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 | 海口長泰村:紅土地上萬象新

              將軍故里精神代代傳,產業振興日子節節高

              海口長泰村:紅土地上萬象新

              編者按

              櫛風沐雨七十載,砥礪奮進再出發。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銘記海南革命老區人民解放前積極投身革命斗爭、捐糧捐物、參戰參軍,助瓊崖革命創造“孤島奮戰、艱苦卓絕,二十三年紅旗不倒”奇跡作出的重要貢獻,海南日報社聯合省老區建設促進會,從即日起開設“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海南革命老區村莊行”專欄,陸續推出系列報道,充分展現老區發展新貌,弘揚老區革命精神,激勵廣大黨員干部牢記初心,擔當作為,從歷史中汲取前進動力,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而努力奮斗。

              ■ 海南日報記者 陳卓斌 實習生 林琳 伍英姿

              “咔嚓,咔嚓……”日前,海口市瓊山區云龍鎮長泰村內,村民容麗穿過一片齊人高的散尾葵,開始一天的勞作。隨著她手上的園藝剪大開大合,散尾葵的枝葉應聲落下,被裝入竹筐中。“一根葉子能賣4毛錢,四季均可采收。粗略計算,每畝地年產值約6000元。大伙兒的美好生活都‘仰仗’它了!”容麗笑著說。

              長泰村位于云龍鎮西南側,全村共種有百余畝散尾葵,是遠近聞名的“散尾葵村”。但村子更為人所熟知的是,曾出過一個響當當的英雄人物——被周恩來總理譽為“瓊崖人民的一面旗幟”的馮白駒將軍。

              “革命戰爭時期,長泰村村民跟著馮白駒一起干革命,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新時代,他們積極建設家鄉,振興鄉村,用實際行動傳承和弘揚將軍的革命精神,展現了老區人民的擔當和作為。”省老區建設促進會常務副會長梁振球如此評價道。

              英雄故里

              記載崢嶸歲月

              馮白駒故居位于長泰村的最高處,經過多次修繕,仍保留著簡樸而素雅的風格。義務在此守護故居,為人們講述英雄故事的是馮白駒的堂侄、長泰村村民馮爾動。

              對故居的一草一木,馮爾動十分熟悉。他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戰爭時期,敵人對長泰村實行“殺光、搶光、燒光”政策,全村800多名村民或犧牲、或失散,最終返村的村民不過10余人。“馮白駒的祖屋也被焚毀,馮白駒故居是地方政府于1984年根據殘余的地基、墻角重建的。但此處已不是原址。”馮爾動說。

              “馮白駒離村投身革命后,第一次回到長泰村,是在1927年瓊崖‘四二二’反革命事變后。”馮爾動走到一株見血封喉樹旁介紹說,當時馮白駒奉命撤回村里,為躲避敵人追捕,曾整夜藏入這株見血封喉樹旁一株古樹的樹洞里。“可惜見證這段歷史的那株古樹已于2015年枯死。”馮爾動說。

              步入故居陳列室,珍貴的圖片、文件等史料被逐一羅列,展示了馮白駒傳奇而又坎坷的一生,將參觀者拉回那個戰火紛飛、硝煙彌漫的年代。

              傳承精神

              延續淳樸民風

              今年7月,馮白駒的小女兒馮爾曾回到長泰村,眼前的變化令她深感欣慰。

              “1974年,我曾作為上山下鄉知青,回到長泰村插隊。”馮爾曾還記得,那時,長泰村僅有幾間瓦房,村道泥濘不堪,百姓大多以種植水稻為生,條件艱苦,“如今,大伙都住上了小洋樓,開起了小汽車,寬闊的村道修到了家門口,變化實在太大了。”

              “變化的是環境,不變的是大家對馮白駒的愛戴與尊敬。”馮爾動直言,作為來自英雄故鄉的人,長泰村村民一直悉心呵護著這份驕傲和自豪,并因此將淳樸的民風延續了下來。“新中國成立后,村子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如今,大家依然保留團結互助的傳統。”馮爾動說。

              村民周經發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我們村家家都種散尾葵,遇到哪家哪戶來了收購商,大伙就會主動去幫修剪、整理、打包散尾葵。”在他看來,長泰村多紅壤,也是歷史的“紅土地”,大家在這里生長,都希望把英雄的精神、優良的傳統一代代傳承下去。

              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讓長泰村的變化得以實現。長泰村黨支部書記周道華介紹,在黨和政府的支持下,長泰村硬化村道村巷超過10公里,一批文化、教育、衛生設施亦隨之建成并投入使用,真正使得老區煥新顏,大大改善了百姓生產生活環境。

              產業振興

              老樹再發新芽

              環境美了,革命老區人民如何富起來,成了政府、村里最關心的問題。

              “過去,長泰村主要以種植橡膠為生,全村約有1000畝橡膠。隨著膠價下跌,我們也開始謀劃發展新產業。”周道華說,受周邊農場帶動影響,長泰村部分村民早在21世紀初便開始種植散尾葵,所以在轉換產業方向時,散尾葵也成了不少村民的首選。

              “散尾葵粗種粗管,四季可采收,平均每50天可以收割一次,近年來價格也比較穩定,這項產業逐漸被村民們所接納。”周道華表示,在黨和政府的支持和搭橋引線下,村中散尾葵產業快速發展,如今,常有廣州、上海等地的花卉老板到長泰村收購散尾葵,大伙不用為銷路犯愁,人均年收入已達1.1萬元。長泰村也因此成為云龍鎮較為富裕的村莊之一。

              如今,作為海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逢“七一”建黨紀念日、“八一”建軍節等重要紀念日,都有一批批黨政機關干部職工來到馮白駒故居,接受革命精神的熏陶,重溫艱苦卓絕的斗爭歲月。

              “我們希望借此發展紅色旅游,讓更多村民在家門口吃上‘旅游飯’,進一步拓寬產業鏈,促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周道華說。

              (海南日報海口9月17日訊)

            責任編輯:肖秀燕
            •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微博

              用微博掃一掃

            海南社會

            社會民生包羅萬象 進入欄目
            欄目推薦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技術服務 |  法律聲明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
            亚洲永久永久永久永久永久精品| 日韩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中文字幕九七精品乱码| 日本精品高清一区二区2021|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香蕉| 99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 日韩网红少妇无码视频香港| 久久er这里只有精品| 91麻豆国产福利精品| 手机看片福利日韩国产| 精品国产理论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午夜app|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久免费| 青青草国产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瑜伽| 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69 | 国产精品午夜无码体验区|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 亚洲av日韩av高潮潮喷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中文字幕|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网址|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2020| 思思re热免费精品视频66|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九九|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V福利动漫| 97热久久免费频精品99|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久久精品a一国产成人免费网站| 香蕉视频国产精品| 亚洲啪AV永久无码精品放毛片 | 99在线精品国自产拍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一级香蕉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导航|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AV| 97精品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九九热在线精品视频|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第一页 |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无码|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