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2018-2025年)》引起全省各界人士廣泛熱議
拿出最大誠意 招攬天下英才
海南日報記者 王玉潔 陳蔚林 劉操 尤夢瑜
開放的海南誠摯邀請國內外優秀人才加入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
今天晚上7點半,我省召開《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2018-2025年)》新聞發布會,向關注支持海南建設發展的各界人士送上熱騰騰的招賢納士之舉。
海南招攬人才的誠意引起全省各界人士廣泛熱議。一個半小時的新聞發布會,干貨滿滿,30條引進人才舉措十分實在,信息量大、含金量高,對大家密切關注的人才實現人生價值的平臺、人才落戶、人才引進和培養、人才購房政策、人才子女入學和醫療保障、國際人才的吸引和使用等內容給予了具體規定。
不少關注這一重大利好政策的各界人士注意到,《行動計劃》設定了兩個發展階段,一是爭取到2020年,吸引各類人才20萬人左右,二是爭取到2025年,實現“百萬人才進海南”目標。
“事業因人才而興、人才因事業而聚。全國各大城市都把人才作為競爭的最寶貴財富,海南發布含金量很高的政策吸引優秀人才,不僅體現了省委、省政府的決心,更是一項務實之舉。”瓊臺師范學院黨委書記李湖表示,他們將積極響應、堅決貫徹省委決策部署,計劃圍繞與產業需求相匹配的學科、專業,于近期引進54名高層次人才。
對于引進的高層次人才,瓊臺師范學院也將給博士以上學歷人才40萬元以上安家費和科研啟動資金,給正高專業技術職稱人才70萬元以上安家費和科研啟動資金,并對杰出人才、領軍人才、大師級人才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給予他們更加優厚的安家與科研資金待遇,竭力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干事創業環境,真正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企業是人才需求最多的用人主體,能否助力百萬人才進海南,也要看企業的崗位需求有多少。大家注意到,《行動計劃》第一條就提到要積極推動我省六類重點產業園區開發建設,通過綜合招商、項目帶動、團隊引進,大力集聚一定規模良好成長性的企業,通過各類園區、企業、創新基地等載體集聚人才。
對此,海口國家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李冬青認為這對園區的引進人才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當前園區引進人才思路之一就是以企業為主,借助產業發展招才引智,其次便要通過招商引才,其三便要通過搭建人才共享平臺聚才,不斷為人才營造溫馨的營商環境,建設園區高素質產業人才體系。”緊接著,他們還將舉辦不同層次人才專場招聘會,為企業靶向招才。
建立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新型研發機構等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建立國家熱帶農業科學中心,航天領域重大科技創新基地……一系列創新平臺載體的建設,是要集聚創新型高層次人才及其團隊來瓊,這讓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院長王慶煌從中看到了《行動計劃》為熱科院創新人才發展帶來的重大機遇,“我們將持續加大人才引進、培養力度,通過設立‘候鳥’人才工作站等方式,營造包容創新的研究氛圍,支持各類優秀人才在參與海南建設發展中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有所成’。”
“《行動計劃》既為優秀青年人才來瓊居住和工作制訂了具體、實在的支持政策,也為‘候鳥’量身制訂了‘銀發精英’等人才引進計劃,這讓人才不用擔心來了沒房住、不用擔心買不了房、買不起房。”從事京劇專業40多年的國家一級演員、海南“候鳥”人才黃晶華看到了海南拿出的最大誠意、真金白銀的舉措,她表示愿意邀請更多“候鳥”人才投身海南建設發展,也要發揚所長為海南文化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海南建設自貿區(港),需要大批國際人才的參與,《行動計劃》特別提出要積極鼓勵引進境外優質教育資源、知名培訓機構,來瓊舉辦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培養培訓國際化人才。
省教育廳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處長張超說,海南正布局高新技術產業,這需要高校盡快培養和輸送更多具有國際視野的高層次人才,省教育廳正在積極主動地與中國傳媒大學等國內一流高校達成合作,并借它們之力引進境外優質教育資源,“隨著《行動計劃》的實施,國內外高層次人才將源源不斷涌入海南,我省還需下大力氣解決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問題,確保高層次人才子女接受良好教育。”
浩瀚南海,有容乃大;蓬勃海南,倚才而興。一個更加開放的海南,正以更開闊的胸襟迎接各類人才的到來。
(本報海口5月13日訊)
責任編輯:謝軍輝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