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宣布了一件大事 :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海南省委迅速組織11個考察團分赴全國1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考察學習,并及時總結經驗,以求充分借鑒,建設體現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符合海南發展定位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融會貫通學經驗,凝心聚力謀開放,南海網特別推出專欄“自貿區(港)專報”,及時報道海南探索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的進展,并集納國內11個自貿區和國際自貿港的相關新聞,助力海南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
掛牌一年,引進近1500名外籍人才,湖北自貿試驗區如何念好“人才經”?
創新舉措“引進來”
優化服務“留下來”
海南日報特派記者 齊松梅
自貿試驗區的發展,必然要大力開拓國際市場。這就需要引進大量的外籍人才,對標國際標準,重構產品的研發、生產、管理體系。
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湖北自貿試驗區)地處內陸,在吸引外籍人才方面本缺乏優勢。然而,近年來它對外籍人才的吸引力卻大幅提升。那么它是如何“破題”的?
“在日益升級的人才爭奪戰中,要將這些‘高精尖缺’外籍人才引進來,首先要給引才政策加碼。”湖北省自貿辦制度創新處處長方家文介紹,為吸引來更多的外籍人才,湖北自貿試驗區自掛牌以來,相繼推出了放寬外國留學人員在自貿試驗區工作許可條件、實施外籍人才口岸簽證政策、簽發外國留學生在自貿試驗區創新創業居留許可、允許外籍人才多崗位兼職、設立“外籍高層次人才申請永久居留直通車”等一系列創新舉措。
眾所周知,一些人才由于其外籍身份,在國內工作生活往往會遇到一些不便——護照須每年續簽,日常生活中辦事手續也比較麻煩。針對這些情況,武漢市日前制定出臺《武漢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推薦外籍高層次人才申請在華永久居留的辦法(試行)》。外籍高層次人才在獲得人才資質認證后,只需憑護照、簽證等相關身份證明,而無需再提交收入證明、繳稅證明、學歷證明、無犯罪記錄證明等文件,即可申辦中國“綠卡”。相關部門將在收到申請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核,通過公示后將為其辦理。這項政策讓外籍高層次人才能在較短時間內取得在華永久居留權,全身心投入到干事創業中。
在這些好政策的引領下,外籍人才紛至沓來。據了解,湖北自貿試驗區掛牌一年來,武漢自貿片區已經聚集了2名諾貝爾獎得主、47名中外院士、392名國家“千人計劃”專家、1477名“3551光谷人才計劃”各類人才;襄陽自貿片區已吸引了100多個高層次人才團隊,全市100多家重點企業與300多名專家教授聯合攻關170多個重大項目;宜昌自貿片區僅去年就與31位海外高層次人才簽訂意向協議,引進了40名政產學研合作型人才合作建設院士專家工作站。這其中,有近1500人是外籍人才。
好政策將外籍人才吸引至湖北自貿試驗區,那留住人才靠什么?
5月17日,記者在位于武漢自貿片區的東湖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二樓看到了幾個特殊的窗口——外國人服務單一窗口。
該“單一窗口”的服務職能原分屬招才、公安、外專、商務、出入境檢驗檢疫5個部門。設立這一窗口后,各部門的派駐服務、派員聯辦、授權聯辦實現了“網下變網上、集合變集成”,外籍人員只需通過“單一窗口”即可辦理全部證件業務。
“外國人服務單一窗口的設立可以讓外籍人員辦理證件業務由跑5次變為跑1次。”東湖高新區公安分局出入境管理大隊警官羅微觀說,接下來,該高新區還將繼續深化改革、大膽創新,為外籍人才提供更貼心便捷的服務,讓他們留下來,在湖北自貿試驗區安心踏實地干事創業。
(本報武漢5月22日電)
數說
湖北自貿試驗區
截至目前,湖北省向自貿試驗區下放第一批省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61項,基本實現“辦事不出自貿試驗區”。
截至今年4月
武漢自貿片區聚集諾貝爾獎得主2名,中外院士47名,國家“千人計劃”專家392名
“3551光谷人才計劃”各類人才1477名
2017年4月至2017年底
武漢、襄陽、宜昌3個自貿片區新登記
內資企業758家,注冊資本189.25億元
外商投資企業78家,注冊資本9.73億美元
私營企業7202家,注冊資本937.01億元人民幣
數據整理/本報特派記者 陳蔚林
制圖/楊薇
責任編輯:張紅霞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