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公安:櫛風沐雨三十載 亮劍忠誠護航程
海南公安筑牢忠誠警魂鍛造護航平安鐵軍。本版圖片均由省公安廳提供
海南日報記者良子 特約記者宋洪濤 通訊員陳煒森 田和新
春夏交替,滿目芳菲。4月的海南,迎來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激蕩人心的時刻。
30年沐風櫛雨,30年勵精圖治,作為經濟建設的保衛者和護航員,海南公安挾風裹電,一路征塵,赫然站在一個欣慰與激勵同在、輝煌與使命共擔的歷史交匯點。
面對深化改革開放浪潮,海南公安如何與時俱進,肩負起神圣的新使命!
“以群眾需求引導大平安,以法治建設推動大平安,凝聚合力攜手共創平安島。”副省長、省公安廳廳長范華平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擲地有聲。
1988年4月,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正式批準設立海南省,劃定海南島為經濟特區。同年5月6日,海南省公安廳正式成立。
改革春風從此在蔚藍南海蕩漾,海島發展翻開嶄新篇章,海南公安迎來歷史機遇。在“闖海南”的聲聲呼喚中,外來人口大量涌入,治安形勢復雜嚴峻,社會大局穩定面臨諸多考驗。
面對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海南公安迎難而上,銳意探索,不斷推出強化公安行政管理、創新勤務模式、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和科技強警戰略等舉措,深入開展緝槍治爆,全力展開網上追逃,重兵圍剿經濟犯罪,以凌厲攻勢啟動禁毒會戰……
一項項改革新政出臺,一波波集中整治展開,海南公安夙興夜寐,馬不停蹄。
風云激蕩三十年,臥薪嘗膽未曾閑。在黨中央的關懷下,在公安部和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海南公安始終牢牢把握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總任務,聚焦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總目標,傳承敢為人先的特區精神,秉持一腔忠誠,披堅執銳除黑惡,所向披靡斬荊棘,竭誠盡職為特區建設保駕護航,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創新發展之路。
時光駐足今日,海南已經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窗口和現代化建設示范區。而海南公安一路護衛,忠誠不改,履職盡責,亮點迭出。
站在重要的歷史節點上出征,把握機緣,信心倍增。歷史將看到,深化改革開放之路上,必定有海南公安挺拔巍峨的身影。
向毒品宣戰誓護海南藍天凈土。
強共建共治共享管理 匯全警之力建和諧社會
4月18日,國家移民管理局向全世界宣布,經國務院批準,自5月1日起在海南省實施59國人員入境旅游免簽政策。
讓世界“看見”海南,讓海南更“觸手可及”。海南公安用擴大開放的“禮包”為而立之年的海南隆重慶生,生機盎然的瓊州大地將以最燦爛的笑容迎接八方賓客。
回溯以往,這座美麗的海島已經走過一段不平凡的旅程,海南公安始終陪伴左右,永遠用最堅定決心、最嚴整的陣容、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服務護航特區改革開放發展。
在海南改革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海南公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不曾有片刻懈怠的勤勉,擎一腔至誠,掬一捧真情,把安康與幸福送到百姓的心坎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建立旅游環境警務新機制,創新“路長制”警務新模式,打造數據警務讓群眾“只跑一次”,全面落實戶籍改革新政,推出不見面審批,邊檢試水境外游艇自由行,改革駕駛人培訓考試制度……一大批便民利民措施,在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和群眾期待中落地生根。
從接處警環節開始,到現場執法、調查取證、辦案區辦案,最后到案件終結,執法全流程記錄機制全面運行,海南公安以規范執法贏得人民口碑、增強社會公信。
近年來,省公安廳黨委提出打造博鰲亞洲論壇現代化警衛安保示范基地、創建海南警務信息智能島和海南平安島的“一地兩島”警務戰略,為百姓安居樂業、康寧幸福再啟征程。
耕種得時,歲稔有望。海南百姓在公安機關的自我變革和不斷進取中屢獲實惠,幸福的笑靨綻放在見證滄桑巨變的海南人臉上。
椰風海韻,云飛潮涌。穿越30年風浪海嘯的海南公安再一次集結鳴笛,揚帆遠航。
新航程新使命,海南公安將繼續堅持“一地兩島”警務戰略,樹立筑牢防范基礎、提升管控水平、增強打擊能力、踐行服務宗旨的理念,明確向改革要警力、向科技要警力、向提升素質要警力、向整合資源要警力的路徑,大力實施改革創新、科技智能、基層基礎和隊伍建設四大工程,續寫“法治海南”“平安海南”“美麗海南”新篇章。
科技支撐信息主導 打造海南智慧公安
在省會海口,一場以打造數據警務、建設智慧公安為目標的信息化建設正如椰城木棉滿眼橙紅,令人欣然。
海口市公安局共有行政審批事項124項,目前已通過互聯網全部公布這些事項的辦事指南,并已有90%可實現網上預約。為進一步便民利民,該局推出“椰城警民通APP”便民網絡平臺,實施69項行政審批事項可全程不見面審批,可實現一鍵挪車、共享汽車、電動車網上辦牌等業務,竭誠服務群眾。
近年來,海口警方整合一批以“天網”大數據視頻實戰平臺為代表的應用系統,開發了視頻指揮、人臉識別和卡口管理功能模塊,匯聚110余億條主要維度的各類數據,在實戰中發揮了積極效能,使平安建設如虎添翼。
去年,海口立刑事案件萬余起,同比下降21.3%,破案數同比上升11.6%,破案率同比上升15.8%,出現了“一降兩升”的良好態勢,嚴重暴力犯罪案件大幅下降,“兩搶”案件日均不到2起,命案全破,命案數同比下降35.7%,為10年來最低。
以僅占全省約三成的警力,承擔全省四成多的偵查破案和安保任務,這一切平安成果和數據的刷新,在相當程度得益于公安信息化的強力支撐和科學運用。
海口警方的信息化建設只是全省此項工作的一個縮影。
昌江黎族自治縣公安機關不斷強化“大合成”作戰機制創新舉措,有效驅動警務整體效能提升,特別是打通服務聯系群眾“最后一公里”工作機制,讓服務群眾“零距離”。
三亞市公安機關創建旅游警務新機制,在全國率先成立旅游警察支隊,重拳治理旅游市場亂象,讓群眾有更多安全感與獲得感。基礎扎實方能穩固,機制先進方能高效,科技信息化的投入則讓警務更加智慧。海南公安機關大力實施公安大數據戰略,著力打造數據警務、建設智慧公安,全面推動公安工作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努力實現公安機關戰斗力的跨越式發展。
東方市建立的全國首個法庭科學DNA檢驗國產化設備、試劑盒推廣實驗室,以及全國首個公共安全管理服務DNA數據庫,在實戰中已經得到很好的應用,凸顯了刑事科學技術推動東方公安工作發展進步的巨大潛能。
“深化智能化信息化建設,不斷提升警務實戰核心能力。”瓊海市公安局信息辦主任劉彧介紹,在省公安廳海島型立體化信息化智能化防控體系共建共享的基礎上,瓊海公安全面推進視頻監控聯網系統(“雪亮工程”)等技術,不斷提升治安防控和重大安保警衛水平。
我省公安機關不斷強化信息化服務實戰功能,2012年以來,統籌資金近11億元,建成了警務信息、資源服務、視頻聯網和警用地理信息等5大應用平臺,完成了打擊犯罪、治安防控、行政管理與社會服務4類專業應用系統,高質量完成海南警務信息智能島總體規劃,完成視頻管控系統、道路交通智能卡口管控系統和進出島車輛人員管控系統建設,統一建設全省視頻聯網平臺,為警方研判、預警、查控等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撐。警務工作效能將實現新的攀升。
便民利民進農村社區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
銳意創新警務執法模式 助力美好新海南建設
2009年前,東方全市執法質量排名全省倒數第二,執法質量之低簡直跌至冰點。
知辱而后勇。從2009年至今的9年時間里,東方市公安局臥薪嘗膽,砥礪自強,緊鑼密鼓推出一系列執法規范化舉措,很快使執法質量實現根本性轉變。
2016年被評為海南省公安機關執法示范單位及全國公安機關執法示范單位。2017年被公安部授予“全國優秀公安局”榮譽稱號。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近年來,東方市公安局長期不懈狠抓執法質量,深化執法規范化建設,加強對各個辦案環節的嚴格流轉,有效杜絕了執法突出問題,確保了執法質量。在深化執法權力運行機制改革方面,他們也走在前列。改革優化考評機制,執法質量的常態化檢查,有效減少了執法突出問題的發生。
在全省,東方公安機關執法規范化探索路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近年來,海南公安機關多措并舉,不斷提高執法規范性和質量水平,加快完善執法辦案系統和執法監督管理系統,推動網上辦案程序精細化、監督科學化、預警智能化、操作便捷化。
全省加快執法辦案中心、涉案財務管理中心、案件管理中心、執法監督管理中心“四位一體”建設,打造綜合執法辦案中樞。不斷提高民警的法治意識、執法水平,有效提升公安機關執法公信力。近5年來,全省共創建全國執法示范單位13個。
毒品不絕,禍害無窮。從2016年11月至2019年底,省委、省政府部署在全省范圍內開展禁毒三年大會戰,實施嚴打、嚴整、嚴堵、嚴收、嚴管、嚴教、嚴獎、嚴責的“八嚴工程”。隨即,全民動員、凝聚合力,以決戰決勝之勢向毒品宣戰。海南警方堅持“預防為先、以打開路、打防結合、綜合治理”的總體思路,充分發揮各級公安機關和各警種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廣泛調動各方人員積極參與,集中力量,協同作戰,堅決有效遏制毒情蔓延勢頭,為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創造平安穩定的社會環境。
此外,海南省公安機關派出100多名警力常駐廣東海安港,和廣東警方開展常態化警務聯勤查控工作,在全國首創省際警務合作新模式,同時強力推動在瓊粵桂三地港口建立6個永久性公安檢查站建設,不斷筑牢環瓊防控圈。將禁毒專項行動、嚴打整治和聯合禁毒有機結合,建立陸海郵、打防管控一體化查緝系統,嚴控全島海岸線和口岸,強化管控多個流動查緝卡口,最大限度將毒品、危險源堵截在島外。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省第七次黨代會吹響了加快建設美好新海南的號角,呵護海南綠色美好家園和旅游環境成了海南公安的重要任務。
2017年6月9日,省公安廳旅游和環境資源警察總隊正式掛牌成立,全省11個市縣成立旅游和環境資源警察支(大)隊,以海南全域旅游為抓手,持續開展全省旅游治安環境整治工作,旅游重點領域見警率、管事率雙向提升,主動出擊,以零容忍的態度重拳打擊破壞生態壞境違法犯罪,及時立案審查群眾反應強烈、社會關注度高的破壞環境資源案件,扛起了保障海南旅游事業健康發展、保護海南生態優勢的責任擔當。
深化警務機制改革“路長制”整合資源激活力
緊抓公安改革機遇,向整合資源要警力。海南公安在警務機制改革、合成作戰中下巧勁、下狠勁。
近年來,隨著三亞世界級濱海旅游城市的建設發展,城市車流、人流激增,大型活動及警衛安保任務逐年增多,但受市中心地形狹長不規則、路網密度低、科技投入不足、交通智能化程度低、外地車輛大量涌入等因素影響,交通擁堵、行車難、通行效率低等問題已成為城市交通管理的痛點
去年9月18日,三亞市副市長、公安局局長張兆騰到任后,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提出“路長制”這一項創新管理之舉。
“路長制”以“保障通行、促進安全、做好服務”為工作目標,堅持“既管交通、又管治安”的原則,整合全局警力資源,打破警種壁壘,實現了一元管理向多元治理的轉變,形成多警聯動、警民共治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安和交通治理新格局。
根據“路長制”的警力部署,各警種以各道路、景區及周邊道路為重點,將優勢警力擺上街面。實行定人、定崗、定時、定責、定獎、定罰的“六定機制”,將責任路段的治亂疏堵、街面防控、隱患排查等任務壓實到各警種路長、路管員,能夠快速處置一條路或者一個片區的交通、治安等問題,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安全始終就在身邊。
“路長制”先后經歷了多次安保戰役的“大考”,實現了社會面管控能力、合成作戰能力和群眾獲得感、安全感、滿意度的三個明顯提升。
范華平對此舉盛贊不已:“三亞‘路長制’雖然實行時間短,但效果很好!不僅及時有效處理了發生在路上的警情,而且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安全感、獲得感,也是轉變作風貼近群眾,服務人民的重要舉措。可以肯定,‘路長制’就是一項以人民為中心的警務舉措。”
對于護航經濟高速發展的海南公安來說,警力短缺和勤務繁重之間的矛盾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而“路長制”恰好是一把有效解決這一矛盾的鑰匙,可謂一招出奇,滿盤皆活。
在瓊海,這一舉措也在快速生成龐雜警務所急需的戰斗力。瓊海市公安局依托“路長制”實施維穩、治安、交通一體化巡,以“路長制”+“地網工程”為思路,以公安執法服務站建設為載體,對城區各主要道路實施“路長制”,立足現有的環博鰲公安檢查站和部分派出所警務室設立公安執法服務站,確定交管、巡特警大隊、轄區派出所長任路(站)長,民警任路管員,對全市214個基層村(居、社區)設立交通勸導站,要求2322名治安聯防隊員、288名網格員同時兼任村級交通勸導員,以各執勤點為節點,形成維護社會治安穩定的“地網工程”,為論壇年會安保工作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在三亞成功試點的基礎上,“路長制”目前已在全省推行,實現變末端治理、事后處置、被動服務為前端預防、事前化解、主動服務的警務模式創新,社會效果良好。
旅游警察扛起平安祥和旅游環境的擔當。
堅持政治建警 筑牢忠誠警魂
“萬人萬雙手,能搬五指山。”這句海島諺語道出了瓊州兒女骨子里透出的堅忍不拔和精誠團結,這也是海南公安精神的真實寫照。
伴隨著海南30年滄海桑田的巨變,海南公安始終植根腳下的沃土,傳承特區精神,發揚海南人敢闖、敢試、埋頭苦干的剛性品格,鑄造忠誠警魂,日漸成長為一支擁有“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的過硬隊伍。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政法隊伍建設“五個過硬”以及公安工作和隊伍建設“四句話、十六字”總要求,省公安廳黨委始終以全面從嚴治黨統領全面從嚴治警,不斷加強和改進公安隊伍思想政治建設、能力素質建設和紀律作風建設,牢牢把握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方向,大力弘揚高昂的戰斗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努力打造忠誠干凈擔當的過硬公安隊伍。
堅持政治建警、打牢思想根基是鍛造鐵軍的基石。海南公安機關多措并舉,筑牢忠誠警魂。全省公安機關深入組織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制度化常態化,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堅持不懈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警,教育引導民警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強化“四個意識”,把“公安姓黨”的意識深深融入血脈。
嚴治之軍,所向披靡。海南公安機關突出管黨治警要求,加強紀律作風建設,全面履行從嚴治黨、從嚴治警主體責任,懲治貪腐不手軟,正風肅紀不停歇,持之以恒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警風;固化規范綜合督察制度,重點圍繞重大專項行動、主要業務工作、重要政治學習和紀律作風等環節開展督察。近五年來,共查處違紀違法案件464起660人。全省公安機關“四個意識”進一步增強,工作步調明顯加快,執行力不斷提高,作風更加扎實穩健。
隨著海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各類安保工作等警務不斷增多,強化戰時政治思想工作成為落實忠誠意識的重要抓手。加強優秀典型選樹,形成榜樣效應也成為政治建警重要舉措。
“學英雄、追英雄、爭當英雄”,近年來,海南公安隊伍涌現出大批感人至深的英雄模范,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捍衛著瓊島大地一方熱土,用智慧與勇敢詮釋著忠誠與擔當。
在儋州市,西華派出所原所長朱國茂用28年寫就百萬字警情日記,記錄下轄區百姓的大事小情,他時時記掛著每家每戶的安危冷暖,直至生命停擺;
在東方市,從警31年的天安派出所原所長吳春忠心系群眾,扎根山鄉,長期帶病工作,最后累倒在入戶走訪的崎嶇山路上;
在海口市,大致坡派出所副所長李觀連為抓捕一名持刀追殺群眾的歹徒,遍身刀傷,滴滴鮮血拋灑在同樣殷紅的南國紅土上;
在昌江,刑警大隊刑警黎定琦在偵辦攔路搶劫系列案時,與7名持槍劫匪狹路相逢,英勇搏斗中不幸中彈致右眼失明,兩眼和胸部殘留的鐵砂槍彈至今無法取出;
在清風正氣的激勵下,隊伍整體素質大幅提升,涌現出了一大批先進個人和先進單位。
“榜樣帶領下,每名黨員都是一面旗幟,每名隊員都是拼命三郎。”作為全省先進典型的優秀代表、黨的十九大代表、海口市公安局瓊山分局飛鷹便衣警察大隊長馮暉介紹,“學英雄、追英雄、爭當英雄”等活動深受歡迎,充分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可以鼓舞士氣,可以帶動隊伍建設實現跨越式成長。
金色盾牌,熱血鑄就。在海南公安隊伍中,英雄人物和先進集體不勝枚舉。僅2013年以來,全省公安機關就有521個先進集體、1825名先進個人受到表彰。
新征程中,海南省公安機關嚴格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政法隊伍建設“五個過硬”以及公安工作和隊伍建設“四句話、十六字”總要求,主動適應全面從嚴治黨、從嚴治警新要求,牢牢把握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方向,隊伍建設亮點紛呈。
向提升素質要警力,夯實實戰訓練基礎是關鍵。海南公安機關下足力氣,嚴格落實公安部有關基層領導干部和一線民警實戰訓練標準,通過比武競賽檢驗訓練成效;開展全警教育培訓,重點抓好領導干部素質培訓、“四項建設”培訓、市縣公安局班子成員和科所隊長集訓,以及加強領導干部法制理論培訓、民警執法實戰培訓和警務輔助人員法律教育培訓;辦好公安大講堂,通過全方位、全覆蓋的教育訓練促進民警綜合素質提升。
隨著海南的不斷建設發展,公安民警肩頭的責任更重、壓力更實,讓民警能夠在緊張之余不疲憊,重擔之下不松懈,堅持落實從優待警政策,是隊伍形成可持續戰斗力的關鍵。
海南省公安機關設身處地為基層民警著想,細化落實從優待警各項措施,讓民警真真切切感受到組織的關懷。以細致關懷溫暖警心,更以及時表彰鼓勵民警,嚴格落實戰時表彰機制,是一種認可,更是一種激勵。“上級將獎狀送到執勤點,讓我們倍感鼓舞和振奮。”瓊海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隊特勤中隊中隊長黃磊、巡特警大隊五中隊中隊長郭召立因為在博鰲論壇安保中的出色表現在執勤點火線受獎,這樣的經歷讓他們終身難忘。
通過文化設施的建設、文化活動的舉辦,不斷樹立民警職業榮譽感、認同感,培育民警良好的道德情操,以精神養分舒緩民警壓力,以文化養料填充民警心靈。
在海口市,警察書屋建設如火如荼,通過與省圖書館建立合作,不斷為民警提供各類書籍,定期更新,為民警帶來精神的享受;在瓊海市,通過舉辦書畫攝影比賽、主題演講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狠抓公安文化,樹立警營精神……
(本報海口4月27日訊)
責任編輯:張紅霞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