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上“航天飯”的好圣村
農民日報記者李銳
海南省文昌市龍樓鎮好圣村坐落于銅鼓嶺山腳下,距離文昌航天發射場不過5公里。在這個小漁村里,和魚打了大半輩子交道的老漁民們做夢也沒想到,能和“航天”結緣。
文昌市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如今,文昌又添“航天之鄉”的美譽,成為我國首個低緯度濱海發射基地。自2016年基地建成后,“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相繼從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在我國航天事業發展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來文昌,必然要去發射場參觀。作為航天科普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文昌航天主題樂園,就位于發射場入口處。游客不僅可以參觀航天科普展覽,學習航天知識,還可以走進發射場,游覽飛行控制中心、火箭垂直總裝測試廠房、運載火箭發射工位等,親身體驗航天的魅力。自2016年3月文昌航天主題樂園試運營至今,主題樂園已接待游客30萬人次。
文昌市旅游投資控股公司董事長蔣勝利說:“為了文昌航天發射場建設,許多農民作出了大貢獻。我們景區全力為失地農民提供就業機會,有六成以上的失地農民成為景區員工。同時,航天景區的發展帶動旅游周邊產業的興起,為農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選擇,這里的許多老百姓吃上了‘航天飯’?!?/p>
文昌市充分利用“近水樓臺”的優勢,把好圣村打造為航天科技小康村,將航天科技作為先進生產力,與“三農”發展充分融合,把小村打造成集航天文化、航天種養產業、航天科普、航天體驗為一體,以“航天元素”為特色的航天科技農莊。
村里利用20畝閑置土地種植21個品種的航天蔬菜供游客采摘、品嘗、觀賞,又通過種植航天牧草喂養文昌雞、黑山羊,發展航天畜禽養殖。規劃出17間傳統民宅發展航天民宿,將航天書屋、航天模型、航天體驗等航天文化項目融進民宿,提升游客的體驗感。
靠著航天這張牌,好圣村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萬元,與2016年相比,增幅達52%。
“將好圣村打造成航天科技小康村才剛剛起步,卻已帶動了龍樓鎮1/3的貧困戶脫貧,示范效應實實在在。‘航天+’這篇文章與農村、農業、農民以及生產、生活、生態高度融合才剛剛開始。”文昌市市長王曉橋對航天旅游的前景充滿希望。
(原載《農民日報》2018年4月3日1版,有刪節)
責任編輯:謝軍輝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