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海口1月25日消息(南海網記者 陳麗娜)1月25日,2019海南消費扶貧年貨大集海口展區正式開張啦!當天,海口率領四個區的160多戶愛心企業以及貧困戶參加此次年貨大集,助力全市打贏脫貧攻堅戰。現場,質優價廉的土特產品也贏得消費者的喜愛。截至目前,在海南愛心扶貧網上,海口銷售總額達316.87萬元。
市民在海口館內選購農產品。南海網記者 劉洋 攝
海口展區人氣高要啥買啥 農家明星產品銷售火爆
走進海口展區,460多平米的展出面積,匯聚各式各樣海口優質農特產品,還有出自海口各區貧困戶的優質扶貧產品。具體包括有龍華區羊山系列美味農產品“五黑、五綠、五香”,建檔立卡貧困戶種植養殖的農家土雞、黑山羊、土雞蛋、蜂蜜、黑豆、柳豆、木薯、鷓鴣菜、石斛及石斛鮮條、南椰、芝麻油、西瓜、哈密瓜等等。
記者在年貨大集現場看到,人頭攢動,貧困戶種植、生產的“土味”農產品吸引了眾多市民和游客前來選購。 不少市民手上都拎著大袋小袋,收獲滿滿。
圖為2019海南消費扶貧年貨大集海口館。南海網記者 劉洋 攝
“遵潭黑糖,給我來3包。”正在逛2019海南消費扶貧年貨大集的市民陳燕妮說,海南的百姓就希望能夠一站買起”海南味道“,這里應該是最佳選擇,不僅產品新鮮,最重要還能幫助貧困戶。
“價格公道、質量又好,快過年了,這是一次采購年貨的好機會。”候鳥老人符大爺告訴記者,“還有一些我們平時比較難買到的海口農副產品,我們買得放心也得到了實惠,還能給貧困戶們增加了一份收入,為脫貧攻堅貢獻一點的我們的力量。”
在當天的消費扶貧年貨大集上,貧困戶一戶一碼,市民掃碼付款后,貨款即時匯入貧困戶綁定銀行卡,到賬的同時,貧困戶的手機會收到提示短信,增加了貧困戶的獲得感。同時,四個區的展位上銷售火爆,貧困戶忙得不亦樂乎。“花生油、荔枝干、黃皮蜜……大家都可以來看看。”貧困戶吳坤深告訴記者,這么多種類的農產品都是他家里生產的,綠色天然。“相比于2017年,2018年我的收入已經翻倍,其中黃皮蜜的收入就已經達到近6萬元,這都得益于愛心扶貧網這個平臺。但是我們自己也要勤勞一點,就能多賺一點。”貧困戶笑著說。
農戶向記者展示售賣的木薯。南海網記者 劉洋 攝
“我今天帶來的100多斤黃金百香果已經賣完了,有這樣的平臺,我們現在都不愁銷路了。”海口美蘭區三門坡鎮昌文園村貧困戶林超笑著說,今年通過海南愛心扶貧網上銷售的百香果已經突破三萬元,下一步自己不僅要擴大種植規模,也要學習更多的種植技術,才能賣的更多銷路更好。
美蘭區大致坡鎮的睡蓮在年貨大集上惹人愛,攤位前擠滿了前來購買睡蓮的市民。現場工作人員陳大光介紹,睡蓮平時可以插瓶觀賞,它的梗去皮之后也可以炒菜吃,因此特別受歡迎。一上午,美蘭區這個區域展位銷售額就突然兩萬多元。
海口館內售賣的花卉。南海網記者 劉洋 攝
村干部化身”推銷員“ 希望通過年貨大集提高知名度
海口龍華區脫貧攻堅指揮部負責人介紹,龍華區當天帶領四個鎮的王昌黃、麥典留、梁定超等3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和5家扶貧愛心企業帶著60多種農副產品參展。就是為方便廣大市民游客在龍華展區采購年貨,支援消費扶貧工作,同時也希望借助消費扶貧大集活動這個平臺一方面把我們的農產品銷售出去增加農戶的收入,另外一方面借這個機會提高知名度,讓更多的消費者認識龍華區的特色農產品。
當天,在海口展區,新坡鎮仁里村、昌福村委會等村民干部今天也帶著貧困戶一起來到活動現場,為自家貧困戶“代言”推銷。他們認為,今天這個活動不僅僅可以讓海口市民們買到優質的農產品,更是讓困戶的產品更好的銷售出去,擴大市場,提高收入。
海口館內售賣的香腸。南海網記者 劉洋 攝
消費扶貧點亮貧困群眾“致富路”
海口市農委辦常務副主任吳優介紹,豐產不豐收是制約貧困戶穩定脫貧的瓶頸,消費扶貧可以說是找到了解決這一難題的有效路徑。下一步,海口市要把扶貧電商平臺做大。 據悉,截止目前,海口市扶貧電商平臺線上銷售額超1.45億元,直接帶動貧困戶銷售農產品超360萬元。其次,把貧困戶微商做強。例如,永興鎮貧困戶黃忠海通過網上銷售雞和雞蛋,如今已經是實現了從單一生產者到農產品經營者再到創業致富帶頭人的“三級跳”。同時,還要把消費扶貧形式做新,搭建“互聯網+消費扶貧”平臺,為貧困群眾與廣闊的市場架起了一座供需對接橋梁,有力推動貧困戶增收。吳優認為,消費扶貧不僅幫助貧困戶銷售農產品,更是幫助他們增強了做大產業的勇氣和信心。
農戶向記者展示售賣的黑豆。南海網記者 劉洋 攝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