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 | 昌江加大投入增綠護藍 全民共同參與保護生態環境

              昌江近年來加大投入增綠護藍,全民共同參與保護生態環境

              守好這片綠水青山

              昌江海尾鎮濕地公園風光美。 海南日報記者 陳元才 通訊員 李德乾 攝

              在昌江棋子灣海岸邊,陶鳳交(左一)帶領姐妹們植樹造林。 (海南日報資料圖片)

              ■ 海南日報記者 劉笑非 通訊員 李德乾

              頂著烈日、扛著鋤頭、帶著樹苗,在昌江黎族自治縣棋子灣的海岸邊,漁家女陶鳳交和她的“綠色娘子軍”姐妹們,與天斗、與風斗、與沙斗,用27年時間,打破了德國專家對棋子灣流動沙丘不能治理的論斷,克服了種植樹苗死亡率高達99%的極端不利局面,用338萬株、約1.88萬畝木麻黃,讓昔日的荒漠變成了今日全省優質的海防林,為海南的西海岸構筑了一道堅實的綠色屏障……

              目前,作為昌江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主題活動之一,正在緊張籌備中的“綠色娘子軍”影像資料展,將用圖片、視頻等方式,再一次展現棋子灣海岸從沙漠化到如今遍布綠色的巨變。

              陶鳳交的名字,同這片茁壯生長的木麻黃樹林一起,刻進了昌江生態文明建設的歷史里。而良好的生態、優質的環境,亦在昌江的發展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守護好這片綠水青山,樹牢綠色發展理念的昌江,也從優勢生態中收獲了發展的“綠色”動力。

              昌江昌化鎮的一片田洋里白鷺飛舞。 海南日報記者 陳元才 通訊員 楊耀科 攝

              生態環境越來越好

              如今,行走在棋子灣海岸,茂密的植被與海天相接,落日的余暉別有情趣,不同于海南東海岸的風景,棋子灣瑰麗的景色與神奇的傳說,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也是在這片陶鳳交奮斗過的海岸上,每間隔1000米設下的白色界碑,講述著昌江另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故事。

              2018年底,昌江率先在全省完成昌化鎮、七叉鎮兩個鄉鎮的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試點工作,并順利通過驗收。同時還協同生態環境部、省生態環境廳召開了國家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試點現場座談交流會。

              將生態紅線“畫”在大地上,昌江的試點經驗不僅得到國家和省級層面的積極肯定,也在“多規合一”改革試點方面作出了突出示范。昌江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同時,也實現了經濟發展。

              去年,昌江生態環境局還參加了生態環境部組織的2018年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督查,因工作表現突出,鄭慶發、張順福、羊華泰、譚振光、李芳娟等5位工作人員被生態環境部通報表揚,同年的生態環境部執法大練兵活動中,鄭慶發、張順福還成功入圍了全國100名表現突出個人。

              為了讓生態環境越來越好,近年來昌江堅持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以中央及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為重要抓手,積極推進“六大專項整治”“綠盾2018”、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生態紅線保護等專項工作,著力解決突出問題,同時穩步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工作,全縣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良好成效,王下鄉被生態環境部評為全國第二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同樣嚴苛的生態標準還體現在水污染治理上,昌江不僅嚴厲打擊違法排水排污,加大對近海養殖等污染海域行為的整治力度,還繼續擴大生態環境治理修復范圍,加強林業生態修復、濕地保護以及退塘還林還濕工作,并全面加快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和持續推進保梅河、東海河等2條河流的截流控污工程,這一系列舉措讓昌江的水體生態越來越好。

              同時,通過城鎮內河整治,昌江正努力讓內河水體復清,營造出“水從城過、城在水中”的良好生態。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不僅讓昌江的群眾越來越有住在花園中的感受,也讓昌江收獲了越來越多投資者的青睞。

              “良好的生態環境,不僅是支撐昌江發展建設的最強基石,更是招商引資的‘金名片’,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守護好這片綠水青山。”昌江縣委書記黃金城說。

              昌江棋子灣風景如畫。 海南日報記者 陳元才 攝

              生活環境越來越美

              走進海尾鎮的濱海漁村——沙漁塘社區,只覺閑適寧靜、風景如畫。“海南好多村子我都去過,走走停停,最滿意的還是這里。”來自廣州的游客馬海秋說,這里既有原生態的自然風景,也有現代化的人居環境,還有良好生態帶來的閑趣。

              作為昌江人居環境整治的樣板社區,沙漁塘給予游客的感受,只是昌江改善人居環境的一個縮影。為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昌江專門制定了詳細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截至今年上半年,已累計投入9279萬元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試點項目,如今已在18個行政村順利開展,每天5795噸的污水處理能力,讓全縣近5.8萬農村居民受益,同時也為即將全面鋪開的農村污水處理工作在規劃選址、項目實施、工藝選擇以及后期運維等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根據工作安排部署,到2020年,昌江將完成86個行政村及其自然村的生活污水治理任務。

              與此同時,全面建成的石碌水庫集中式飲用水水源監測站等2個自動監測站,以及10個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測網絡,讓昌江的環境監控能力得到明顯提升,為環境保護再添一層防護網。

              目光轉向城市,僅在2018年,昌江就依法處置“兩違”建筑面積達60.3萬平方米;全面完成了黃標車淘汰工作;全縣餐飲油煙凈化器安裝率達97%,成功實現PM2.5年均值環比下降10%,使整個石碌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9.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得益于重點環保設施的加快建設,昌江成功推動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試運營,實現城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6%。

              為進一步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目前昌江借助大氣污染“六個嚴禁兩個推進”工作的全面實施,已陸續劃定超過1600平方公里的秸稈禁燒區,占昌江縣域面積的98.8%。同時還積極引進日處理秸稈26萬噸的“昌江魯電生物質發電項目”,進一步減少秸稈焚燒,提升大氣質量。

              此外,為推進近零碳排放試點申報工作,昌江還編制完成《昌江棋子灣開元度假酒店近零碳排放示范區創建試點實施方案》,成功讓昌江棋子灣開元度假酒店近零碳排放示范區被列入海南省第一批近零碳排放示范區(試點)。

              游客在霸王嶺游玩。 (昌江縣委宣傳部供圖)

              “綠色”動力越來越足

              連綿不絕的霸王嶺群山一片蒼翠,植被密布的熱帶雨林中,是一片多彩的世界:海南長臂猿在這棲息、2213種野生維管束植物和365中陸生脊椎動物在這生長。3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6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存在,讓霸王嶺擁有著“熱帶雨林展覽館”的美譽。

              去年底,昌江依托霸王嶺的自然資源,啟動了“冬登春賞”旅游季活動,延續半年的旅游活動由冬季的6項體育賽事和春季的7項文化活動組成,全線貫穿春節黃金旅游季。借助“冬+春”“山嶺+田園”“文化旅游+體育旅游”等多種形式的串聯,烘托出“霸王嶺上探雨林,昌化江畔木棉紅”這一主題,也借機展現了昌江的好生態,打造出旅游的新品牌。

              而依托生態建立起旅游大格局,受益的仍是廣大群眾。在完善鄉村振興發展規劃過程中,昌江借鑒了浙江省安吉余村、魯家村的經驗,在高水平、高質量實施美麗鄉村規劃與建設的同時,大力開展農村“綠化、美化、彩化、亮化、凈化”工程與生態保護修復,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之余,引導群眾參與旅游發展。

              一直以來,坐擁“山海林田湖草”等多種生態資源的昌江把綠色發展作為立縣之本,在過去的2018年,昌江在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試點工作的同時,還完成了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考核工作,成功爭取到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中央轉移支付資金8462萬元,并實施了全縣區域空間環境影響評價,順利推進“三線一單”編制和管控落地。

              “生態環境保護是一項利在千秋的偉業,我們要牢固樹立和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解決生態環境問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昌江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黃金城說,在著力優化營商環境、開展招商引資的當下,昌江也將嚴格環境準入,加強對引進和建設項目的環境監管。

              通過認真貫徹落實新《環境影響評價法》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昌江還在項目審批中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和資源消耗上線,強化開發規模、開發強度和開發邊界管控,以求實現集中集約發展。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城市區域總體規劃以及環境保護要求的項目,昌江積極為企業排憂解難,共同推動昌江實現綠色發展。(海南日報石碌9月17日電)

              昌江木棉紅。蒙明珠 攝

            責任編輯:鄧潔儀
            •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微博

              用微博掃一掃

            海南社會

            社會民生包羅萬象 進入欄目
            欄目推薦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技術服務 |  法律聲明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
            国产精品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久久久www| 亚洲系列国产精品制服丝袜第| 亚洲一区精品无码| 亚洲第一区精品日韩在线播放| 国产日韩AV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无码乱码精品国产| 国产大陆亚洲精品国产| 苍井空亚洲精品AA片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A片软|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不卡| 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直播午夜精品|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址|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线观看| 久久久这里有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不卡| 亚洲麻豆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 |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8蜜芽| 少妇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秋霞电影影院 | 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999| 国产精品成人99一区无码| 日韩在线视精品在亚洲| 精品精品国产自在97香蕉|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护士| 国产精品无码制服丝袜| 国产精品成人亚洲| 国产国产人精品视频69| 久久久久国产日韩精品网站 | 日韩最新视频一区二区三|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日韩视频免费在线|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鲁丝片| 国产色婷婷精品综合在线| 91精品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网站| 久久丝袜精品综合网站| 91精品91久久久久久| 国产福利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