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宣布了一件大事 :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海南省委迅速組織11個考察團分赴全國1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考察學習,并及時總結經驗,以求充分借鑒,建設體現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符合海南發展定位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融會貫通學經驗,凝心聚力謀開放,南海網即日起特別推出專欄“自貿區專報”,及時報道海南探索建設自貿區、自貿港的進展,并集納國內11個自貿區和國際自貿港的相關新聞,助力海南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
中國(廣東)自貿區廣州南沙新區片區平均每3天推出一項改革創新舉措
不是政策“洼地”,而是創新“高地”
廣州港南沙汽車碼頭年均進出港內外貿汽車高達百萬輛。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 陳若龍 攝
海南日報特派記者金昌波郭 暢
廣州市南沙區,位于珠江入海口,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廣州南沙新區片區就位于此。
自2015年掛牌成立來,南沙自貿區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速度,加快融入全球化市場的開放進程。特別是形成376項改革創新成果,平均每3天推出一項改革創新舉措,其中19項在全國復制推廣,90項在廣東全省復制推廣。連日來,本報記者深入南沙自貿區進行采訪。
3年來,南沙自貿區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探索新途徑,也為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提供了許多可借鑒的經驗。
推動貿易便利化 國內外名企紛至沓來
集裝箱密集地分列排布在碼頭,貨車往來其間,郵輪滿載著貨物駛向海天相接的地平線。這是5月4日,記者在南沙港看到的繁榮景象。
3年間,往返于南沙港的貨輪船只,帶動了南沙自貿區外貿進出口年均增長14.5%,從2014年的1291.4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1951.7億元。
外貿新業態的迅猛發展,得益于南沙自貿區推動貿易便利化改革創新。作為國家級新區和自由貿易試驗區,南沙致力于開放創新,不斷優化營商環境。
——以負面清單管理為核心的投資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近年來,先后推出了“一口受理、多證聯辦”、“一照一碼”、“人工智能+機器人”全程電子化登記等商事制度改革。實現“二十證六章”,辦理營業執照便利度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不斷深化“證照分離”改革,大力推動“照后減證”,開啟商事服務“香港通”,通過推進“境外營商通”,將商事服務窗口從港澳延伸至美國、英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
——以“智慧口岸”為重點的貿易便利化改革形成示范。啟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標準版推廣應用;在全國率先推出并實施了“互聯網+易通關”;構建全國首個進出口商品全球溯源體系。
——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導向的政府職能轉變加快推進。自貿區行政審批局成立,實現審批事項76大項143子項“一顆印章管審批”。創新企業投資類建設工程項目審批服務模式,由88個工作日壓縮為25-45個工作日內完成。
——以國際化、便利化為特色的法律服務體系逐步完善。設立廣州海事法院自貿區巡回法庭,組建國際航運、金融、知識產權等專業仲裁機構,在南沙國際仲裁中心同步運行粵港澳三大庭審模式。
“自貿區不是政策洼地,而是制度創新‘實驗田’。”廣州市南沙區自貿辦副主任周海表示。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了國內外企業紛紛落戶:僅去年一年,這里新設企業超2.2萬家,新引進匯豐、中國人壽等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33個。
廣納四方英才 培育創新創業熱土
對高端領軍人才給予200萬元——1000萬元安家補貼,對新引進人才發放住房補貼,專項政策精準支持教育、衛生、航運專業人才和南沙專才、工匠,加大人才公寓建設力度,探索試點共有產權住房……這些充滿“誘惑力”的信息,傳遞了南沙區廣攬英才的決心和誠意。
近年來,南沙區緊緊圍繞全國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的定位要求,突出“粵港澳人才合作”特色,加快確定人才優先發展的戰略布局,以創新為主線,在政策創新、平臺搭建、服務保障等方面下功夫,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地。
南沙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劉慶義說,為加快各類人才集聚,率先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優勢,南沙區研究制定了有關方案,于今年4月正式啟動兌現。
“除了給予安家補貼,我們還對每年在南沙工作3個月以上的短期創新人才,按天給予補貼;短期創新人才在南沙購買自住用房,還將追加補貼額;為高端領軍人才配備‘高端人才卡’,提供醫療、通關、住房、入戶、子女教育等12項便利化服務。”劉慶義說。
那么,隨著大型企業不斷進駐南沙區,各類人才的居住需求如何滿足?
今年3月,南沙區正式出臺的《廣州南沙新區(自貿片區)集聚人才創新發展若干措施實施細則》,明晰了南沙區人才公寓的分配標準、申請程序、租金價格,高端領軍人才可申請100-200平方米的人才公寓。
“下一步,南沙還將結合實際需求,繼續建設人才公寓。”南沙區國土資源和規劃局局長吳超表示。
同時,借鑒北京、上海等地的成功經驗、成熟做法,南沙區加快探索研究出臺《廣州南沙新區試點共有產權住房管理暫行辦法》,并初步確定了試點項目,計劃今年內推出約300套共有產權住房。吳超介紹,今后,南沙區將形成商品房、人才公寓、共有產權住房、公共租賃住房、市場租賃住房五種并存的住房類型,基本形成“租購并舉”的住房保障體系。
推動新興產業發展 打造現代產業新高地
來到廣州港南沙汽車碼頭,映入眼簾的是巨大的停車場與海港碼頭。“南沙口岸碼頭拆箱、倉儲一體化管理,商品車輛安全性得到了保障;報關報檢通關速度快、效率高,一般5天就能拿到關單、商檢單等車輛全部手續。”南沙自貿區內平行進口車經銷商之一、廣爵汽車總經理劉耀輝介紹說。
近年來,南沙自貿區加快引進培育創新型產業,著力打造現代產業新高地。
為促進平行汽車進口業務發展,南沙建立市區兩級協調工作小組,貫穿通關通檢等平行汽車進口全流程;動態調整試點企業名單,推動成立平行進口專業委員會。依托檢驗檢疫“智檢口岸”開發了進口汽車質量溯源功能模塊;搭建了南沙汽車平行進口服務平臺,為每一輛平行進口汽車從通關、商檢、銷售、維修等環節建立汽車的生命周期信息檔案。
截至今年3月底,通過南沙汽車口岸開展平行汽車進口業務企業上升到114家,成為全國平行進口汽車第二大口岸。
此外,南沙區還以廣州建設國際科技創新樞紐為契機,發揮自貿區、自主創新示范區“雙自”聯動優勢,加快推動新興產業發展,催生一批特色科技創新產業——
融資租賃、航運金融、供應鏈金融、股權投資、跨境金融等特色金融迅速發展,集聚金融類金融機構3770多家,比自貿區掛牌前增加30倍,持牌法人金融機構(11家)占廣州市的1/5;現有融資租賃企業704家,累計業務合同余額超1700億元,成為華南地區最大的飛機租賃集聚地;國際金融論壇(IFF)永久會址已落戶,加快建設全國首個國際金融島;開展貿易融資項下跨境資產轉讓、跨境人民幣直貸等多項跨境金融創新試點,發行自貿區內首例熊貓債和華南地區首單綠色債券,探索本外幣賬戶管理創新,正在積極申報以碳排放為首個交易品種的創新型期貨交易所。
南沙自貿區自貿辦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經過多年發展,南沙區已形成千億級汽車產業集群、千億融資租賃產業集群,以及修造船、裝備制造、航運物流等臨港產業集群。
(海南日報廣州5月6日電)
責任編輯:張紅霞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