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宣布了一件大事 :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海南省委迅速組織11個考察團分赴全國1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考察學習,并及時總結經驗,以求充分借鑒,建設體現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符合海南發展定位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融會貫通學經驗,凝心聚力謀開放,南海網特別推出專欄“自貿區(港)專報”,及時報道海南探索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的進展,并集納國內11個自貿區和國際自貿港的相關新聞,助力海南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
重慶工商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重慶自貿區綜合研究院院長楊柏:
以問題為導向探索自貿區建設之路
重慶豬八戒網集中力量打造人才交互平臺,目前已聚集來自25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1300萬服務商和700萬中小微企業雇主。本報特派記者 張杰 攝
■ 本報特派記者 林詩婷 梁振君 劉笑非 梁君窮 李冰
“經過一年多的建設,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雖取得一系列顯著的成效,但尚處在起步和摸索階段,面臨著國際人才匱乏、改革系統集成不足、營商環境仍存差距等主要難題,亟待進一步改革創新。”5月15日,重慶工商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重慶自貿區綜合研究院院長楊柏在接受海南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要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探索自貿區建設之路,推進當地經濟發展模式向高質量模式轉變。
重慶自貿區加快建設步伐,截至2018年2月,已完成《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涉及試點任務的80%左右,市場機制體制改革步伐加快,促進城市轉型發展。
“大規模的制度創新,也使得制度創新的風險快速集聚,由于制度效應的發揮具有滯后性,制度創新所帶來的風險仍需要得到實踐的進一步檢驗和測試。”楊柏坦言,重慶在“放管服”改革、投資貿易便利化、法治化建設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在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等方面仍需加強,亟待結合具體實際,在加速自貿區成功經驗的推廣與復制的同時,實現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等營商環境創新改革。
高素質人才,是推動持續創新的根本。去年12月,為加快自貿區建設,重慶出臺了《促進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人才發展的若干措施(試行)》,以多樣化方式吸引高層次、國際化、專業化人才。在楊柏看來,政策紅利進一步釋放,尚需要時間與努力,“目前重慶也面臨著高層次人才匱乏等現實難題,專業人才集聚效應尚未顯現,需要進一步優化人才政策、創新創業激勵政策,以專業化人才集聚力量,推動經濟建設發展邁入新臺階。”
此外,楊柏對自貿區改革系統集成性還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在自貿區建設過程中,多式聯運的對接、物流分撥體系建設、區域協同發展,以及集航空、鐵路、內河港于一體的交通樞紐強化建設等方面,如果系統集成不足,將會影響制度創新效應的發揮。”
對此,楊柏建議,一方面,需從頂層設計、制度創新、試點政策等著手,推動通道建設、開放平臺體系建設和區域協同發展等方面制度創新的系統集成;另一方面,還應加強部門之間的創新協同合作,打破交流合作壁壘,形成制度創新合力,實現聚力效果。(本報重慶5月21日電)
責任編輯:張紅霞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