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著力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與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區”
政策措施人無我有 體制機制不斷優化
海南日報記者陳蔚林
“發展是第一要務,創新是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為海南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今天下午,海南黨政代表團第九團在湖北省考察時,特別注重汲取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武漢片區在集聚創新要素、發展高新產業、促進科技成果轉換等方面的先進經驗。
“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定位于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與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區’,其實質是不斷提升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高新技術產業創新水平。”湖北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廳在支持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創新驅動發展過程中,始終將科技創新擺在首要位置,在省級層面牽頭成立了創新驅動專題組,重點圍繞整合資源、政策創新、成果轉換、科技金融、創新創業、國際合作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
正在光谷創業咖啡暢談創業項目的青年人都說,這幾年不斷出臺的“新黃金十條”等利好政策,對他們而言極具吸引力。
以2015年出臺的“科技創業十條”為例,其中有一條明確:省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鼓勵創業投資機構投資省級以上孵化器內的初創企業。根據被投資企業的注冊年限,省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按創業投資機構投資額的100%至300%出資,支持其新設創業投資基金。這項政策,無疑能為初創企業一解燃眉之急。
又以2017年出臺的“新黃金十條”為例,其中有一條明確:在社會重大應用型研發上,武漢光谷將借鑒美國公共行業的做法,以“科技懸賞”的方式面向全球企業和團隊展開研發招標。也就是說,一個重大項目將交給多個團隊同時預研,最后選出決勝者。此類項目的研發經費補貼,單筆最高可達2000萬元,力度史無前例。這項探索,無疑將刺激光谷企業以及有實力的研發團隊,積極參與重大應用型研究攻關,用市場倒逼研發創新。
這些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政策措施,形成了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的政策框架體系。大刀闊斧、不斷優化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更為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吸引了源源不斷的高素質人才。
湖北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湖北省深入推進科技成果“三權”改革,允許研發團隊與本單位聯合申報專利共同權利人,允許高校、科研機構正職領導獲得股份或出資比例等股權獎勵。同時,強化創新人才支撐,相繼推出放寬外國留學人員在自貿區工作許可條件、實施外籍人才口岸簽證政策、簽發外國留學生在自由貿易試驗區創新創業居留許可證等一系列具有湖北特色的改革舉措。截至目前,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已聚集3名諾貝爾獎得主、55名中外院士、412名國家“千人計劃”專家。
好人才用好政策,好政策謀得好發展。當前,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高端產業集聚效應已經初顯——掛牌一年來,武漢片區共引進光電子信息重大項目50多個,總投資額達2000多億元,已完成“芯片-顯示-智能終端”全產業鏈布局,正在打造萬億級光電子信息產業集群;襄陽片區加快新能源汽車技術攻關,創新新能源汽車科技金融服務模式,建立新能源汽車人才創新創業超市,已具備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正在著力打造中國新能源汽車之都;宜昌片區聚焦生物醫藥產業,區內人福藥業口服固體制劑車間以零缺陷通過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現場質量核查,華強科技丁基膠囊項目入選中德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是我國醫藥包裝行業第一家國家級智能制造新模式運用項目。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立足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實際和產業特色,圍繞‘放管服’改革、科技體制機制創新、促進國際人才集聚和特色產業集聚等,有針對性地開展差異化探索,集中力量精準突破,率先形成制度創新成果。”湖北省自貿辦相關負責人說,同時,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將進一步強化各領域支持政策、改革試驗任務的統籌研究和系統集成,避免制度創新成果碎片化,發揮好“改革試驗田、壓力測試區、開放新高地”的作用,探索出可復制推廣的制度性成果。(本報武漢4月17日電)
責任編輯:謝軍輝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