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30年 美好新海南| 五指山將貧困發生率降至歷史最低點

              建省30年來,五指山在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發生了巨大變革,如今以更高站位助推美好新海南建設

              翡翠山城綻放發展新生機

              五指山市的牙胡梯田,宛如人間仙境,美不勝收。(海南日報資料圖)

              海南日報記者劉夢曉 賈磊

              看春風十里不如賞五指山春色,蜿蜒直上的山嶺,一路上總是能給人不斷的驚喜。

              建省30年來,五指山市在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發生了巨大變革,政通人和,市民幸福指數節節升高。同時,作為國家級貧困縣的五指山市在扶貧工作上也有了巨大飛躍,僅2017年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脫貧1968戶7076人,完成省下達年度任務的115.3%,貧困發生率降至3.87%。

              30年風雨兼程,30年砥礪奮進。如今的五指山市是一方開放而現代的熱土,翡翠山城越來越成為海南島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而在發展中,五指山市始終不忘初心,堅持生態立市戰略不動搖,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強烈意識,精心呵護生態環境。

              村民在五指山市水滿鄉椰仙茶園采茶。海南日報記者武威攝

            市民、游客在海南省民族博物館參觀。海南日報記者武威攝

              1

              綠色發展理念開拓生態格局

              位于我省中南部的五指山市,素有海南肺葉、天然氧吧的美譽。在發展中,五指山堅持發揮特色優勢,守住生態生命線,用改革的思維、創新的方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既要金山銀山,也要保護好綠水青山。作為全省生態核心區之一的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是五指山一項重要工作。“我們嚴把生態環境準入關,堅決不上任何可能對生態造成嚴重影響的項目。”五指山市委書記宋少華說,發展才是硬道理,但在發展中謀求與自然環境和諧,留住五指山的青山綠水同樣重要。為此,五指山市全面實施封山育林、退耕還林、“綠化寶島”,管護了123.8萬畝重點生態公益林,守住了這座綠色寶藏。

              目前,五指山市森林覆蓋率高達86.44%,擁有著世界為數不多且保存最為完好的熱帶雨林、世界最豐富的物種基因庫。2017年3月,五指山市入圍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名單。同時,五指山市還開展了水污染治理專項行動,全面落實“河長制”,不斷加強重點水體的治理和修復,嚴厲打擊直排偷排現象,確保全市內河(湖)水環境質量保持穩定,守住生態紅線。城鎮修補方面,開展提升城鎮功能、塑造城鎮特色風貌兩大專項行動,大力推進棚改安居,優化城鄉路網結構,完善公共交通,健全城鎮公共服務設施。推進南圣河沿河景觀工程和小島公園建設,精心打造城市游覽休閑漫步景觀帶。繼續推進違法建筑整治、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兩大行動,率先完成“百鎮千村”規劃范圍內的違建整治任務,形成防違控違長效機制。

              保護環境與發展經濟從來沒有沖突,五指山用實際行動證明了這一點。得益于生態優勢,五指山越來越成為國內外游客養生度假的首選勝地。2017年,五指山旅游接待人數180.42萬人次,比2012年增長77.3%;旅游總收入3.26億元,比2012年增長169.4%。

              今天的五指山,不僅在保護生態方面取得巨大成果,更在產業發展方面走出了特色路子。“五指山紅茶”“五指山五腳豬”先后獲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認證,樹仔菜、憂遁草等特色產業更是廣受青睞,遠銷島外。尤為突出的是,五指山堅持把打造旅游主導產業作為調結構、謀發展的主攻方向,積極開展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按照“一山、一線、一圈”旅游開發格局,五指山熱帶雨林景區、黎峒文化園、紅峽谷旅游景區以及五指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等精品旅游項目得到快速發展,旅游綜合接待能力快速提升。

              2018年海南黎族苗族傳統節日“三月三”五指山主會場閉幕晚會上,演員身著民族服裝舞蹈。海南日報記者武威攝

              2

              貧困發生率降至歷史最低點

              守住了綠水青山,發展了特色產業,五指山也通過產業扶貧帶動貧困戶過上富裕日子。

              4月10日上午,五指山市毛陽鎮什苗村脫貧戶抱團養殖五腳豬分紅發放儀式在什苗村宣傳文化室前舉行,五指山市總工會向什苗村的11戶脫貧戶發放了6965元分紅。

              從2017年開始,五指山市總工會通過產業扶貧為什苗村11戶脫貧戶投入資金46800元購買了36頭五腳豬母豬,采取“合作社+貧困戶”的形式,通過抱團發展的方式參與五指山新型種養專業合作社集中養殖,并于2017年11月2日首次向脫貧戶們發放了15035元的分紅。

              “半年來就分紅了兩次,有了這些錢,我們能改善生活,還能繼續發展生產,日子越過越好了!”脫貧戶王林瓊說。

              “2017年初,五指山的貧困發生率還是13.5%,脫貧攻堅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我們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狠抓落實,舉全市之力打好脫貧攻堅關鍵戰。”宋少華說,五指山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采取過硬措施,下足繡花功夫,全面落實脫貧攻堅。

              為了做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在深入了解掌握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以及種養需求、勞動能力等情況的基礎上,五指山制定出臺了《五指山市2017年度減貧工作實施方案》《五指山市2017年度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實施方案》,并相繼印發了《五指山市2017年教育扶貧工作實施方案》《五指山市2017年健康扶貧工作實施方案》等行業扶貧方案,因村因戶制定、有針對性地實施了特色產業、勞務輸出、教育和文化、衛生健康、生態移民扶貧等“十一項”脫貧措施。累計投入產業發展資金5043.36萬元,扶持發展具有山區優勢特色的樹仔菜、五指山五腳豬等種養產業,基本上覆蓋所有的貧困群眾。

              此外,五指山還組織就業扶貧專場招聘會12場,全年實現703名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通過組織電視夜校、技能培訓、示范帶動等措施,提高貧困主體自我發展能力。圍繞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全年分春秋兩季為全部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發放教育補助金937.85萬元。投入508.49萬元完成了2017年、2018年兩年新農合個人繳費代繳工作,建檔立卡貧困戶患者享受各類報銷補助1521.99萬元,受益26916人次。投入3852.6萬元獎勵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截至2017年年底,有975戶達到入住條件。大力實施金融扶貧撬動,累計向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貸款3281.11萬元。

              為了加強組織領導,狠抓落實,五指山還建立了市、鄉鎮兩級脫貧攻堅責任制,全市30名市級領導定點幫扶22個整村推進貧困村,1318名黨員干部掛鉤幫扶4222戶貧困戶,“一對一”幫扶責任制得到全面加強。

              當前,五指山市脫貧攻堅工作已取得歷史性突破,全市貧困發生率降至3.87%,為歷史最低點。

              美麗的五指山市南圣鎮永忠村。海南日報記者武威攝

              3

              文化內涵增強城市自信

              初春的五指山青翠欲滴,潺潺水聲劃過昌化江源頭,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從茶園采摘到民俗風情,攜歡歌樂舞品傳統飲食,4月18日,2018年海南黎族苗族傳統節日“三月三”活動拉開帷幕。

              今年“三月三”活動主會場設在五指山市,除了開、閉幕式主題文藝晚會及黎祖祭祀大典等重頭戲外,還圍繞“歡慶三月三·相約五指山”主題,舉辦一系列民俗文化和旅游品牌推介等共22項精彩活動。

              3月19日,作為“三月三”主題系列活動序幕的2018海南五指山早春茶開采節正式啟動,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茶界專家、愛茶人士以及生活在五指山市的“候鳥”人群參加。

              作為五指山“三月三”節慶的開篇大戲,通過采茶技能比賽、全民煮茶、祭茶祖、唱茶歌、長桌宴、茶產業專題論壇等活動,打響“中國第一早春茶”品牌。五指山紅茶在2015年通過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認證后,憑借“琥珀湯、奶蜜香”的特質,日漸走俏市場,茶樹也日漸成為五指山群眾脫貧致富的“搖錢樹”。

              黎族先民新石器時代各類石器工具,父氏社會圖騰“石且”,早期貝幣和陶器,同大陸文化特征有密切關系的青銅器、彩陶器、瓷器、五銖錢石幣……今年2月11日,位于五指山的海南省民族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海南歷史文物展、海南革命文物展、黎族文物展、苗族文物展、回族文物展等8個展廳,7000余種館藏文物,依托五指山少數民族聚居之區位優勢,旗幟鮮明地展示了海南少數民族民俗文化,更為五指山市注入更深厚的文化自信。

              “省民族博物館前身為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館,1988年建省后升格并更名為現名,以展示海南世居少數民族歷史文化為宗旨,是人們了解海南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窗口。”省民族博物館館長李華說,博物館在海南民族文化的挖掘、保護、展示、宣傳、傳承、弘揚,以及民族文化旅游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4月18日至25日,活動主辦方在海南省民族博物館內,集中展出全省民族地區3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五指山市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等。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也是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撐。宋末元初,棉紡織家、布業始祖黃道婆在五指山腹地學習黎族棉紡織技術。近代史上,五指山還是瓊崖革命“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圣地。如今以瓊崖縱隊司令部舊址為依托建設的革命根據地紀念園,已成為著名的紅色旅游景點,每年都有大批游客前來緬懷參觀。

              游客在五指山市大峽谷漂流戲水。海南日報記者武威攝

              4

              奮力開創建設新局面

              “九山半水半分田”,這是人們對五指山市土地資源的形象描述。如何利用有限的水土發展出滿足當地人生產生活需要的農業產品?

              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坡上種蔬菜,種出了供不應求的高山蔬菜,這是五指山市打造的一張熱帶高效農業王牌。

              群山環繞中的一塊塊山間小盆地,是農民耕作的寶貴土地。五指山高山蔬菜種植基地就選擇這一塊塊山間小盆地,利用五指山晝夜溫差大的特點,平時用山泉水澆灌,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嚴格按照有機農產品標準進行生產,種植出來的蔬菜口感極佳,顏色亮麗,富含維生素、黃酮等營養物質。

              “我們公司在五指山市主要有4個高山蔬菜基地,總面積達500畝,生產的蔬菜品種主要有菜心、芥藍、小青菜、小白菜等,每天能生產高山蔬菜一萬多斤,即使臺風天氣,也能供應數千斤。”五指山順發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天光說,每年三亞、海口甚至島外都有一些客商要跟他簽高山蔬菜訂單。

              品一口高山蔬菜,鮮、嫩、脆、甜,不僅口感好,又沒有污染,消費者怎能不青睞?

              不僅是高山蔬菜,五指山別出心裁,將劣勢轉化為優勢,依托獨特的地理環境,大力培育五指山紅茶、憂遁草、山蘭稻以及五指山蜘蛛等種養產業,通過政府引導、企業示范帶動、農民廣泛參與的方式,摸索出一條“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特色農產品發展之路。

              如果說農業是五指山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在五指山的民生投入中,教育事業也是重中之重。近年來,五指山不斷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落實義務教育“三個增長”,使教育資源配置更為優化,市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成果進一步鞏固和擴大,已經落實教育發展經費2.79億元,投入1.071億元推進一批校園工程建設,辦學條件和教育保障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

              同時,五指山大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實施校長、教師校際交流制和“教師素質提升工程”,引進1名“好校長”擬任五指山中學校長。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工程,偏遠山區學生同等享受到優質教學資源。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鼓勵社會資本興辦教育,啟動五指山杜郎口實驗學校項目建設。

              “放眼未來,我們牢記使命,為建設美好新海南貢獻新力量,將以更高站位融入美好新海南的建設大潮。”宋少華說,今后的五指山將繼續從多個方面全面提升城市品質,加快“放管服”改革,推行全流程互聯網“不見面”審批,最大限度簡化行政審批、優化便民服務,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將以更高水平建設好海南中部旅游城市,充分發揮最優質的生態環境優勢,積極完善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團結拼搏,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加快建設美好家園,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奮力開創熱帶雨林養生度假旅游城市建設新局面。

              (本報五指山4月26日電)

              森林覆蓋率

              目前,五指山市森林覆蓋率高達86.44%,擁有著世界為數不多且保存最為完好的熱帶雨林、世界最豐富的物種基因庫

              旅游

              2017年,五指山市旅游接待人數180.42萬人次,比2012年增長77.3%;旅游總收入3.26億元,比2012年增長169.4%

              脫貧攻堅

              2017年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脫貧1968戶7076人,完成省下達年度任務的115.3%,貧困發生率降至3.87%

              全市30名市級領導定點幫扶22個整村推進貧困村,1318名黨員干部掛鉤幫扶4222戶貧困戶,“一對一”幫扶責任制得到全面加強

              當前,五指山市脫貧攻堅工作已取得歷史性突破,全市貧困發生率降至3.87%,為歷史最低點

              教育

              近年來,五指山不斷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落實教育發展經費2.79億元,投入1.071億元推進一批校園工程建設,辦學條件和教育保障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

              制圖/陳海冰

            責任編輯:張紅霞
            •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微博

              用微博掃一掃

            海南時政

            權威報道一網打盡 進入欄目
            欄目推薦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技術服務 |  法律聲明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成人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66在线观看| 97精品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91久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99热门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久久水蜜桃亚洲av无码精品麻豆| 一夲道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精品二区韩国演艺界|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小| 精品一二三区久久aaa片|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yw|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AAA片| 不卡精品国产_亚洲人成在线| 国产精品k频道在线看|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视看动漫| 久久国产三级精品|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va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亚韩精品无码a在线| 777午夜精品久久av蜜臀|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久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专区不卡|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ⅴ蜜臀色欲| 国产久爱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久| 高清国产精品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白丝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精品久久久久| 香蕉在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2|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精品电影一区| 亚洲 日韩经典 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免费东京热| 国产精品色拉拉免费看| 2021最新国产精品网站| 亚洲精品无AMM毛片|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