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開口子不松勁 保持定力不動搖
■ 海南日報觀察員 張成林
每年的全國兩會,習總書記都會到團組與代表委員共商國是,并作重要講話,闡述重大政策、理念,回應群眾重大關切。3月5日,在內蒙古代表團參加審議時,習總書記闡述了一個鮮明主題,那就是生態文明建設,明確指出,“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生態文明有多重要?習總書記用了“四個一”進行概括——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生態文明建設是其中一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其中一條基本方略,在新發展理念中綠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堅戰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堅戰。“四個一”標注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海南發展的最大本錢。對海南而言,生態文明建設尤其重要。就定位來看,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也就是說,海南承擔著為全國探路、闖關的重要責任。就發展來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海南實現長遠可持續發展,必須確保生態環境只能更好不能變差。
怎么建設好生態文明?海南要認清自身的特殊性。不同于其他一些省份,海南生態環境本身就好。就拿PM2.5來說,一些省份每立方米動輒上百微克時,海南卻常年保持了十幾、二十微克的優質狀態,這讓海南人很自豪。但自豪的背后更是壓力,只要稍一疏忽,生態環境質量就會往下滑,所以,在優中提質、錦上添花,海南必須付出更大努力。
其一,要保持定力。對此,習總書記有一句形象的話:“不動搖、不松勁、不開口子。”何以這么說?觀察員認為,生態環境是養出來的。無論是生態修復,還是生態變現,都需要一個過程,都要做潛功。既然是“養”,就要跟著自然規律走,急躁不得,要像愛護生命一樣精心呵護生態環境。只要功夫下到位了,生態環境質量自然會更上一層樓。
涵養定力必須經得住誘惑。近年來,海南實施全域限購等史上最嚴房地產調控,既保護了生態環境,也優化了產業結構,效果很明顯,但難免帶來結構性陣痛。不過,陣痛只是暫時的,陣痛過后必然是新生。因此,萬萬不能因為經濟發展遇到一點困難,就發生動搖,鋪攤子上項目、以犧牲環境換取經濟增長,甚至想方設法突破生態紅線。
其二,要把好導向。這個導向就是:“生態為先,綠色發展”。省委書記劉賜貴也有一個生動比喻——“不能撿到籃子里都是菜!”項目建設最怕的就是,用一個冠冕堂皇的幌子,將項目一股腦兒都往里裝。建設海南自貿區、自貿港,需要發揮抓項目、抓投資的積極性,但前提是,必須保證項目投資都是高質量、高標準、符合海南發展定位的。
“任何影響生態環境的項目,即使再多稅收也堅決不上。”這是一個承諾,也是一個原則。近年來,海南出臺了生態保護系列舉措,例如損害生態環境應賠盡賠、把生態保護作為一票否決事項、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從嚴打擊砂霸……各種舉措都貫穿了這一原則要求。換句話說,我們不能光算眼前賬,還要算好長遠賬、整體賬、綜合賬。
其三,要注意方法。一方面,要持續發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比如,在內河治理上,海口的美舍河、三亞的三亞河等煥發出了新的生機,但還需提升完善,因此,需要持之以恒,加大治理力度。再如,農村“以氣代柴”、秸稈禁燃、鞭炮禁放、環保整改等舉措,都要一竿子插到底,確保不折不扣落到實處。
另一方面,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生態治理要善用整體思維,做到系統謀劃、統籌施策。近來,海南出臺了全面“禁塑令”,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率先明確2030年全面禁售燃油車……諸多舉措都不能就事論事,抓一點不及其余,必須遵循生態系統內在的機理和規律,進行全系統、全鏈條的綜合治理。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建設海南自貿區、自貿港,任務越是繁重,形勢越是緊迫,越要頭腦清醒,越要保持定力。只有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不動搖,狠抓生態環境保護不松勁,對破壞生態環境行為零容忍、堅決不開口子,才能守得云開見月明,護好海南發展的綠色銀行,建好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
責任編輯:肖秀燕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