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宣布了一件大事 :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海南省委迅速組織11個考察團分赴全國1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考察學習,并及時總結經驗,以求充分借鑒,建設體現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符合海南發展定位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融會貫通學經驗,凝心聚力謀開放,南海網特別推出專欄“自貿區(港)專報”,及時報道海南探索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的進展,并集納國內11個自貿區和國際自貿港的相關新聞,助力海南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
促投資、優產業、強監管,重慶自貿區多措并舉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引源聚力打造內陸開放高地
海南日報特派記者 林詩婷 梁振君 劉笑非 梁君窮 李冰
“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以國家戰略為遵循,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可復制可推廣為要求,積極推進項目落地,以個性化探索為著力點,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顯著提升,產業聚集效應初步顯現,為促進重慶發展提質增效打造更為開放的平臺。”重慶市自貿辦副主任付嘉康說。
重慶市啟動建設自貿區一年多來,積極發揮其“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的區位優勢,以打造國際物流大通道、探索陸上貿易規則為突破口,加強對外交流與聯結,因地制宜推動新方法、新舉措落地,促進投資貿易便利、高端產業集聚、監管高效便捷、金融服務完善、法治環境規范、輻射帶動作用突出等,積極建設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和口岸高地,加快建設成為內陸開放高地和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
激活動力:促進投資貿易便利
在重慶自貿區建設推進過程中,如何加強體制機制創新、提升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激發經濟發展活力,成為當時的重要思考。
聚焦痛點難點,改革先行先試,一系列創新舉措穩步推進:重慶全面實施自貿區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管理,外資項目備案實現立等可取,覆蓋率達到100%;開出全球第一份跨境鐵路聯運提單及跟單國際信用證,積極探索國際陸上貿易規則;全面實施海關通關一體化改革,上線運行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口岸通關時間壓縮三分之一;通關建設持續發力,實現“線上預約、指令對碰、聯合查驗、一次結費、一次放行”,企業業務協調時間節省一半以上……
“我們創新實施商事主體注冊登記‘五辦’制度,包括網上辦、馬上辦、隨地辦、輔導辦、幫你辦;試點基層‘注冊官’制度;全面實施涉稅事項‘最多跑一次’‘全程網上辦’,大幅優化營商環境。”重慶市自貿辦統籌指導處副處長梁明說。
“發展貿易,單靠企業力量是不夠的,需要政企聯動、多方合作。”重慶泓藝九洲國際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航說,在保稅、通關等方面的自貿區政策帶動下,該公司在中西部率先發展“保稅+文化貿易”,自去年5月正式運營以來,文化貿易進出口額達5000萬元,促進國內外文化交流與合作。
發揮合力:吸引新興產業集聚
今年4月,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所發布的《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報告(2017年)》顯示,重慶信息化發展總體水平位居全國前列,其中,信息服務應用指數、產業數字化指數、信息基礎設施發展指數3項指標位列全國前十名榜單。
“隨著重慶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制度創新力度不斷加強、人才吸引力不斷增強,為新興產業打造快速發展平臺,進一步激發了高端產業發展活力。”在豬八戒網聯合創始人、副總裁劉川郁看來,重慶新興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是在情理之中。
在自貿區建設的推動下,重慶積極推進政策制度創新,優化營商服務環境,增強優質企業、優質人才吸引力;同時,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以開放思維探索市場化運作,采取訂單招商、專業招商、精準招商、金融支持招商等方式,推進阿里巴巴、京東公司、小米科技、中電光谷等一系列優質項目落地,產業涵蓋貿易、金融、信息服務、專業服務、電子商務、科研等類別,有力優化了城市產業格局。
更多的改革舉措還不止于此。近日,重慶市政府再出新政策,發布《關于加快總部經濟發展的意見》,以自貿區建設為契機,通過加強政策、用地、融資、人才等方面支持,引進一批國內外知名總部企業,培育一批本土總部企業,建設一批總部企業集聚區,打造一批億元稅收總部樓宇,推進內陸開放高地和長江地區現代商貿中心建設。
持續發力:推進監管高效便捷
重慶兩江新區是繼上海浦東新區和天津濱海新區之后由國務院直接批復的第三個國家級新區,也是我國內陸地區第一個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更是重慶自貿區的核心區。
5月14日,在重慶市兩江新區政務中心的一臺電腦終端設備上,記者輕點屏幕,進入重慶自貿區區域識別系統。該系統將以電子地圖為載體,提供面向政府管理和公眾服務的自貿區范圍查詢、自貿區區域識別兩大功能。此外,該系統還能通過與兩江新區網申平臺進行雙向鏈接,聯動網上快速注冊登記功能。
“目前兩江新區市場主體約7萬戶,其中自貿區市場主體達1.5萬戶,借助‘互聯網+’技術,打造信息化系統平臺,將有助于實現自貿區市場主體注冊登記、事中事后監管、優惠政策等方面的管理和落實。”重慶市兩江新區市場監管局信息中心主任朱蒂斯說。
據悉,重慶兩江新區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大部制”整合機構,率先推進工商、質監、食藥監、物價、旅游等5大職能部門整合,組建兩江新區市場監管局,并陸續承接物價行政管理職能和旅游監督管理職能,對市場進行綜合管理。
改革后,內部機構由原來的30個減少到10個,精簡了67%;人員編制減少至162人,精簡了16%。
百余人的市場監管隊伍如何有效管理上萬家企業?“通過改革監管機制,我們將60%人員下沉到基層監管所和執法支隊。同時,我們通過實施分類監管,將市場主體分類管理,打造以信息公示、信用監督為核心的新型監管體系。”朱蒂斯說。
與此同時,重慶通過建章立制,完善組織架構,推進自貿區建設高效規范運行。“通過組建‘1+5+1’的市級自貿試驗區管理組織架構,以1個自貿試驗區工作領導小組,投資、貿易、金融、事中事后監管、法制保障等5個工作推進組,以及1個市自貿試驗區工作辦公室,全方位推進自貿區建設。”重慶市自貿辦主要負責人說。
(本報重慶5月21日電)
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
概況
2017年4月1日
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
實施范圍119.98平方公里
涵蓋3個片區
兩江片區66.29平方公里(含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
西永片區22.81平方公里(含重慶西永綜合保稅區、重慶鐵路保稅物流中心〔B型〕)
果園港片區30.88平方公里
架構
即
組建“1+5+1”
市級自貿試驗區管理組織架構
1個自貿試驗區工作領導小組
投資、貿易、金融、事中事后監管、法制保障等5個工作推進組
1個市自貿試驗區工作辦公室
產業
重點發展先進制造、現代物流、國際商貿、金融服務、專業服務、信息服務、文化旅游等七大產業集群,重點集聚總部產業和新興產業
制圖/張昕
責任編輯:張紅霞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