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舊動能轉換,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保亭:綠色發展迎來“美麗”轉變
■ 海南日報記者 梁君窮
回望來時路,一眼70年。
對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新政鎮報什村高州村民小組77歲的村民胡亞強來說,返鄉的路是他對時代變化的最好體驗。
“我老家在廣東省高州市,1972年,因為老家人多地少,30歲的我帶著家人和許多同鄉來到這里,那時回一次廣東老家得在路上折騰四五天。”胡亞強說道,如今他自家有了小汽車,水泥路鋪到了家門口,今年清明小長假他和家人上午自駕出發,下午便回到了高州老家。
過去,那個為溫飽而奮力斗爭的年代,胡亞強和同鄉們篳路藍縷,在熱帶雨林間開墾出一塊塊田地,山禿了不少,溫飽卻沒有很好解決。
如今,高州村附近山更青了,水更綠了,村子也變得干凈美麗。7月4日,保亭鄉村旅游熱帶山地運動新線路體驗活動在高州村舉行,省內外山地運動愛好者和游客聚集于此,村民擺起長桌宴,開起農產品小市場,表演起民族歌舞,鄉村旅游讓這個小山村熱鬧起來。談起這些年的變化,胡亞強喜笑顏開。
新時代需要高質量的發展,粗放型、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路子再也行不通。近年來,保亭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自覺把經濟社會發展同生態文明建設統籌起來,以“綠色”驅動發展,用“美麗”改變貧困,同時深化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為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璀璨燈火扮靚保城。海南日報記者 陳元才 攝
全域旅游提升“美麗經濟”
由三亞沿海榆中線駛入保亭,剛進保亭,可見路旁有一塊牌子寫著四個大字“一路春風”。在保亭境內,由海榆中線串聯起的景區與鄉村旅游點確實不少,檳榔谷景區、呀諾達景區、雅布倫共享農莊、神玉島景區,美麗風景全程在線。這也是保亭全域旅游建設成果的體現。
近日,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名單,保亭榜上有名,是全省兩個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之一。
游客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探秘熱帶雨林。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我們景區與貧困戶簽訂農產品采購合同,貧困戶提供禽類、蔬菜類等農產品,雙方達到互利共贏。”保亭神玉島景區負責人說,截至目前,神玉島景區累計帶動響水鎮200多戶貧困戶脫貧,而乘著保亭全域旅游發展的春風,現在該景區也在積極爭創國家4A級景區。
建設全域旅游示范縣,成為保亭推動旅游業提質升級的有效抓手。保亭依托當地特色資源優勢,以深化多規合一改革為契機,“點、線、面”結合推進“一城一園兩基地”(國際熱帶山地旅游城,雨林溫泉謐境、國家養生家園,黎苗文化展示體驗基地、熱帶特色農業示范基地)建設,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宜養的全域旅游示范縣。
外國游客在海南呀諾達雨林文化旅游區游玩。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目前,保亭擁有國家5A級旅游景區2個,國家4A級景區1個,度假區1個,鄉村旅游及農家樂共50多家,鄉村民宿31家、415間客房,并且在“體育+文化+旅游”相融合的理念下,正逐漸打造多條集保亭熱帶雨林、自然景區、黎族苗族文化遺跡、村落、農業采摘基地等資源為一體的鄉村戶外旅游路線。
積極融入“大三亞”旅游經濟圈也讓保亭打破了縣域的限制。今年初,三亞正式開通2條至保亭網約公交線路,20輛純電動旅游車投入運營,成為“大三亞”旅游經濟圈首批網約公交,標志著交通助力“大三亞”旅游經濟圈協同發展有了新的突破。
保亭縣旅文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保亭一方面將以景區景點為核心,加大對文旅產業的引導扶持力度,圍繞文化旅游、康養旅游、創意休閑游等領域,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打造一個文旅產業聚集區。另一方面,圍繞“一城一園兩基地”發展格局,扮靚保亭文化名片,讓保亭成為海南南部的綠城和文化游、生態游、休閑游、觀光游的目的地。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響水鎮什棟村美化鄉村環境,打造全域旅游。 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而發展夜間經濟是同樣是助力海南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的應有之義,保亭如何更好地“點亮”夜間經濟?
保亭縣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一方面是將打造特色夜間文化演藝品牌,推進《甘工鳥》大型舞劇的打磨提升,充分發揮該縣黎苗特色文化資源,打造常態化演出的舞臺劇目。另一方面,保亭還將打造夜生活特色街區,選擇性打造民俗文化一條街、飲食消費一條街、特色小吃一條街等。
同時,保亭還將做好城市整體亮化工作。圍繞打造多彩城市夜景,以公廁亮化、綠化景觀亮化、公園廣場整體景觀打造為切入點,持續做好七仙嶺景區、保城河道的夜間亮化工作,著力構建城市夜間魅力。
深度構建“綠色產業”結構
9月26日上午,海南日報記者來到保亭加茂鎮共村,穿過一片茂密的橡膠林地,來到一片場房。未走進去,就聽見“咩咩咩”的山羊叫聲。“這就是我們村的黑山羊養殖基地。”該村村委會副主任黃大杰笑著說道,這里可不僅僅是養羊,“你看看能不找出什么不同。”
海南日報記者在羊舍走了圈,發現黑山羊長得結實健康,環境干凈整治,但未發現有什么不同。在黃大杰的提示下,海南日報記者才注意到羊舍的屋頂另有“玄機”。通過樓梯走上屋頂,發現屋頂上鋪設了一層光伏太陽能發電板,實現了頂上光伏發電,底下場房養羊的有效利用。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加茂鎮共村發展黑山羊產業帶動村民致富。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保亭縣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上半年,該縣共實施了5個光伏扶貧項目,其中新建項目4個,續建項目1個涉及4個鄉鎮,建設規模1554.28KW,總投資1531.51萬元,受益貧困戶1617戶。
近年來,保亭先后出臺了《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制度(試行)》《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規劃》等一系列制度規劃,完成了《海南省保亭縣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編制工作,科學劃定了生態空間、農業空間、開發空間和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等控制線。
同時保亭也在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部署工作。目前,保亭累計建成充電樁57個,其中公共樁為45個。
此外,為貫徹生態文明理念,保亭扎實開展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為經濟的綠色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2018年以來,保亭檢察院、公安、環保等部門聯手出擊,對縣城污水處理廠和垃圾填埋場等重點區域定期開展巡查和綜合治理,出動467人次對340家(點)次企業開展污染防治現場檢查;共拆除涉及違法用地、違法建筑480宗,總面積7.64萬平方米,有力打擊了全縣“兩違”行為。
保護好綠水青山,保亭越來越多農副產品因主打“綠色生態”而提升了價值,贏得了更大的市場。黃秋葵、百香果、紅毛丹、榴蓮、山竹等特色農副產品成了保亭熱帶特色農業的靚麗名片。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紅毛丹采摘季活動吸引游客參加。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改革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
堅決打破“房地產依賴癥”,推動房地產業轉型成為保亭的堅定選擇。
保亭縣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保亭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繼續深化“兩個暫停”政策,促進保亭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
而為了促進其他產業和項目的發展,保亭積極優化營商環境。“為進一步簡化項目審批程序,目前保亭所有項目的審批手續均要求在3個工作日內完成。”保亭縣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保亭還建立了扶貧、生態環境、美麗鄉村等項目綠色通道,有效提高審批效率。今年1月至6月,保亭在線審批平臺受理政府投資項目審批事項19項,已完成審批19項。
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關系一個城市的長遠發展,為此保亭積極開展城市信用體系建設。組織開展誠信進社區、誠信進企業等“誠信萬里行”活動,加強誠信宣傳,營造誠信氛圍;組織該縣社會信用體系聯席會議成員單位進行信用體系業務培訓,并督促各單位加大社會信用體系信息平臺信息錄入工作。
同時,積極做好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現已完成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運營團隊組建并掛牌進駐開展業務工作,并開展了電子商務基礎知識專題培訓9期,累計培訓516人次,其中培訓領導干部166人次、建檔立卡貧困戶152人次。
積極通過各類會展活動讓保亭特色產品走出去。“三月三”節活動期間,組織域內企業參加海南少數民族特色商品美食展展銷活動,借助“三月三”平臺充分展現保亭農特優質產品和特色美食;舉辦消費扶貧會展活動,今年上半年成功舉辦消費扶貧會展活動6次,累計銷售額近98萬元。
保亭縣政府主要負責人介紹,保亭縣政府和各個部門將主動服務企業,推動神玉文化園創建4A級景區、呀諾達探索旅游度假綜合體項目和甘工鳥文化旅游度假區年內開工建設;探索創建文化旅游產業園區,加大招商力度,爭取引進迪克·庫克等國際知名品牌,豐富該縣全域旅游國際化要素;扎實開展好“兩個確保”百日大行動,為高標準高質量建設海南自貿區、自貿港貢獻保亭力量。
(海南日報保城9月26日電)
新聞多一點>>>
保亭依托當地特色資源優勢,推進“一城一園兩基地”建設
“一城”指國際熱帶山地旅游城
“一園”指雨林溫泉謐境、國家養生家園
“兩基地”為黎苗文化展示體驗基地、熱帶特色農業示范基地
保亭擁有>>>
國家5A級旅游景區2個
國家4A級景區1個
度假區1個
鄉村旅游及農家樂共50多家
鄉村民宿31家
責任編輯:林芳羽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