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70張照片70個故事|“燈癡”老人王福和:收藏近千珍貴燈具 無償捐建燈博物館

            >>點擊圖片查看專題<<

              【編者按】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70年,或許在漫漫歷史長河里只是彈指一瞬,但神州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鄉面貌煥然一新,人民生活日益美好。為此,南海網推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特別策劃——開設“70年·70張照片·70個故事”專欄,廣泛征集70張老照片、70個動人故事,通過光影世界的“時光機”,回首70年間神州大地的滄桑巨變,講述普通百姓的家國情故事。

              大家都知道海南有位“燈癡”老人,沒錯,那就是我,我叫王福和,今年62歲,是一名老電力工人,也是一位民間收藏發燒友。我這大半輩子都在跟“電與燈”“光與亮”打交道,所以我最愛收藏的也是各式燈具。

              我愛收藏的習慣很大程度是受父親的影響。父親一直在海口供電所(現海口供電局)工作,他一直都很喜歡收藏電燈,很多老物件都好好地保存著。在父親的感染下,我們全家都很喜歡收集老物件。以前那個年代娛樂方式很少,收藏電燈就成了我們家最大的娛樂活動。當時我們的家庭條件還算不錯,所以有點能力去收藏這些。

              20世紀70年代,王福和在海口供電金江變電站使用載波電話。講述人供圖

              這50多年來,我收藏了近千盞各式各樣的燈,都是通過各種渠道,從全省各地收集來的,有時候請朋友吃一頓飯、送鄰居一袋米,就能換來一件心儀的寶貝。我非常寶貝這些藏品,每次搬家,都要用舊報紙把一盞盞古燈包裹好,放在紙箱里,分批保存。

              20世紀70年代初,王福和(左三)與知青們在海口公園合影。除了收藏,拍照也是當時王福和的一大愛好,所以保存下許多當年的照片。講述人供圖

              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老舊的東西都沒有了,我是想能盡力保留的就盡量保留下來,講給大家聽,不然遺失了想找也找不回。對我來說,收藏燈具就是傳承海南關于燈與電的文明。如果這些物件沒有人收藏,就會在歷史的演變中漸漸消失,后人也無法了解更多光和電的文化。

              你們知道嗎,燈具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海南歷史文明的發展。比如海南特有的海棠樹果子燈,多以青蛙為造型,這是因為自古以來,青蛙就有“吉祥”的寓意,而采用“一葉有蛙”造型的諧音,意味著這是對一個家庭多子多福的美好祝愿。過去人們多以務農為生,對蛙的崇拜也寄托著人們對風調雨順、年年豐收的愿望。因此,海南人民經常用青銅制作蛙形燈。

              王福和與海南特有的海棠樹果子燈,這種燈寄托了人們對一個家庭多子多福的美好祝愿。講述人供圖

              收集過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盞“元寶形防風防水油燈”,它是海南人經海上絲綢之路進行貿易的一個有力證明。這種燈是以前南海商船的航行用燈,形似元寶,它在腹部開有一個小孔,燈盞就從這里放入,這種造型讓這盞燈有了防風防雨的功能。這種燈以前很常見,但現在都找不到了。我是在南渡江邊一個荒廢無人的古村里找到的,原來我以為它是廚房里存放東西的器物,沒見過,但又不舍得丟掉,就帶了回來,跟很多專家細細研究后,才確定它是一盞南海商船專用的照明燈。后來又經海口市收藏協會鑒定,這盞燈的出產年份可追溯到宋代。

              王福和收藏的“鎮館之寶”——元寶形防風防水油燈。講述人供圖

              去年,我將收藏的近千盞燈具毫無保留地全部捐贈給海口供電局,成立了燈博物館。這盞“元寶形防風防水油燈”就成了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曾有一位富商,想用一輛高檔汽車交換,他跟我說,隨便指名,想要什么樣的汽車都可以。但我說,這些燈就像是我的“孩子”,難道有人肯賣自己的孩子嗎?

              我曾經在家里存放近千盞燈具,隔段時間就要全部拿出來擦拭、保養,并不輕松。現在,看到空空的置物架,心里有時覺得空落落的,所以每次燈博物館開放,我都要早早去到燈博物館,去看看自己的“孩子”。

              燈博物館內,這是王福和收藏的海南第一盞電燈。這是一盞白色琉璃罩銅質電燈,燈罩宛如白玉,1914年在海甸河亮寮小島第一次被點亮,至今尚可通電,非常珍貴。講述人供圖

              捐贈燈具時,很多朋友都問我,老王,你怎么把自己的命根子都捐出去了?其實,捐出去后我雖然想念,卻不后悔,經過前幾年與癌癥賽跑的生死考驗后,我總是有一種緊迫感,總是在想,“如果哪天我走了,這些燈怎么辦”?

              捐出去,是為了幫這些燈具找一個好的歸宿,希望它們能夠被更多的人了解、認識,向更多的人展示海南光和電的文化,也希望這些文物能夠更好地保存流傳下去,吸引更多的人來了解海南的光與電的文化。

              年輕的時候我覺得收藏是一種娛樂,但是漸漸地,變成了一份責任,我覺得自己有義務把藏品傳承下去,絕不能讓它們斷送在自己手上。現在,我還想把這些古老燈具的故事寫出來,讓它們的故事流傳下去。我正在和很多同事一起編寫海南電與燈的歷史,用實物講古,讓大家更直觀地了解海南光與電的發展歷程。

              20世紀70年代,王福和(左一)與同事們在海口供電金江變電站工作時合影。講述人供圖

              時不我待,期待著我的“癡心壯志”實現的那一天。

              講述人:王福和(海口供電局基層變電站的老員工,2017年7月被海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優秀收藏家”稱號)

              講述時間:2019年8月30日

              南海網記者 杜倬荷

            南海網版權聲明:
            以上內容由南海網原創生產,未經書面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對上述內容的任何部分進行使用、復制、修改、抄錄、傳播或與其它產品捆綁使用、銷售。如需轉載,請與南海網聯系授權,凡侵犯本公司版權等知識產權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電子郵箱:nhwglzx@163.com.
            責任編輯:鄧麗
            •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微博

              用微博掃一掃

            原創報道

            精彩海南 新聞早知道 進入欄目
            欄目推薦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技術服務 |  法律聲明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
            七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av无码国产精品|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三级久久久精品麻豆三级| 精品无人区无码乱码毛片国产 | 精品日产一区二区三区手机| 国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黑人无码精品又粗又大又长|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 jazzjazz国产精品| 亚洲A∨午夜成人片精品网站| 蜜桃导航一精品导航站| 狼色精品人妻在线视频免费| 亚洲精品高清一二区久久|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第一页 | 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精品精品国产自在久久高清 | 欧美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YW| 久久蜜桃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免费软件|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不卡|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网站人|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99 | 日韩精品福利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日韩精品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在线拍揄自揄视精品不卡| 国精无码欧精品亚洲一区| 久久精品99视频| 久久精品水蜜桃av综合天堂 | 日韩电影中文字幕| 亚洲电影日韩精品| 97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99精品视频在线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精品视频久久| 免费精品国产自产拍在|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