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國際航天城建設邁出重要一步
率先將衛星遙感技術應用于生態監管
海南日報文城4月17日電(記者李佳飛 特約記者黃良策)哪里有非法養殖的魚蝦塘、哪里有非法采砂采礦……只要一打開電腦網頁,馬上就可以看到通過衛星采集的圖片、視頻信息,反映出地面上一切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4月17日,海南日報記者從文昌市有關部門了解到,隨著文昌市資源環境監測監管大數據服務平臺的上線運營,文昌市成為我省首個將衛星遙感大數據應用于生態環保領域的市縣,文昌國際航天城建設邁出重要一步。
“省委七屆六次全會上多次提到航天科技城的建設情況和航天產業發展情況,這對我們來說,是重大利好,也是沉甸甸的責任。”文昌市委書記鐘鳴明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日前,文昌市召開了《文昌市中心城區總體規劃(2018-2035年)》綱要及海南文昌國際航天城起步區系列規劃匯報會,航天城建設的基本框架已經構建。
根據規劃,文昌市在文城和清瀾區域之間選取1.8萬畝土地作為文昌國際航天城起步區,啟動了文昌航天超算中心暨航天大數據產業集群項目建設。今年1月21日,成功發射升空的“文昌超算一號”進入預定軌道,與此前發射的10余顆長光衛星組網,實現超大海域的快速覆蓋,實時采收全新視野的對地空間數據。
在位于航天城起步區內的文昌航天超算中心,海南長光衛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一邊演示一邊向記者介紹,文昌市資源環境監測監管大數據服務平臺聚焦當下環保熱點問題,已經研發了“兩違”整治監管系統、河長制管理信息系統、非法采砂采礦監管系統、生態環境保護服務系統四大應用示范系統,可全面、高效、精準、公正地為水務、綜合執法、國土等部門開展業務提供圖文數據分析和決策支撐。
與之相對應的,文昌市還將全市轄區劃分成多個責任網格,每個責任網格安排有相關職能部門工作人員,及時對網格內發現的問題作出處理和反饋。
“率先應用衛星遙感大數據助推生態文明建設是良好的開始,接下來,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省委七屆六次全會精神,加快推進航天城起步區建設,爭取今年上半年開工。”文昌市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文昌采取“邊規劃、邊招商”的方式推進起步區建設,擬將文昌超算中心暨航天大數據產業集群項目現有建成區域作為起步區的產業孵化區,已經委托中國信通院開展航天產業孵化器的編制工作,未來將重點打造“四基地一中心”,即:航天領域重大科技創新產業基地、空間科技創新戰略產業基地、航天技術應用產業基地、航天科技服務產業基地和航天超算中心。
責任編輯:許海若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