,群眾的革命理想信念堅定,同時具備堅強的革命品格。”羅蓬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吉明豪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抗日戰(zhàn)爭開始后,共產黨人利用村莊偏遠的特點,藏匿在村民的家中,與日寇展開斗爭。
據記載,1943年,根據中共瓊崖特委制定的“堅持內線,挺出外線”方針,挺出外線的瓊崖獨立總隊第三支隊第三大隊進入崖縣開展工作,得到了羅蓬村老百姓的擁護和支持。羅蓬村的群眾為我軍送情報、送糧食,青年踴躍參軍,為我軍襲擊敵據點和伏擊敵軍作出很大的貢獻。
蘭家良1949年參加解放軍,他至今仍記得戰(zhàn)爭歲月的場景。“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為了百姓,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擁護。當地群眾冒著生命危險為部隊提供保障,很多人被敵人抓捕入獄,經受嚴刑拷打,從未屈服……”
村口不遠的一處墓地內,豎著王亞才烈士的墓碑。“王亞才是羅蓬村群眾參軍支持革命的杰出典范。解放戰(zhàn)爭期間,他在昌江的一次戰(zhàn)斗中犧牲,我們當地人對他格外敬重。”吉明豪說,每年清明節(jié),都有不少村民自發(fā)前來祭掃墓碑,緬懷革命先烈。
黨員扛起責任帶領村民脫貧致富
如今,硝煙遠去,在當地黨員干部的帶動下,羅蓬村村民通過種植檳榔、芒果、冬季瓜菜和淡水養(yǎng)殖,收入逐年增加。“我們會牢記革命先烈為我們今天的幸福所作出的犧牲,把革命精神傳承下去。”吉明豪說。
羅蓬村很多黨員家大門的墻壁上,都掛著一塊“共產黨員家庭”牌子,標明了黨員所聯系幫扶的3戶貧困村民的名字。牌子的上端、下端,分別印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名黨員是一面旗幟,一個支部是一座堡壘”的字句。
“作為黨員就要主動扛起扶貧責任。”吉明豪介紹,在黨員干部的帶動下,2018年,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16928元,全部脫貧。
羅蓬村的三亞惠農東山羊養(yǎng)殖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吉立斌,是一位有18年黨齡的致富帶頭人。今年46歲的他,牽頭組建的合作社吸納了全村貧困村民參與養(yǎng)羊。
吉立斌介紹,合作社以“合作社+貧困戶”模式,按每人6只黑山羊的標準,以黑山羊入股,每年保底分紅500元/只,并逐年按5%遞增,可連續(xù)享受分紅5年。此外,合作社還幫助貧困戶拓展銷路。入股5年后,貧困戶可以自由選擇是否繼續(xù)合作,退出時合作社將全額返還股本。
“想要致富,關鍵是自己要站起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吉立斌說,在給農戶分紅的同時,合作社通過技術扶貧和技術推廣,不僅幫助貧困戶掌握技術,激發(fā)他們的內生動力,更重要的是增強貧困戶的自身造血能力,帶動更多村民發(fā)家致富。
村容村貌改觀促鄉(xiāng)村旅游發(fā)展
鄉(xiāng)間小路的轉彎處,一扇又一扇的門在村莊的起伏里時隱時現,爬上田壟旁的一片坡地,一幢幢小樓坐落在蔥郁的檳榔林里。
曾經的羅蓬村是一個偏遠山村,坐擁青山綠水的絕佳風景,卻處于貧困、落后的困境中。如今,羅蓬村通過美麗鄉(xiāng)村環(huán)境整治、設施完善、產業(yè)發(fā)展等系列改造措施,鄉(xiāng)村旅游逐漸打出了好口碑。
途經村民家門前的公路修建完成,供村民娛樂活動的“三月三”文化廣場竣工,村中農貿市場的建成方便了村民生活,村中漫水橋的建成解決村民雨季出行難的問題……吉明豪介紹,近年來,羅蓬村村容村貌變化很大。
不僅如此,羅蓬村互聯網農業(yè)小鎮(zhèn)項目進展迅速,成立了羅蓬村扶貧農產品電商銷售服務站,提高了農戶的農產品銷售能力。推進飲水工程建設,解決548戶村民安全飲水問題。為14戶幫扶對象安裝太陽能光伏發(fā)電設備,預計為每戶每月帶來收益660元。
“希望我們村莊越變越美,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到這里來!”吉明豪說,近年來,村黨支部引導和鼓勵返鄉(xiāng)青年創(chuàng)業(yè),建成生態(tài)農家樂,促進鄉(xiāng)村旅游發(fā)展。(本報三亞10月9日電)
責任編輯:肖秀燕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