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 | 昌江:轉型發展,山海黎鄉新貌美

              昌江著力打造“五地兩縣”,推進雙創工作、發力脫貧攻堅

              轉型發展,山海黎鄉新貌美

              昌江群眾跳竹竿舞。 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杰 攝

              ■ 海南日報記者 劉笑非 特約記者 林朱輝

              把一座工業歷史悠久的“礦城”,變成一座群眾安居樂業的“花園”;在省級文明城市年度測評中一度排名倒數,到如今一躍成為頭名;把曾經不通車、不通電、不通網的深山農村,變成人人都能網購、4G信號覆蓋的現代化農村;把曾經一度入夜后不見人煙的背街小巷,變成如今居民交口稱贊的舒適社區;打掉海南建省以來涉案人數最多的特大涉黑犯罪團伙;讓特色產業成為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的渠道;把良好生態當作如今發展的堅實基礎……

              說起如今昌江黎族自治縣的變化,人們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可以說;暢想山海黎鄉將要實現的發展,人們有太多太多的期待。

              游客在昌江棋子灣游玩。海南日報記者 張茂 攝

              當下,是實現發展的關鍵時期、在轉型發展的關鍵階段,昌江提出了打造海南西部一流旅游目的地、海南新能源創新產業基地、海南熱帶高效農業產業基地、特色文化產業聚集基地、現代海洋漁業綜合基地,以及建設全省生態文明示范縣、全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示范縣的“五地兩縣”發展目標。

              以橫跨一二三產的“五地”建設為目標,以提升群眾獲得感的“兩縣”建設為方向,昌江探索轉型發展,讓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發生巨變。

              建設“五地兩縣” 一張藍圖謀發展

              “提出‘五地兩縣’發展布局、打造‘山海黎鄉大花園’的總體目標,就是為了更好地在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建設中扛起昌江應有的擔當。”昌江縣委書記黃金城說。

              打造海南西部一流旅游目的地,昌江首先設計了“一片一線一帶一路一中心”的全域全季旅游發展布局。“‘一片’就是霸王嶺熱帶雨林、七叉木棉等自然資源片區,‘一線’是昌江的海岸線。”黃金城介紹,“一路”即棋子灣旅游公路、叉霸旅游公路兩側,主要建設的共享農莊、花卉公園、農業公園等,加上沿昌化江旅游的“一帶”,配合石碌鎮的“一中心”,將整個昌江的優質資源變成了一流的旅游景區,隨著昌江旅游的飛速發展,這一構想正在慢慢實現。

              而今,以核電為主體的新能源創新基地,正在清潔能源產業園區的建設中逐步成型;打造海南熱帶特色農業產業基地,在水果種植業、畜牧業、乳制品業的發展中,由初步構想逐漸走向成熟;打造熱帶海洋漁業綜合基地,則在昌江大力發展深海養殖和遠海捕撈、建設海洋漁業產業園區、加強與北部灣及沿南海國家漁業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探索中,逐步由想法變成做法。

              在著力產業發展的同時,昌江還重視文化的挖掘,借助現有的古文化、黎族文化、峻靈王文化、東坡文化等資源,探索通過“產業化、企業化、市場化”的模式,使文化產業能夠可持續發展,實現打造昌江特色文化聚集地的目標。

              一名兒童在昌江石碌鎮保突村制陶傳習所體驗制陶工藝。 (海南日報資料圖片)

              如果說“五地”的打造目標,為的是實現城市發展轉型、促進經濟發展,那“兩縣”的發展方向,則是為了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爭創海南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昌江優良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王下鄉更是獲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稱號。“保護好昌江的山水同時,還要利用良好的生態環境營造一流的生活環境和營商環境,讓更多人愿意來到昌江、留在昌江。”黃金城說。

              在爭創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示范縣方面,昌江大力發展民生事業。在醫療領域,昌江成立醫療集團,與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深入合作,讓老百姓能在家門口享受優質醫療服務。在教育領域,昌江實施教育扶貧移民工程,讓貧困山區的孩子能夠享受城市同等的優質教育資源。

              黃金城表示,下一步昌江要高水平做好規劃,尤其是昌化江出海口到珠碧江出海口的63.7公里海岸線,昌江正嘗試引進國際一流的團隊參與謀劃,努力將其打造成為海南西部旅游和發展的重要一極。

              9月14日,昌江烏烈鎮農戶采摘火龍果。 海南日報記者 陳元才 通訊員 楊耀科 攝

              深入實施“雙創” 繪就黎鄉新面貌

              從此前各項評比成績排名靠后,到榮膺我省省級文明城市2018年度測評頭名,昌江在收獲測評好成績的同時,更收獲了群眾的認可。

              在“雙創”(創建國家衛生縣城、省級文明城市)之初,昌江為層層壓實工作責任,在頂層設計上首先定下基調、明確方向,讓“雙創”工作有的放矢。堅持一線推進思路下,昌江實施“縣級領導包片+機關單位包點”責任制,將縣城11個社區(居)劃分為33個片區167個定點,通過包片領導每周暗訪檢查指導工作、包點單位掌握情況排查問題的方式,將“雙創”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及時化解了在一線。

              鄉·美 浪論村是王下鄉的一個自然村,2014年昌江將浪論村列入整村推進扶貧項目,由政府、企業和村民三方共同打造浪論村美麗鄉村。圖為浪論村整齊劃一的新居。海南日報記者 陳元才 通訊員 李德乾 攝

              最重要的是,昌江在“雙創”工作中堅持全民參與。全縣近萬名黨員領導干部利用周末時間積極開展衛生保潔、交通勸導等活動;海鋼海礦先后組織“千人會戰”衛生整治;近百家民營企業和民間團體主動認領“雙創”任務;各學校開展“小手拉大手 文明一起走”主題活動……截至目前,昌江已建成標準化志愿服務站27家、注冊志愿服務隊227支、有志愿者近2萬人,在有效凝聚群眾合力的同時,也讓“雙創”工作深入基層、深入人心。

              一座城市是否文明,環境的好壞是最直觀的體現。為此昌江以整治“臟亂差”為突破口抓好城鄉環境衛生、道路交通秩序、市容市貌、城區水體及河道“四大專項治理”,做到城市環境常治常新。

              通過實施8個城鎮內河(湖)水污染治理、8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及“四河一渠”綜合治理工程,昌江全年污水處理量達到76.7萬噸。同時,昌江還建立起城鄉一體化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100%和96%。

              在推進“雙創”的過程中,昌江實施基礎服務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城鄉風貌“三大提升工程”,著力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全面增強城市服務功能和綜合承載能力,提升群眾的獲得感與幸福感。近三年來,昌江新建、改建污水管網15平方公里,縣城下水道管網覆蓋率達81.1%。城區主次干道、背街小巷路面平整硬化率達98%以上,人行道全部整修并綠化美化,城區綠化覆蓋率達38.1%,路燈亮化率達99.72%。

              城·變 俯瞰昌江縣城,山水河流之間高樓林立,道路橫縱交錯,公共基礎設施日漸完善。近年來,隨著昌江縣經濟社會的發展,昌江的城市面貌變得更加立體,城市功能越來越完善、百姓生活越來越好。海南日報記者 陳元才 通訊員 李德乾 攝

              推進脫貧攻堅 提升群眾幸福感

              脫貧攻堅是當下重點工作,昌江全方位推進各項扶貧政策的落地、各種脫貧舉措的落實,在“規定動作”的基礎上,探索出了具有本地特色、契合本地現狀的扶貧做法,同時通過結合鄉村振興工作,讓昌江的貧困群眾增收渠道越來越多、脫貧成效越來越好。

              今年,昌江選派出238名鄉村振興工作隊隊員駐村,實現了全縣行政村工作隊全覆蓋。

              在推進產業扶貧方面,昌江著力發揮“農老師”服務團的幫扶作用,舉辦防控技術、種植技術培訓班,共培訓736人次。此外還選聘230名產業指導員,負責村特色產業規劃和技術指導。

              就業扶貧是昌江扶貧工作的亮點。如今,每年的“春風行動”中,昌江組織勞動力赴粵務工都是當地的一道“風景”。與此同時,昌江采取“入戶招聘,送到企業”的精準模式,舉辦用工企業進村入戶巡回專場招聘會,為貧困勞動力提供“足不出戶,工作上門”的貼心服務,并通過“定向式”和“訂單式”培訓,讓720名群眾掌握了一技之長。據統計,自2018年底以來,昌江共為1053名貧困勞動力發放務工補貼224.03萬元,成為全省發放務工補貼人數最多的市縣。

              景色怡人的昌化江。海南省圖片社供圖

              著力解決義務教育突出問題,昌江圍繞“全上學、全資助、上好學、促成長”的總體要求著力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在2019年春季學期共發放建檔立卡學生補助資金共531萬元,惠及學生4458人;農村低保家庭學生補助資金96.93萬元,惠及學生772人。

              在“兩不愁三保障”方面,截至目前,昌江450戶四類對象危房改造任務已全部開工,順利竣工362戶,其中130戶達到“五項直觀”標準搬遷入住新房。此外,昌江還投入1494萬元改造了11個貧困村飲水工程,進一步改善水質,著力解決群眾飲水安全問題。

              持續推進的旅游扶貧,昌江探索出了“旅游+扶貧”“文化+扶貧”等融合發展模式,通過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結合當地資源,推動叉河鎮排岸村黎族風情民宿等一批旅游扶貧項目上線,不僅帶動了本村旅游消費,還以項目為依托,集中美化、綠化鄉村旅游點相對集中的區域和鄉村旅游特色村,進一步推動農旅融合發展。

              (海南日報石碌9月19日電)

            責任編輯:鄧潔儀
            •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微博

              用微博掃一掃

            海南社會

            社會民生包羅萬象 進入欄目
            欄目推薦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技術服務 |  法律聲明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五月天|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 日韩精品亚洲专区在线影视 |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 538prom精品视频我们不只是|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日韩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9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第五页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中文|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尤物|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人|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精品|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日韩精品射精日| 国产日韩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色| 多人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gv| 久久久精品人妻久久影视| 精品亚洲456在线播放| 55夜色66夜色国产精品视频| 99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麻豆系列|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 91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3d动漫精品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成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中文字幕有码|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免费软件| 国产精品高清全国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 | 一本大道无码人妻精品专区| 日韩精品免费一线在线观看| 羞羞色院91精品网站| 亚洲精品A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花钱看|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