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高標準高水平謀劃推進項目建設和招商的集中檢驗和展示
聚集新動能 搶占新高點
海南日報記者 梁振君 彭青林 陳雪怡 計思佳
冬日的海南,再次聚集發展新動能。
11月28日上午,我省17個市縣同時舉行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項目(第一批)集中開工和簽約活動。當天,全省各市縣共計開工項目100個,總投資298億元;集中簽約項目41個,總投資342億元。
今天集中開工和簽約的項目,都是海南推動產業升級、聚集發展動能、推進民生改善、加快自貿區建設的重要力量,是海南打造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標桿、形成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的重要舉措,也是海南開展百日大招商(項目)活動、高標準高水平謀劃推進項目的一次集中檢驗和展示。
只爭朝夕聚集發展動能
項目建設是海南自貿試驗區的基礎和載體。
省委書記劉賜貴、省長沈曉明以上率下、扎實苦干,要求各市縣、各廳局對標習近平總書記“4·13”重要講話和中央12號文件持續滾動謀劃重大項目。在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下,我省先后實施了一系列事關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全局的重大舉措,取得了積極顯著的成效。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海南高標準、高水平開展百日大招商(項目)活動,以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緊緊圍繞十二個重點產業、鄉村振興戰略、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領域,瞄準世界500強、全球行業領軍企業和知名品牌企業開展點對點招商,取得重要成效。7個多月來,中外投資者包括許多知名企業或咨詢、或考察、或簽約、或開工,充分體現了投資者對海南自貿試驗區建設的關注和積極參與。
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今天集中開工的項目有100個,既有政府投資項目,也有企業投資項目;既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也有有潛力的產業項目,還有惠及百姓的學校等社會民生項目。開工項目總投資298億元,2018年計劃投資38億元。其中包括推動自貿試驗區建設項目12個,總投資124億元;補短板項目88個,總投資174億元。集中簽約項目41個,總投資342億元。其中包括推動自貿試驗區建設項目36個,總投資333億元;補短板項目5個,總投資9億元。
投資創業“磁場效應”凸顯
海南未來產業園投資營運控股有限公司是海南自貿區海口市建設項目(第一批)集中簽約的企業之一。作為簽約企業代表,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副秘書長陳虎祺與海南的“緣份”,其實在更早之前就已“締結”。
“我們很早之前就決定來海南投資興業了。”陳虎祺說,海南的先天優勢明顯,包括區域位置、自然條件等,如今再加上宜業的政策環境,海南的發展前景可期。
“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應該是海南接下來發展的重點產業,也應該是海南在招商引資方面的明確目標。”陳虎祺認為,建設自貿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貿港,海南不僅要“練好內功”,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引進培養、政策措施落地、營商環境優化等,還要“選好項目”,在產業發展的方向和內容上著眼長遠、做好規劃,在引進合作的企業和項目上目標明確、把好門檻,才能充分發揮海南的后發優勢,為海南自貿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貿港建設打好堅實的產業基礎。而信息軟硬件、數字內容等,也是海南未來產業園投資公司下一步發展的著力點。公司計劃在海南的產業投資規模可觀,希望在促進上海相關產業發揮更大的溢出效應的同時,借力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發展優勢和經驗,助力海南自貿試驗區建設。
在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項目(第一批)集中開工和簽約儀式海口主會場現場,多個項目展板集中展示,吸引了許多人駐足細看。其中,賽諾膜力創新工廠項目的展板引起不少人的興趣。該項目主要以各類功能薄膜新材料產業為主,輕型低碳制造業為輔,用于智能人居、醫療健康、航天科技應用等領域。
“目前,項目已與20多家企業開展合作。隨著項目的開工建設,相關企業的研發部門等也將逐步落地海南。”海南現代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企業——海南賽諾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邢青濤解釋道,“我們可以將賽諾膜力創新工廠項目視作一個‘以企引企、以商引商’的載體和平臺。海南本土企業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包括土地、資金等,引進省外企業,共同合作發展,由此疊加產生的經濟效益將十分可觀。”
省政府28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透露,截至目前,全省市場主體突破74萬戶。今年4月13日以來新增9.85萬戶,私營企業增速最快,其中醫療健康產業、會展業、文體產業增長最為明顯。全省新設立大公司115戶,包括中國旅游集團、國鐵融資租賃有限公司、中國大唐集團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等央企投資企業,阿里巴巴(海南)有限公司、唯品會(中國)有限公司等知名私營企業,美安康(ACC)、普華永道、畢馬威、安永華明等國際知名中介服務機構。
中外投資者競相進駐的事實證明,到海南自貿區投資創業的“磁場效應”不斷凸顯,海南自貿試驗區的宏偉藍圖正徐徐展開。
以優質項目推動自貿區高質量發展
三十而立,蓄勢待發。一批又一批項目的順利實施,是奠定海南自貿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貿港發展的重要基礎。今天的海南,有條件、有優勢走出一條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之路。
下一步,海南將緊緊圍繞國家賦予的 “三區一中心”戰略定位,堅持以更高標準、更具長遠的發展眼光,持續謀劃推進自貿試驗區重大項目。圍繞習總書記“4·13”重要講話和中央12號文件對海南自貿試驗區、中國特色自貿港建設的要求,抓緊謀劃一批、儲備一批、落地一批、竣工一批、達產一批項目。通過一批批項目的滾動實施,持續推進我省產業優化升級;積極轉變政府職能,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高標準高質量建設海南自貿試驗區,是中央對海南的基本要求。改善營商環境是海南高標準高質量建設自貿區的首要工作。而要改善營商環境,充分激發市場活力,關鍵之舉在于服務業市場開放的實質性破題。”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接受海南日報記者采訪時說,海南擁有區位、資源、生態環境等獨特優勢,具備“更好發展起來”的諸多條件。從現實看,把潛在的巨大資源優勢轉化為現實的競爭優勢是高標準高質量建設自貿試驗區的重中之重。
作為土生土長的民營企業家,邢青濤是海南民營企業和經濟發展的見證者和受益者。“本地民營企業是海南自貿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貿港建設的重要力量。本地民營企業扎根海南成長,自有優勢且熟知海南。助推民營企業發展,不僅能為海南自貿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貿港建設注入強大力量,而且通過‘以企引企、以商引商’,還能實現1+1>2,以最小杠桿撬動最大利益。”邢青濤建議。
“我們將把抓項目落地和建設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抓手和試金石,在推進項目中不斷提升補齊營商環境,進一步吸引更多的市場主體和項目進駐海南,不斷聚集發展新動能,聚力打造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標桿。”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本報海口11月28日訊)
責任編輯:謝軍輝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