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 市縣融媒行——文昌宣傳周
文昌營商環境持續向好,項目建設活力涌動,企業群眾獲得感增強
筑巢引鳳出實招 招商引資見實效
連接海口與文昌鋪前鎮的海文大橋今年已通車,助推文昌經濟快速發展。
■ 見習記者 習霽鴻 海南日報記者 李佳飛
近年來,文昌營商環境持續向好,一系列惠企利民的政策措施,讓企業和群眾擁有了滿滿的獲得感。
審批流程減了又減
今年7月1日,文昌市政務服務中心“一窗受理”窗口正式開始受理工作,相關部門、單位都入駐其中。當天,文城鎮居民韓銳一早趕到窗口,他早就盼望著自己開廠當老板了,“聽說一天就能走完全部流程,我就趕緊來咯。”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韓銳當天就辦完了各種手續。他興奮地舉起營業執照,咧開嘴用手機拍了張自拍,又得意地發到朋友們的微信群里:“都瞧瞧,一天就把各種證全辦妥了!”
實際上,自從文昌市政府2017年12月印發《文昌市大力提升營商環境十條改革舉措》以來,市委、市政府和相關行業部門的“幕后”工作增了又增,擺到企業面前的流程則減了又減。在文昌,登記前置審批事項從36項削減到9項,審批權限下放至基層工商所,“一窗受理”模式為外商投資企業節約了70%的審批時間。在文昌,工商權力清單制度得到進一步完善,“先照后證”措施讓市場主體持照即可經營。在文昌,今年上半年“不見面審批”事項占比83.2%,辦件量位居全省前列。
辦理流程少了,企業熱情高了。
據統計,2019年上半年,文昌新增市場主體3747戶,增幅高達49.3%。在文昌市今年舉辦的第八屆海南文昌南洋文化節上,企業家代表、香港文昌社團聯合會長云海青表示,文昌為廣大企業家提供了廣闊舞臺,他呼吁企業家們“抓住海南建設自貿區自貿港千載難逢的時機,參與家鄉建設。”
文昌市政務服務中心“一窗受理”現場。
文昌市博士服務工作站是我省首個博士服務工作站。
“投資興業的真正熱土”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日益完善的基礎設施和“顏值在線”的自然環境,讓文昌成為企業家們心中的“香餑餑”,用融創中國副總裁、融創海南區域公司總經理鐘連勝的話來說,就是“投資興業的真正熱土”。
文昌鋪前鎮曾是比肩海口的繁華商埠,后來卻因偏居一隅而漸漸式微。今年3月18日,隨著連接海口與文昌鋪前鎮的海文大橋建成通車,兩地間的車程從一個半小時縮短為半小時,具備港口優勢的鋪前又回到了企業家們的視野當中。
2018年12月12日,規劃總面積3000多畝、計劃投資85億元的瓊臺兩岸現代漁業合作示范產業園項目最終落戶鋪前,建成后將成為亞洲第二大高端漁貨交易市場。
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除了海文大橋外,文昌昌灑至鋪前段的濱海旅游公路也已通車,文瓊高速將于今年年內通車,文昌至臨高高速公路有望于今年年內動工開建。屆時,文昌的交通將更加便利。
當然,辦企業,光通路還不行,電、氣、網等基礎設施也都要一應俱全。據了解,文昌市業擴報裝及時率達99.55%,比2017年增長22.39個百分點,城區、行政村光纖和4G網絡覆蓋率達100%,城市管道天然氣普及率達93%。
除了著力提升基礎設施之外,文昌也沒有忘記保持自身的自然環境優勢。借助1月成功發射的海南首顆商業衛星“文昌超算一號”,文昌率先推出了資源環境監管大數據平臺,嚴格防控破壞生態環境行為,全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6.6%。
文昌市人才創業孵化基地為文昌青年創業項目、小微企業入駐提供幫助。
文昌市約亭產業園區,工人在現場施工。 本版圖片均由本報記者 袁琛 攝
問題解決在一線
在文昌,政企“背靠著背”、企業家們“磨破嘴、跑斷腿”的經歷已成歷史。文昌市要求,各重點項目要嚴格做到“領導工作在一線、決策落實在一線、問題解決在一線”,嚴肅作風建設。
“前段時間項目推進太慢,向你道歉!”今年3月15日,文昌市委主要領導握住綠地集團海南事業部鋪前特色產業小鎮項目負責人張昊的手,連聲致歉。這天,文昌市委領導帶領多個職能部門“一把手”來到鋪前“會診”營商環境,認真記錄下企業代表的意見建議后,文昌市委主要負責人當即拍板:該啟動的工作馬上啟動,該協調的工作立即協調落實。
日前,海南日報記者在鋪前瓊臺兩岸現代漁業產業園項目處采訪時,海南星華集團投資有限公司戰略投資發展中心總經理林士杰剛與該市政府相關部門開完會:“市政府幾乎每周都開例會,項目遇到的所有問題,都能即刻予以解決。”
政企不能“背靠著背”,也不能“勾肩搭背”。
2018年6月13日,文昌市作風建設年活動辦公室開通了官方微信公眾號“文昌清風”,市民可以隨時通過“隨手拍”欄目實現一站式在線舉報。“作風問題被放在全民‘探頭’下,實現全方位、全時段、無盲區監督。”文昌市作風辦相關負責人表示,辦公室每天對舉報進行分類處置,交辦處理,確保件件有落實。
春江水暖鴨先知。營商環境的好壞,企業是最佳裁判。
而企業評判的結果,或許可以從一系列數字中窺一斑而見全豹:2018年,文昌成功引進27個產業項目,已簽約15個,協議投資額354.6億元。2019年上半年,文昌成功招商簽約20多個產業項目,協議總投資達68.4億元,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在全省排名第三。
(本報文城8月15日電)
文昌選取1.8萬畝土地打造國際航天城起步區
海南日報文城8月15日電(記者李佳飛 見習記者習霽鴻)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推進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建設,文昌國際航天城建設備受矚目。海南日報記者8月15日從文昌市政府獲悉,目前文昌已完成《海南文昌國際航天城概念規劃》《海南文昌國際航天城起步區概念規劃》編制,并在文城和清瀾區域之間選取1.8萬畝土地作為文昌國際航天城起步區。
今年以來,文昌已先后成功發射我省首顆商業遙感衛星“文昌超算一號”和首顆商業通信衛星“文昌物聯一號”,借力兩顆商業衛星,文昌率先發展航天大數據產業,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根據規劃,航天城起步區產業孵化區的核心為航天超算中心產業集群項目,目前已孵化一批航天數字經濟產業項目,如文昌航天國際影視中心項目、杭州數亮科技公司大數據指數項目、文昌航天傳媒公司等。同時,中科院計算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2所、聯想集團等多家科研機構和企業均有強烈的意向落戶孵化區,計劃建設文昌國際信息技術研究院、航天離岸數字版權交易中心、智慧園區。
與此同時,海南航天發射場配套區項目搬遷安置工作已全面啟動,引進優質企業開發建設和招商工作穩步推進。
文昌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文昌將緊緊圍繞“打造航天領域重大科技創新基地”戰略部署,爭取商業航天發射項目和國家重型運載火箭總裝總測廠房項目落戶文昌。同時,圍繞游客的吃、住、行、游、購、娛,加快推進文昌國際旅游消費中心、文昌游艇消費中心、海南國際賽車運動主題公園等一批旅游先頭項目建設,加快文昌社會經濟發展。
責任編輯:謝軍輝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