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 市縣融媒行——東方宣傳周
東方市深挖發展潛力,著力打造宜居宜游宜業的熱帶濱海花園城市
感恩大地風景好
經過多年發展,東方已經由一個邊陲小鎮邁向漂亮的濱海花園城市。 本報記者 陳元才 攝
■ 海南日報記者 劉夢曉
說起東方市,你能想到的是什么?
從解放之初糧食不能自給,到建成全國最大的黃花梨珍貴樹種種植基地和甜玉米種植基地、全省最大的火龍果種植基地和綠蘿種植基地,打造活力迸發的熱帶特色高效農業體系,并享有“中國花梨之鄉”的美譽,這是東方市。
從解放后僅以制鹽為主,到打造東方臨港產業園區,工業總產值從建省初期的4520萬元增長到2018年的204.64億元,這也是東方市。
從極為落后的基礎設施到形成擁有環島高速、西環高鐵、粵海鐵路、通用直升機場、八所港的立體交通網絡,從沒有一間正規醫院,僅有9所完全小學,到順利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市”國家督導評估,基本完成市、鎮、村三級醫療服務體系建設,這同樣是東方市。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東方大力發展原鹽、水泥、蔗糖、橡膠、劍麻等工農業,為鞏固國防、服務國家戰略作出重要貢獻。建省辦經濟特區后,東方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制定的發展戰略,加快發展步伐,經濟社會各領域發生了輝煌巨變:建省初期全縣GDP僅為3.02億元,2018年增至177.9億元,增長59倍;2018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2369元、14206元,30年間增長了20多倍。
東方市委書記鐵剛表示,東方資源稟賦得天獨厚,為三次產業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百萬畝感恩平原是熱帶高效農業發展的理想之地,臨港經濟產業園區是全省兩大臨港工業基地之一,俄賢嶺、金月灣、魚鱗洲等旅游資源珍稀獨特,開發潛力巨大。
在這波瀾壯闊的70年里,東方已從一個不知名的邊陲小鎮向濱海花園城市邁進。
東方板橋鎮一火龍果基地,工作人員正在將火龍果打包,隨后將運往全國各大批發市場。本報記者 陳元才 攝
東方市迦南蘭花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積極吸納本地農戶發展蘭花產業,促農增收。本報記者 陳元才 特約記者 彭珊珊 攝
熱帶特色高效農業蓬勃發展
位于板橋鎮三間村的東方上彩現代農業有限公司,以發展綠蘿這一熱帶特色高效農業花卉為主,目前種植面積達2600多畝,是全省最大的綠蘿生產基地。近年來,該公司充分利用當地的氣候優勢、資源優勢,結合市場需求,大力調整花卉品種結構,從東南亞等地引進了石斛蘭、沙漠玫瑰、積水鳳梨等花卉品種,不斷做大做強花卉產業。“未來將引進綠植和芊花類花卉,在全國建設152個銷售網點,形成一頭連接市場,一頭連接生產基地的一個熱帶花卉的產業供應鏈。”上彩公司副總經理閆稷介紹。
農業是東方市的基礎產業和優勢產業。黨的十九大以來,東方市委、市政府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總體要求,以優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堅持綠色發展導向,加快結構調整步伐,深化農村改革創新,著力培育新動能,打造新業態,全面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以創建規模化農業生產基地為抓手,著力發展火龍果、雪茄、鳳梨、甜玉米、百香果、圣女果、甘薯、花生、朝天椒、乳豬等為代表的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形成了“山地林茂盛、平原稻谷飄、沿海魚蝦躍、丘陵水果香”的產業大格局,走出了一條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熱帶特色現代農業之路。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2018年,東方發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帶領群眾走致富路這一典型經驗受到國務院通報表揚。今年5月份,全省共有18家農業單位獲評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東方上彩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容益(海南)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海南中正水產科技有限公司三家東方企業榜上有名,占此次獲評總數的六分之一。今年上半年,東方市農業總產值更是達到50.8億元,同比增長5.6%。
忙碌的東方八所港。 本報記者 陳元才 攝
東方海岸線上,用于風力發電的風車成了一道風景線。 本報記者 陳元才 攝
新發展理念引領新型工業
位于東方工業園區內的海南華盛2×26萬噸非光氣法聚碳酸酯項目(華盛PC項目)施工現場,吊塔林立,各種工程車輛來回穿梭,繁忙作業。施工工人克服高溫炎熱天氣,戰酷暑、趕進度,加緊扎綁鋼筋、固定模板等施工作業。
包括華盛PC項目在內,海南華盛高新技術產業項目總投資達130億元,分兩期建設。項目目前已完成總工程量的25%,累計完成投資12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在項目整體規劃中,為實現綠色生產,華盛集團在華盛PC項目環保方面的投資達4億多元,比同類型同規模的項目多投資1億多元。
“從項目立項,到環評報告的通過,再到設備設施的購買,華盛始終嚴格按照環保標準推動項目建設。”東方市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說,與同類項目相比,華盛PC項目環保處理工藝和技術都是現階段領先的,大幅減少廢棄物排放,達到清潔生產水平。“東方引導并支持這樣的企業發展。”
據了解,東方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發展綠色新型工業,一方面通過大力招商引資,給入駐東方的企業創造更優越的發展環境,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另一方面著力提升臨港工業發展水平,做強精細化工,支持重點企業進行節能技術改造,實現工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當前,在全島建設自貿區自貿港的大背景下,東方搶抓機遇,大力培育發展新動能,已集中開工和簽約五批項目,推動了華盛高新技術產業園、萬達廣場、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等14個總投資150億元的重大產業項目簽約落地,培養了新的經濟增長點。今年上半年,東方市第二產業增加值達到41.98億元,同比增長2.6%。
東方大力推進全域旅游建設。圖為東方八所鎮海水浴場吸引眾多市民游客。 吳永忠 攝
改造后煥然一新的東方市汽車站。 本報記者 陳元才 特約記者 彭珊珊 攝
全域旅游建設快速推進
“這里原本到處都是仙人掌,根本就沒有路,更不可能像現在一樣有這么多游客。”雖不是旅游旺季,但在東方市魚鱗洲風景區長長的海岸線上,仍有許多當地市民和外地游客帶著孩子在海邊嬉戲游玩。
魚鱗洲風景區碧波萬頃,巖石多姿。這里不僅是一個非常理想的天然濱海浴場,更是觀賞晚霞美景的最佳去處。作為打造宜居宜游宜業熱帶濱海花園城市的重要工程之一,近幾年,魚鱗洲風景區建設步伐加快,旅游服務設施持續完善,成為東方市一張靚麗的新名片。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作為我省第三大依海而建的城市,東方歷史悠久,資源富饒,基礎厚實,空氣純凈,環境優美,交通區位優勢明顯,兼備山、海、江、河、湖、林、泉、灘等資源。借此優勢資源,近年來,東方圍繞“一核、兩軸、四組團”的旅游空間布局,推動全域旅游建設,俄賢嶺生態文化旅游區、魚鱗洲風景區和金月灣旅游度假區等重大旅游項目建設快速推進,“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鄉村旅游景觀逐漸形成。
今年上半年,東方市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31.34億元,增長6.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旅游總收入都呈增長趨勢。
當下,擁有128公里優質海岸線的東方市,歷經70年經濟社會的發展,正以全新的姿態、堅實的步伐,一步步邁向宜居宜游宜業的熱帶濱海花園城市,奮力將美好藍圖變為現實。(本報八所9月1日電)
東方羅帶河出海口,工作人員正在管理河流生態修復的微生物系統。近年,為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東方啟動了羅帶河生態修復工程。本報記者 陳元才 特約記者 彭珊珊 攝
東方推進多項惠民工程
民生賬本寫滿幸福感
海南日報八所9月1日電(記者劉夢曉 通訊員文東雅)“政府給了我住房,讓我有了一個穩定的家,我真心實意地感謝政府對我們老百姓的關懷!”日前,海南日報記者在東方市保障性住房小區見到了78歲的王志成,談及現在的住房,已經搬新房2年的王志成依然止不住感謝政府的好政策。
過去,王志成一直在城區租房住,經歷過經常搬家的顛沛流離,能有一個穩定的居所成了他的夢想。2017年9月,經過申請,王志成一家老小搬進環境優美的保障性住房小區,明亮的客廳,完善的配套設施,讓他們從此告別居無定所的日子,有了一個屬于自己的家。
在東方,像王志成一家順利喬遷新居的老百姓還有很多,保障性住房政策讓許多低收入家庭圓了一輩子的“安居夢”。
保障性住房建設是東方市著力改善和保障民生的一項具體內容。近年來,東方市委、市政府將保障性住房建設作為改善民生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建立健全住房保障體系,通過建設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等方式,構筑分層次、多渠道、有重點的住房保障體系,讓更多中低收入家庭實現“住有所居”。
全民小康路越走越寬,民生保障網越織越密。東方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注重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優先發展教育醫療事業,完成全面改革目標任務,順利通過“義務教育基本發展均衡市”國家評估,推進“兩校一園”建設,加快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合作辦學。同時,東方還完成了46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項目建設,提高基層醫療人員薪酬待遇,讓更多好醫生安心在基層為群眾服務,切實解決好群眾關心的上好學、看好病問題。
近年來,東方市委、市政府還加快推進眼科疾病篩查治療、農村建房免費報建、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等民生工程落地見效,進一步落實促進就業優先政策,城鎮新增就業4500人,完善農民工工資保障制度,認真落實“菜十條”,確保物價穩定,讓百姓“菜籃子”更豐富;同時加快推進民生領域體制機制改革,不斷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著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一項項惠民政策,讓民生賬本愈發厚重,寫滿幸福感。
東方快速推進“一河(湖)一策”編制
海南日報八所9月1日電(記者劉夢曉)為落實水利部下發的《“一河(湖)一策”方案編制指南》及《海南省河長制湖長制規定》,明確東方市實際開展河湖問題診斷和特征分析的工作思路,確定河湖治理與保護工作目標和主要任務制定的原則與方法,日前,東方市召開“一河(湖)一策”階段成果匯報會。
據了解,“一河(湖)一策”方案編制是東方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工作的重要技術支撐工作。為此,東方市投入資金359萬元編制“一河一策”方案,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與東方市河長辦經過現場調查境內河流信息、收集相關問題、匯編“一河一策”現場初步調查成果、復核確認全市河流信息等一系列工作,于2018年6月完成第一批16條市級主要河流“一河一策”初稿并于同年12月通過評審。今年1月,東方又完成全市221條村鎮級河流“一河一策”初稿編制工作。至此,東方基本完成“一河一策”方案編制。
今年3月,東方市又投入209萬元對全市38宗水庫、27宗塘壩、17條渠道編制“一湖一策”方案,7月底基本完成38宗水庫“一湖一策”方案初稿。
匯報會上,東方市河長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介紹,本次編制東方市“一河(湖)一策”有5個亮點,一是對全流域進行了污染排查;二是利用無人機航拍全面了解流域現狀;三是形成問題圖,針對主要問題編制方案簡版,便于河湖長了解河湖主要問題;四是探索收集了圖斑信息;五是建立湖長信息庫,全面調查掌握河湖基本情況,為后期“一河一檔”建設提供有力依據。
據悉,“一河(湖)一策”是河湖長制的基礎工作,是創新河湖管護體制的主要落腳點,也是河湖長治水考核的重要依據。此前,東方市作為我省河長制推行工作的唯一試點,創新性提出“4+1”模式加強河道整治辦法,通過開展清河行動、實施城鄉環衛一體化河道保潔、聘任企業河段長和嚴厲打擊非法采砂等,完成了省城鎮內河(湖)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動任務,實現全市河湖水質全部達標,助推我省河湖長制工作提質增效。
責任編輯:謝軍輝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