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智慧海南 創新社會治理
——海南黨政代表團浙滬考察啟示之三
-海南日報評論員
在上海,廣泛流傳著“一支口紅”的故事。以往,在巴黎上市的新品口紅,通過海運來到上海,要在口岸待上整整5個月。如今,“審批改備案”后,這一過程只需5天,而且通關僅要一個二維碼即可。這是上海大刀闊斧革新治理的一個縮影。構建大數據中心、推行“一網通辦”、發展智能交通……為提高治理水平、服務效率,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科技因子、智能因素被運用到上海的社會治理中,這為海南創新社會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鑒。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11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強調,社會治理要善于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實現智能化。眼下,借助科技力量完善社會服務,已經成為創新社會治理的重要抓手。事實上,今年4月13日,習總書記在海南省政務數據中心考察時便指出,希望海南繼續在大數據建設上積極探索,創造更多經驗。海南省黨政代表團重點考察了上海自貿區企業服務中心、浦東新區城市運行綜合管理中心,目的正是為了落實習總書記的指示要求,在創新社會治理上作出新探索。
當前,海南的社會治理“科技范”越來越足。例如,創新推出“不見面審批”,極大便利群眾辦事創業;開發推廣“椰城市民云”,為廣大市民開啟“云端”生活;有效推進政務信息整合,大數據中心建設卓有成效;創新推出防災減災手機APP,防災減災能力有效提升……無論是創業就業,還是防災減災,抑或看病出行,新技術、大數據都如影隨形,深刻影響著我們的社會治理。不過,與上海相比,我們仍有差距,需要積極學習、更進一步,向“一流治理”邁進。
數據“多跑路”,百姓“少跑腿”。向大數據要效益,是上海超前社會治理的一大特點。例如,上海的“一網通辦”政務服務有效打破了信息壁壘,推動了跨部門、跨層級、跨地區的協同辦事和綜合監管,最大限度實現了數據價值,釋放了數據紅利。就海南來看,大數據運用仍需進一步深化,要善于運用最先進科技成果,最大限度整合并運用數據資源。比如,對監控視頻資源,要加強整合利用,做好對海洋、高速公路、港口等重點區域實時監控,形成全省監管“一張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科技、新技術不會自動轉化為生產力。上海社會治理做得好,在于其有著互聯網等創新思維,能夠在體制機制上先行一步,有效推動現代科技向治理效力轉化。這啟示我們,社會治理不能抱守舊方法、老經驗不思改變,要解放思想,革新思維,敢于善于運用現代科技。其間,要做好體制機制保障,尤其要著力推進綜治中心、“雪亮工程”和網絡化服務“三位一體”機制建設,做好全省運行圖,為更智能化的社會治理提供有力支撐。
用現代科技手段推進社會治理,多具開創性、系統性,考驗著我們的改革魄力、治理能力。當前,海南正在加快建設自貿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貿港,無論是公共服務的改善,還是營商環境的優化,抑或社會活力的激發,都對社會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我們責無旁貸,必須在社會治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上下功夫,要深刻剖析自身問題、短板,認真學習上海先進經驗,積極運用現代科技,不斷推動社會治理邁向更高臺階,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加快構建海南全島“城市大腦”,有效推進“智慧海南”建設。
相關報道》》》
海南黨政代表團浙滬行| 利用先進信息技術 推進“智慧海南”建設
相關評論》》》
海南黨政代表團浙滬考察啟示一:踐行“兩山理論” 建好“百鎮千村”
責任編輯:韓慧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