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報特派記者 周元
今天海南代表團團組開放活動,給人的最大感受就是一個字——熱!
96家境內外媒體機構、143名記者到會采訪,比去年多出了20多家媒體。同樣大小的會議室,頓時顯得滿滿當當,沒搶到座位的記者,要么站著,要么干脆坐到地上。在發言環節,各路媒體紛紛搶麥,拋出一個又一個問題。直到下午6點,提問環節才在記者們意猶未盡中結束。
會場的媒體熱度,反映了海南熱度。自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發表“4·13”重要講話以來,海南迎來了新一輪的重大發展機遇,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建設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越是在熱度面前,越是要保持清醒。“春風得意馬蹄疾”雖好,但也要防止“一不小心蹄踏空”。在這方面,海南有過深刻的教訓。
從1980年國務院出臺《海南島問題座談會紀要》,賦予海南準特區地位,到1988年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再到2009年底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海南的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離中央的要求、離海南人民的期望、離中國唯一省級經濟特區的定位,還有一定的差距,有一些經驗教訓值得汲取。回顧海南經歷的大起大落,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是汽車走私事件、第二次是房地產泡沫、第三次是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初期房價大漲。
這些彎路從表面上看是投機和外部的沖擊,但根子是定力不足,對中央政策的理解不深、掌握不準、落實不到位。
“青山綠水、碧海藍天是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最強的優勢和最大的本錢,是一筆既買不來也借不到的寶貴財富,必須倍加珍愛、精心呵護。”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海南時諄諄叮囑,為海南點出了重點、指明了方向。
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把生態環境呵護好了,海南就有了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優勢和本錢。倘若急功近利,無節制發展一些有損生態環境的項目,雖然掙到了“快錢”,但卻失去了“本錢”。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今年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指出, 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保護生態環境和發展經濟從根本上講是有機統一、相輔相成的。不能因為經濟發展遇到一點困難,就開始動鋪攤子上項目、以犧牲環境換取經濟增長的念頭,甚至想方設法突破生態保護紅線。
對視良好生態環境為最大本錢的海南來說,保持這種戰略定力顯得尤其重要。
過去一年,海南“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減少經濟對房地產的依賴”,實施全域限購等海南史上最嚴房地產調控,房屋銷售面積和銷售額持續下降,有效防止炒房炒地和房價大起大落。與此同時,海南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生態環境、人才干部等方面下功夫,腳踏實地為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夯實基礎。
由于房地產調控、規劃調整等原因,我省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6.5%,也導致一些與房地產捆綁的非房地產投資下降。2018年海南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8%,沒有達到6.6%的全國GDP平均增速,經濟下行壓力大。
有失,必有得。
雖然犧牲了經濟增速,但我省新的經濟增長點正培育壯大,經濟結構越來越優化。特別是開放型經濟加速發展,進出口總額增長20.8%,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1.1個百分點;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12.7%,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09.7個百分點。
這一系列舉措、一串串數據,正是海南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定力的一個體現。而海南經濟結構的可喜變化,也說明保持這種定力,就可能帶來高質量發展的紅利。當然,在定力與紅利之間,還需要一個橋梁,那就是——努力。海南,要擼起袖子加油干,爭做新時代的追夢人!(本報北京3月7日電)
原標題:海南的定力與紅利
責任編輯:鄧麗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