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宣布了一件大事 :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海南省委迅速組織11個考察團分赴全國1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考察學習,并及時總結經驗,以求充分借鑒,建設體現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符合海南發展定位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融會貫通學經驗,凝心聚力謀開放,南海網特別推出專欄“自貿區專報”,及時報道海南探索建設自貿區、自貿港的進展,并集納國內11個自貿區和國際自貿港的相關新聞,助力海南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
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大連片區轉變政府管理服務方式——
精誠做好“三化”服務 全面提升營商環境
5月9日,高空俯瞰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大連片區大連港。本報特派記者張茂攝
海南日報特派記者劉操 郭萃 郭景水 李磊
“隨著自貿區掛牌成立,一系列提高通關效率的創新制度陸續出臺,讓食品貨物流轉速度大幅提升,給我們企業節省了時間。”5月9日上午,在大連港毅都冷鏈二期項目場地內,大連忠進國際貨運有限公司報關員喬彥峰僅用10分鐘就完成了一批澳洲進口凍羊肉的通關檢查,他對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大連片區(以下簡稱自貿區大連片區)貿易便利化創新舉措贊不絕口。
自貿區大連片區掛牌一年多時間,構建政府管理新體制、實施投資體系新規則、打造貿易競爭新優勢、探索金融開放新模式、開拓結構調整新路徑、搭建“一帶一路”新平臺,投資自由化、貿易便利化、金融國際化改革成果初顯,吸引外商投資19.8億美元,企業進出口貿易額實現1461億元,新注冊企業7154家。
推進投資自由化 銜接國際通行規則
5月8日下午,大連一家外貿企業負責人朱天宇來到自貿區大連片區綜合服務大廳,辦理企業注冊手續。“以前需要挨個窗口遞材料,現在一個窗口就能辦;以前需要三天辦完的手續,現在只需一天,真是太便捷了!”窗口的辦事效率讓朱天宇贊不絕口。
朱天宇口中的“一個窗口”是指行政服務“單一窗口”。去年6月,自貿區大連片區綜合服務大廳在東北率先推行行政服務“單一窗口”制度,取消各職能部門窗口,只設統一接辦的綜合窗口,涉及企業的246項行政服務事項均可在一個窗口辦理完成。
加快簡政放權的腳步,自貿區大連片區掛牌一年多來,制定了一批管長遠的改革保障措施,首創企業注冊微信核名制度,實現企業注冊“最多跑一次”。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7年版)》,對境外投資一般項目實行備案制。實行企業登記簡易注銷制度,企業注銷審批時間壓縮三分之二。如今,在自貿區大連片區注冊企業一個工作日即可完成,其他審批事項辦理完成時間一律壓縮到法定時限的40%。
大連市自貿辦專職副主任李漢國介紹,過去一年多來,自貿區大連片區研發了全國首個智能出口退稅綜合服務平臺,退稅效率提升47%,相繼取消調整了1626項市級行政審批事項。
在自貿區大連片區綜合服務大廳負責人趙英虎看來,解決企業“辦事難”問題,關鍵要看是以方便企業為出發點還是以方便行政機關內部管理為出發點。如果站在企業的角度去思考,所有問題都可迎刃而解。作為自由貿易試驗區,就是要按照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的目標塑造全程透明的一流營商環境。
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自貿區大連片區還把創新創業作為帶動產業升級的重要引擎。5月8日,在日前成立的自貿區大連片區國際雙創園暨東北亞青年培訓基地內,大連雙D高科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創業中心副主任王寵表示,雙創園通過對科技、金融、貿易、產業進行高效整合,形成從創客空間,到孵化器、加速器,再到產業園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為東北亞創業青年提供幫助。
王寵舉例說:“以前企業聘請外籍員工,由于國籍原因外籍員工在國內停留時間受限,影響了用人效率,自貿區新政策出臺后,外籍高層次人才可申請辦理外國人永久居留證,大大方便了企業引進人才。”
強化功能集成 優化貿易便利化服務模式
5月9日,在自貿區大連片區建設的核心承載區大連港內,車來船往,一派繁忙。去年以來,大連港結合自貿區政策優勢,大力推進港口保稅和國際中轉等相關業務,港口作為對外開放窗口的影響力進一步增強。
“通過貿易便利化增添了老工業基地對外開放的新動能。”李漢國表示,自去年4月10日揭牌以來,自貿區大連片區推出了一批具有大連特點的制度創新成果,在通關、檢驗、外匯、退稅等多個方面形成了63項貿易便利化措施。
自貿區大連片區通關流程進一步簡化,實現“提前申報、無紙化報關、貨到自動驗放”,80%檢驗項目實現網絡報關報檢即審即放,通關成本平均降低10%,國際貿易線下手續時間縮減三分之一;形成了“海關歸類智能導航”“三互大通關”、保稅混礦監管、進境糧食全流程監管、服務貿易在線退稅、進出口貨物通關“英特爾模式”等全國首創的制度創新經驗。
英特爾大連公司對物流的要求極為嚴苛。大連海關結合企業需求,疊加利用“分送集報”“保稅貨物區域結轉”“自行運輸”及“先入區、后報關”等創新監管制度,打造英特爾“通關高速路”,該公司進口貨物從飛機抵港到抵達工廠耗時僅2個多小時。
記者獲悉,大連海關作為海關總署有關工作試點單位,目前正積極探索構建“海關歸類智能導航”服務體系,并為自貿區大連片區量身打造“智能導航自貿區企業專用申報通道”,該系統建立的智能導航數據庫,覆蓋大連關區95%以上進出口商品,通過打造便捷查詢引擎、搭建智能申報平臺,全面提升海關關區歸類統一執法和企業合規申報水平,極大地縮短企業通關時間,使口岸競爭力和吸引力更加顯著。
大膽改革創新 構筑服務實體經濟金融體系
5月8日下午,在自貿區大連片區綜合服務大廳,前來辦理業務的企業工作人員高恒正在開立企業一般戶,同時開設網銀,大約不到一小時,他便辦理完所有的業務,“這要在以前,沒有3個工作日肯定是辦不完的,通過自貿金融在線服務平臺辦業務,方便多了。”
高恒所說的“自貿金融在線服務平臺”是自貿區大連片區圍繞服務實體經濟的目標探索推出的金融創新舉措:新注冊企業的人民幣結算賬戶開立業務和機構信用代碼證辦理業務,在審批要件齊全、合法的前提下,立等可取。
“以往企業在辦理人民幣結算賬戶開立業務時,需首先向商業銀行提交營業執照、法人身份證并填寫申請書,商業銀行核查后將材料由專人報送至當地中國人民銀行,中國人民銀行進行審核。辦理機構信用代碼證時,也需經過向開戶行申請、人工報送材料、中國人民銀行核準等步驟。”中國建設銀行大連自貿大廈支行行長李世龍告訴記者,自貿金融在線服務平臺上線后,這些流程中涉及的企業基礎信息、申請信息、審核信息、辦理結果等,都可通過網絡平臺實時在線查詢。目前,企業只需填一次申請、準備一次材料,就可辦結這兩項業務。
自貿區大連片區掛牌以來,深入推進金融改革創新,加快完善金融服務體系。李漢國介紹,為服務實體經濟,自貿區大連片區著力構建金融支持政策體系,支持保險機構和保險資金服務自貿區建設,推出跨境電子商務貿易融資便利化10項措施。目前,自貿區大連片區多家商業銀行推出了跨境金融產品,建立了企業“走出去”金融業務平臺,幫助企業申請低成本境外資金。
日趨完善的國際金融服務體系為自貿區大連片區企業投資發展帶來活力。截至4月18日,自貿區大連片區新注冊企業7154家,其中從事國際貿易的企業占到70%以上,注冊資本近946億元;外資企業109家,注冊資本6.4億美元;注冊資本超億元企業達191家;吸引200余家金融及融資服務類機構入駐。
(本報大連5月13日電)
責任編輯:謝軍輝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