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漁,扶貧扶心
儋州技能扶貧精準拔“窮根”
“去年8月13日的一個電話,徹底改變了我的命運!”儋州市大成鎮瑞圖村樂安村民小組的貧困戶王二花說。在2018年之前,由于身有殘疾,沒有勞動能力,王二花一家四口的生活僅僅靠她丈夫打零工的微薄收入來維持,生活十分困頓。而2018年秋天的一個中午,來自儋州市一家美容技師學校的電話,讓身殘自卑的王二花看到了一個嶄新的世界。
當她懷疑自己,打算打退堂鼓的時候,她得到了儋州市就業局領導的鼓勵。通過階段性刻苦的學習與鉆研,王二花成為了一名美容師,年收入從之前的0元,到如今的5.76萬元,成功脫貧。
“一站式”就業扶貧
“改變一些貧困婦女的落后觀念是一場攻堅戰!”在2019年海南省“7·15世界青年技能日”活動中,儋州市就業局代表說。
2018年以來,儋州市就業局開展了20多場宣講活動,他們走遍儋州大大小小的鄉鎮與村落,引導農村婦女走出思想誤區,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宣講活動效果顯著,這大大激發了她們參加培訓的積極性。
參加什么培訓?參加“儋州月嫂”培訓。儋州市制定《儋州市開展家政服務專項培訓工作方案》,2018年以來已經舉辦了25期家政服務類培訓班,共培訓中青年婦女1582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246人、城鎮登記失業人員394人。培訓工種有初級育嬰員、中級育嬰員、家務操持、保育員等。
不僅如此,儋州市還聯合海南知名人力資源管理服務公司,共同打造“儋州月嫂”勞務品牌,并開展30多場招聘會,解決參訓婦女們的就業問題。“很多從前的貧困戶,現在每月可以賺1萬多元。”儋州市就業局工作人員說。
在儋州市委、市政府的扶持與企業的大力支持下,“儋州月嫂”已經成為地區知名勞務品牌,成功打造了一個“技能有提升、就業有平臺、生活有歸屬、維權有保障”的創業與技術并舉的大型平臺。
而“儋州月嫂”的初具規模,在貧困群體中產生了較大感召力,推動了儋州地區女性與貧困人口就業數量與質量的雙提升。
創新技能扶貧思路
擺脫貧困首要并不是擺脫物質的貧困,而是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貧窮并不可怕,怕的是智力不足、頭腦空空,怕的是知識匱乏、精神不振。
儋州市深入分析當下經濟形勢與產業結構特征,針對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建設背景下,我省大力推行的現代服務業,以最直接、最有效、最穩定的方式,通過精準針對貧困人群進行心理引導教育與打造大型就業平臺雙向結合的手段,短期內解決了貧困人口的最根本問題——就業。
從長期來看,儋州整合政府影響力與社會資源,將扶貧轉化為經濟增收模式,這一舉措還培育了地區服務品牌。通過穩固的品牌效應,加強引導與挖掘,幫助更多貧困人口走上技術脫貧、增收致富的道路。
幫助貧困戶掌握一技之長
“和王二花等參加技能培訓的婦女一樣,貧困人群的思想往往更加封閉。因此,她們需要幫助與指引。”省人力資源開發局工作人員表示。省人力資源開發局(省就業局)統籌全省各市縣就業部門,引導貧困戶轉變就業觀念,加大職業培訓力度,幫助貧困戶掌握一技之長,最終實現穩定脫貧。
儋州市瞄準服務行業,開展技能培訓,推動技能扶貧的創新之路之所以成功,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儋州市委、市政府對精準扶貧本質的深刻剖析,挖掘貧困群體特點,抓住扶貧之根本,在了解體察情況過后,快速地以宣傳教育、對接培訓、協助就業、查缺補漏的系統化思路,對貧困人口授之以漁,扶人心志,一舉攻堅。(策劃/撰稿 張洋)
責任編輯:肖秀燕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