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會現場。南海網記者 蘇靚 攝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海口9月26日消息(南海網記者 蘇靚)9月26日上午,海南舉行“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八場),海南省交通運輸廳廳長林東介紹新中國成立70年、特別是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1年來,海南省交通建設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林東介紹,70年前,海南交通閉塞,基礎設施落后。無論是貨物還是人員,進出島只能依靠木船,當時的秀英港,只能停靠500噸以下船只。島內道路通行能力嚴重不足,建省前沒有一條高速公路,無論從南到北,還是從東到西,班線車都要跑一整天。90%以上的道路是砂土路,“晴天出門一身土,雨天出門一身泥”是常態。此前,海南只有大英山一個機場,進出航班只有4條,坐飛機需要單位開證明。如今,海南構建綜合交通運輸立體網絡取得了顯著成績,海南與內地乃至世界各地實現互聯互通,天塹變通途。
全島“一縱三橫四環”互聯互通交通主干網正在形成
環島高速、海文高速、中線高速、文瓊高速等高速公路相繼建成通車,有力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萬洋、儋白、山海、文臨等高速公路先后開工建設,縣縣通高速目標即將實現,“田”字型高速公路正向“豐”字型高速公路網拓展升級,預計到今年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1153公里。
今年3月,海南建成國內抗震、抗風系數最高的海文大橋。此外,洋浦大橋、清瀾大橋、博鰲通道等一批重大橋隧的建成有力促進了區域協調發展。全島將實現2小時交通圈,交通更加安全舒適便捷。
截至2018年底,全省通車總里程35023公里,國道2288公里,省道1519公里,縣道2851公里,鄉道6526公里,村道21838公里,二級以上公路3229公里,公路網密度103.3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列全國第14名,海南公路從無到有向好轉變,從疏到密織成網,公路進村入組、四通八達,全島“一縱三橫四環”互聯互通交通主干網正在形成。
海南已形成“四方五港多港點”發展格局
截至2018年底,全省港口擁有生產性泊位148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74個;2018年全省港口貨物吞吐量為18286萬噸,全省集裝箱吞吐量為240萬TEU;已開通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9條、內貿集裝箱班輪航線33條,港口資源整合取得突破性進展,成功促成中遠海運進駐海南,推動港口資源整合,目前已完成重組工作。
洋浦作為區域國際陸海新通道集裝箱樞紐港正穩步推進,海南港航業迎來了新的歷史發展機遇。瓊州海峽客滾運輸通道安全有序,裝船配載時間壓縮至一個半小時內,服務質量逐年提高。郵輪游艇產業蓄意待發,為助力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發揮積極作用。
海口美蘭、三亞鳳凰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先后突破2000萬人次
目前,全省建成海口美蘭國際機場、三亞鳳凰國際機場、瓊海博鰲機場和三沙永興機場4個機場。海口美蘭、三亞鳳凰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先后突破2000萬人次,海南成為繼上海、廣東之后全國第三個擁有“雙兩千萬級”機場的省份。
2018年,全省航班起降29.04萬架次,同比增長4.1%,旅客吞吐量4477.2萬人次,同比增長5.7%,共執飛境內外航線501條,基本實現“四小時八小時飛行經濟圈”,打造我國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對外開放門戶。
全省客運班車線路覆蓋18個市縣
目前,海南省18個市縣都有二級以上客運站和縣級貨運場,實施農村通客運戰略。目前,全省客運班車日均發送班車5500班次,線路覆蓋全省18個市縣和省外11個省市,海南從省城到市縣到鄉村已四通八達,出行更加安全舒適便捷。海南實施瓊州海峽綠色通道減免和節假日通行附加費退費政策以來,分別減免退費14億元和0.93億元。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