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開放·機遇——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海南專場新聞發布會側記
■ 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尤夢瑜 羅霞
九月京城,秋高氣爽。
9月16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海南專場新聞發布會。發布會圍繞“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建設美好新海南”介紹海南省經濟社會發展情況;30家境內外媒體記者就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發展、建設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等相關問題踴躍提問。新聞發布廳外,不少人從網站等媒體及時了解相關信息,密切關注海南發展情況。
聚焦發展:
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發展,是發布會上的關鍵詞之一。
發展的信息來自發布會上——“從今年上半年看,海南12個重點產業除房地產業以外合計增速為6.7%,占全省GDP比重達53.2%,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發展質量穩步提升,風險隱患正在排除。”在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上,海南抓新舊動能的轉換,把破除“房地產依賴癥”作為關鍵,堅決守住房地產、金融、地方債務、生態環境、意識形態等方面風險底線,始終確保海南是投資興業的熱土,而不是投機炒作的樂園,實現全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
海南積極謀劃未來產業培育,緊緊把握獨特優勢,爭取“獨家經營”。海南在發展種業、深海、航天方面有其他省份沒有的獨特區位優勢,有國際上最好的條件。為此海南推動南繁科技城、深??萍汲恰⒑教炜萍汲侨罂萍汲墙ㄔO,作為這三大未來產業培育的載體,爭取用10年到15年的時間,將該三大產業培育成海南的支柱產業。
發展的信息來自展覽展示中——海南通過文字和圖片展示、非遺展示展演等方式,展示海南元素和發展成就,讓與會記者和嘉賓更深入地了解海南。
聚焦開放:
自貿試驗區和自貿港建設受關注
自貿試驗區的核心任務是制度創新,如何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優化營商環境?在發布會上,與會媒體對這一問題頗為關注。
“‘海南e登記’、簡化簡易商事主體注銷公告程序、全國首創設立‘候鳥’人才工作站等制度創新舉措目前都已落地……”這一項項具體工作,是海南結合實際,切實推進的制度創新舉措。據介紹,海南還出臺了《海南省人民政府推進制度創新十一條措施》和《制度創新成果考核評估辦法》,引入第三方對創新項目進行評估,建立動態調整的制度創新項目庫,目前已有356項具體改革舉措納入創新項目庫,這些制度創新有力地推動海南營商環境優化。
“我們非常關注海南自貿試驗區和自貿港建設。”《澳門月刊》記者李望說,他了解到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在干細胞臨床研究、醫美抗衰等方面正逐步形成產業集聚,“這是在建設海南自貿試驗區和自貿港建設背景下,打造醫療健康開放新高地方面的探索和措施。”
聚焦機遇:
講述更多“海南故事”
“這場新聞發布會給予我們很多最新信息與數據。”俄通社—塔斯社記者尼古拉·謝里謝夫說,作為一直以來關注海南動態的境外媒體人,他十分關心海南與俄羅斯在航天、深海產業方面是否存在更多合作潛力。另一方面,他也會將海南最新的資訊報道給俄羅斯人民,讓他們了解海南不只有旅游,還有更多投資機遇。
“請問海南如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海南利用外資和外貿增速位居全國前列,請問主要原因有哪些”……在發布會上,多家境內外媒體記者帶著問題來到現場,踴躍提問。除了關注海南發展亮點以外,不少境內外媒體代表期待從不同角度講述“海南故事”。
阿聯酋中阿電視臺記者艾琳娜即是現場提問記者之一。“通過這場新聞發布會,我不僅了解到海南相關方面的具體措施,更感受到海南有一個開放的姿態,這是非常大的收獲。”艾琳娜說。
“參加這場新聞發布會讓我對海南的脫貧攻堅工作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脫貧攻堅對于海南順利推進自貿試驗區和自貿港建設有著重要意義。”《小康》雜志社地方新聞部主任靳晶最關注海南的脫貧攻堅工作進展,她還認為,近兩年海南在高科技產業、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工作可圈可點。
(海南日報北京9月16日電)
責任編輯:肖秀燕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