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七坊鎮阜途村鄉村振興工作隊發力村莊環境整治和村民增收
用心干好每一件事
■ 海南日報記者 曾毓慧
近日,午后,在白沙黎族自治縣七坊鎮阜途村,村內一條排水溝被污泥堵住了。來自海南日報報業集團的阜途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員羅慶帶著幾位村民準備揮鋤清淤。
已年過五旬的羅慶兩鬢略顯斑白,講話謙和,但干起活來手腳利落一點兒都不含糊。只見他揮起鐵鍬接連幾下鏟開污泥,藏身其中的塑料袋、瓶罐就被挖出來了,他用長腳鑷子逐一將這些白色垃圾挑出來裝袋。村民們也紛紛動手開始清理垃圾。
“鄉村振興工作千頭萬緒,事事關乎村民的切身利益,我們要用心干好每一件小事。”羅慶說,鄉村振興工作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做好環境衛生整治,看似簡單,實則不易。據悉,阜途村由4個村民小組與2個移民自然村組成,共有1500多人,土地總面積有9200多畝,人口多,日常生活垃圾也就隨之增多。不少村民習慣將塑料袋、易拉罐、啤酒瓶等垃圾隨手丟棄在房前屋后的灌木叢、竹林甚至是排水溝里,嚴重影響村容村貌。
阜途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王小昆坦言,在動員大家重點清除白色垃圾之初,不少村民要么找借口推脫,要么觀望。為此,鄉村振興工作隊及時與村“兩委”班子溝通,將這項工作細化落實到 “分村、分點、分路段”,即在督促16個公益性崗位(保潔員)做好村道沿線環境衛生整治的同時,將村“兩委”干部、鄉村振興工作隊隊員、村民小組成員劃成若干個小隊,挨家挨戶上門動員各自負責片區的村民參加房前屋后的環境衛生整治大行動。此外,每周六或周日,阜途村還舉行“大手拉小手、凈化美化家園”活動,動員更多的村民帶上小孩一起參加環境衛生整治行動,形成人人動手的良好氛圍。
在做好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小事”的同時,阜途村鄉村振興工作隊也正在努力準備干成一件“大事”。
“今日膠價12元/公斤。”5月21日,在白沙阜途村收膠站,當看到阜途村富曉種養專業合作社即時更新膠價時,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曾照清難掩內心歡喜,一旁的羅慶不忘將這一幕記在工作日記上。據悉,這是今年以來阜途收膠站公布的最高價格了。“膠農增收了,干活干勁就足了,這不僅是七坊鎮阜途村的大事,也是白沙橡膠產業發展的大事。”白沙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4月18日,白沙選定七坊鎮阜途村作為全縣構建橡膠產業“三統一”體系的唯一試點村,按照白沙縣委、縣政府部署,旨在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以振興天然橡膠產業為目標,充分發動村集體合作社作用,對橡膠產業實行“統防、統管、統銷”,努力為其他鄉鎮提供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做法。
“橡膠可是咱村支柱產業,必須得多花點精力干好這件大事!”曾照清介紹,阜途村的橡膠種植面積有6000多畝,年產值可達350多萬元,可現狀是部分村民對這一“三統一”體系略感陌生,再加上私營收膠站的競爭,富曉種養合作社一時面臨著不小的壓力。為此,自成立合作社以來,村“兩委”班子成員與鄉村振興工作隊隊員一起挨家挨戶動員村民加入合作社,將收割的膠水送到合作社指定收膠站,“抱團”減少中間環節,努力提高收購價格,確保農戶的利益,而合作社的收益,除了將40%當作發展基金外,另外的60%用于村里的文體等基礎設施建設。可難免有村民心存不解或另有“小算盤”時,村干部和鄉村振興工作隊隊員總不厭其煩地動員、勸說,直至對方理解、支持。
山路多崎嶇,工作多瑣碎,無論是環境衛生整治,還是非洲豬瘟防控,亦或是奔走動員做好白沙橡膠產業“三統一”體系試點工作的前期準備,阜途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員們總是日復一日地奔波著,那一片片蒼翠挺拔的橡膠林見證著他們干事創業的身影。
(本報牙叉5月24日電)
責任編輯:謝軍輝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