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文昌4月28日消息(南海網記者黃祥 馬偉元)他從小患骨質疏松癥,手腳多次骨折,無法從事重力勞動,父親有高血壓、痛風,母親有心臟病,家庭的重擔壓在他一個人身上。雖然經濟條件困難,但是他并沒有向現實低頭,他主動謀發展,從養豬到佛珠加工,再到椰青加工,如今他成為了村里脫貧致富的典型。他就是文昌東郊鎮椰林村委會口牙七村鄭崗。
鄭崗對椰子進行拋光打磨。
從小患有石骨癥 建檔立卡貧困戶獲幫扶成了“豬司令”
“鄭崗是我們村脫貧致富的典型人物,短短幾年時間,他的變化太大了。”談及鄭崗,口牙七村的村民紛紛豎起大拇指,對他稱贊不已。
鄭崗1981年出生,從小就患有石骨癥,也就是骨質疏松癥,無法從事重力勞動。由于自身身體和家庭原因,鄭崗家的生活以及他的工作困難重重。2013年,他和朋友合伙在廣東東莞創業,從事刀具模具行業,因市場原因,創業失敗,背負債款20多萬。“在那段時間里,我陷入了困惑,不知道今后的生活該怎么辦。”鄭崗回憶起那一段失敗的創業經歷唏噓不已。
值得慶幸的是,2014年,鄭崗被納入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受到了政府的各項幫扶,基本生活得到了有力保障。同時,在幫扶責任人的指導和鼓勵下,他又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找到了發展致富的信心。
2016年,鄭崗利用政府的生產幫扶資金,自己又籌集了一部分資金,開始了他的養豬事業,當起了“豬司令”。僅僅過了一年的時間,在政府貼息的扶貧貸款政策扶持下,鄭崗養豬實現了規模化養殖,存欄數目近百頭,年底首批出欄生豬就達16頭,賺了2萬多元,他也在2017年順利脫貧。
鄭崗參加2018年中國(海南)國際熱帶農產品冬季交易會。
另辟出路再創業 養豬轉型椰殼佛珠加工月銷售額達20多萬
“缺什么也不能缺了志氣,少什么也不能少了勇氣。”一句樸實無華的話語,傳遞出鄭崗脫貧致富的決心。
2017年底,由于豬肉市場不景氣,在幫扶責任人邢福澤及椰林第一書記阮家穎鼓勵和支持下,鄭崗開始另謀出路,準備做椰殼佛珠加工。
2018年初,鄭崗利用積累下來的資金,開始進行佛珠加工創業。在文昌市工商局及東郊鎮等政府部門大力幫助和支持下,同年5月份,鄭崗與人合伙成立了文昌椰城靈珠工藝品有限公司,主要 經營范圍包括工藝品加工、椰殼工藝品生產、銷售等多個方面。
“由于資金有限,導致原料不足,對于部分較大訂單只能無奈放棄。5月底,市農商銀行行長和東郊鎮農商銀行行長了解到我的情況,為我提供了50萬元的資金貸款,進行擴大生產。”鄭崗說 ,為了進一步打開銷路,他還利用網絡直播進行產品宣傳,提高知名度,由于產品質量過硬,得到市場好評,到2018年底,產品遍布全國各地,甚至韓國等亞洲國家亦有銷售,月銷售額達20 多萬元。
鄭崗參加2018年中國(海南)國際熱帶農產品冬季交易會。
謀劃致富途徑 聯合創辦農村合作社從事椰青加工行業
2018年6月,經過市場調研,鄭崗發現佛珠產業已經進入低潮。為此,他又開始謀劃新的致富途徑,和朋友一同創立文昌東郊鼎椰農民合作社,從事椰青加工行業。目前該合作社已進行淺加工(削皮打包)銷售,經營狀況良好。截止2018年12月底,共銷售椰子7000箱,銷售額31.5萬元,僅利用海南愛心扶貧網共銷售椰子115箱,就收入了7130元。
在政府和各方努力下,合作社現階段已經走上了正軌。然而鄭崗發現,如今的椰子產品只是簡單的加工,要想做大做強也面臨著“銷售渠道打開難”“競爭力小”“新品種開發難”等問題。 但是他認為,只要自己敢闖敢拼,在政府部門及幫扶責任人的幫助下,努力加強產品創新力度,參加各類展銷活動,肯定能擴大公司經營規模,拓展銷售渠道。同時,進一步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共同創業,帶領東郊鎮的鄉親父老共同致富。
分享創業經驗:光有埋頭苦干的志氣還不夠 要有創業的智慧
在創業過程中,鄭崗深深明白了一個道理,“光有創業的志氣還不夠,還要有創業的智慧。”
鄭崗分享創業經驗時說,只有經常抬頭看路,你才能明確方向,少走彎路,不偏不倚地抵達目的地。如果只是一味埋頭苦干,不懂得抬頭看路,最終往往“竹籃打水一場空”。
“在創業的過程中,要進行學習積累。”鄭崗告訴記者,創業失敗之后,他平時喜歡的電視劇和綜藝節目再也不看了,只看新聞聯播,了解和掌握國家政策。同時,積極參加各類創業培訓,提高自身經營水平。認真開展市場調研,理清自己的發展思路。
“雖然我們有政府幫扶,但也只是解決了目前的困難,我們還是要靠自己的雙手去奮斗才真正富裕。”鄭崗說。
相關新聞>>>
“志智雙扶·感恩奮進——增強內生動力鞏固脫貧成果”論壇海口舉行
志智雙扶 | 從“折翼天使”蛻變“蜂王” 貧困戶林貽松養蜂脫貧欲帶鄉親致富
責任編輯:周玉敏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