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觀察)海南按“開放加速鍵”“改革之省”尋自我新突破
中新社北京3月11日電 題:海南按“開放加速鍵”“改革之省”尋自我新突破
中新社記者 王子謙
剛年過而立的海南,被中央賦予進一步改革開放,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歷史重任,這個“天生自帶”改革開放“基因”的省份,開啟突破自我的新征程。
海南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人們在關注,海南能否抓住機遇,成為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標桿。
今年兩會上,海南自貿區(港)建設備受關注,是因為其中蘊含三重意義。
對海南的指向意義。海南全域建設自貿區(港),將從“全省一盤棋,全島同城化”的角度上高標準定位,實現經濟高水平發展。
對中國的標桿意義。海南自貿區(港)的成功經驗將全面對接中國經濟,在多方面產生更大范圍的“制度紅利”。從海南自貿區建設一年的情況看,一批先導性項目領先于全國,示范性意義不言自明。
對世界的窗口意義。海南自貿港標注中國開放新高度,這是對“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最有力的行動宣示。去年海南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12.7%,新設立外資企業增長94.4%,開放型經濟正加速發展。
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海南代表團開放日上,全國人大代表、海南省委書記劉賜貴稱,海南自貿區第一年建設“蹄疾步穩、開局良好”,自貿試驗區的政策和制度體系基本建立。
同時,兩會期間,海南也釋放出明確信號,會在更多領域擴大開放,如旅游領域進一步簡化入境手續、擴大免簽范圍,實施更加便利的郵輪游艇政策;在外資準入方面,研究制定海南自貿區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降低外商參與傳統基礎設施投資門檻。
海南改革開放按下“加速鍵”,實現自我突破也成為現實要求。
一是突破舊的路徑依賴。海南經濟曾高度依賴房地產,然而從去年情況看,房地產業多項指標已經下降。未來,如何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以旅游、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實現發展動能轉換,成為海南經濟高質量的關鍵。
二是突破營商環境桎梏。海南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對外吸引力取決于營商環境。海南正在對標世界銀行通用指標,對營商環境進行系統改革。只有圍繞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筑好巢”,才能引來投資的“金鳳凰”。
三是突破生態環境的“天花板”。海南雖是中國生態環境“優等生”,但在空氣質量等方面仍與世界最好水平存在差距。今年海南推出多項生態保護措施,為“禁塑”“禁燃油車”設置時間表,要求之嚴,領先全國。
面對外界期待,海南已明確今年將抓緊自貿港政策和制度體系設計,爭取在部分領域、部分園區探索實施自貿港部分政策。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自貿區(港)建設的循序推進,海南將會拿出更多制度創新,擴大對外開放,為中國經濟發展積蓄更多新能量。(完)
原標題:海南按“開放加速鍵”“改革之省”尋自我新突破
責任編輯:許海若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