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經驗
海口石山鎮把改廁工作做到農民心坎上——
因地制宜 分類推進 經濟實用
海南日報海口9月26日訊(記者計思佳 實習生鄭俊云 通訊員陳創淼)潔白的洗手臺、嶄新的蹲廁、出水勻稱的花灑……9月26日上午,海南日報記者來到海口市秀英區石山鎮建新村揚山村民小組王有益家中,見到了一個半月前石山鎮政府給王有益免費建造的環保新型移動鋼構廁所。
“這座移動環保廁所把我們全家人入廁、洗澡問題都解決了,以前到鄰居家借用廁所、晚上打井水沖涼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王有益高興地說道。
農村“廁所革命”推進,關鍵在于怎么建、能不能用、好不好用,這考驗著政府的治理智慧。秀英區愛衛辦負責人陳明告訴記者,石山鎮位于羊山地區,地下多火山石。在調研中,他發現,過去村民都是用水泥和磚頭來修建廁所,因地下巖石堅硬,打地基費事費力,成本也高,建一個廁所至少花1個多月,成本超過1.2萬元。有的農戶是兄弟幾家住在一個院子里,覺得廁所占了土地,都不愿意建在自己的住所區域,所以遲遲未建。
經過考察,政府決定給揚山村村民裝環保新型移動鋼構廁所。陳明說,這種環保廁所便宜實惠,較傳統廁所費用節省了一半。不用打地基,安裝迅速,非常適合石山鎮的情況。并且易安裝、易拆卸,可以重復使用,兄弟多的家庭也不會因為修廁所發生爭執了。“看到王有益家裝上了新型環保廁所,不少未改廁村民都主動向村干部提出也要建這種廁所。”
污水處理也是農村改廁的重要環節。2017年,石山鎮對美富村投入200萬元,建設污水處理廠,將群眾生活污水通過管網輸送到污水處理終端。目前,已有38戶接入污水管網。對于受地理位置及庭院結構的制約,無法接入污水管網的農戶,該鎮則是因地制宜采取單戶分散處理模式。
記者在村民王景良家中看到,廁所外洗手臺下方安裝了一個隔油池。從廚房排出的污水經過隔油池處理,從衛生間排出的污水進入三格化糞池后,均再排入院子一個角落的單體生物罐進行處理。經凈化處理的生活污水可用于澆花、澆菜等,農戶需一年支付100多元的電費,沒有后期維護費,經濟劃算。
石山鎮鎮長胡煒彬表示,該鎮將繼續探索改廁工作新模式,大力推廣玻璃鋼一體化三格化糞池,抓好糞污處理和糞污資源化利用,確保2020年底前實現全鎮農村衛生廁所覆蓋率達100%。
責任編輯:謝軍輝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