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創意賦能海南國際旅游島
張成林
全國兩會期間,三亞國際音樂節火了起來,沈曉明代表贊其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正面教材”。一個為期3天的音樂節,緣何吸引了國內外數萬名音樂迷?筆者認為,主要原因就在于其所展現的獨特文化創意。雖是音樂節,但無論內容、還是形式都有極大創新,鮮明體現了當地民俗文化、“候鳥”文化、美食文化等特色文化。可以說,是文化創意讓三亞國際音樂節魅力十足。
當前,文化創意正成為拉動消費的一大賣點。正像與會代表所言,如今,“人們更愿意花高價錢買好東西”。何為好東西?就是個性化、多樣化、品質化的產品和服務。個性化、多樣化、品質化從何而來?就來自于獨特、別致的文化創意。文化創意新穎,消費者就會樂享其中,在口耳相傳中,品牌、口碑自然就會立起來;倘若文化創意平庸,體驗就如同“白開水”,消費者無從回味,更不會再次光顧。
作為旅游大省,海南對此有著更深刻體會。以檳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區為例,《檳榔·古韻》旅游演藝為何獲得游客交口稱贊,甚至跨國巡演?這是因為它深入挖掘、生動再現了海南黎苗文化的精粹。一臺實景演出,匯集鉆木取火、織黎錦、唱情歌、苗捏、舂米、打柴舞等多種元素,猶如展示黎苗文化的全景窗口。感動觀眾的,不是華麗的道具、耀眼的燈光,而是演藝背后的文化創意。
推動文化創意,海南優勢明顯。首先,需求旺盛。作為國際旅游島,海南要打造世界一流海島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打造國際消費中心,這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其次,資源豐富。經過長期歷史演進,當前的瓊島大地,呈現出海洋文化、黎苗文化、生態文化、南洋文化、紅色文化等各類文化相融相生的繁榮局面,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提供了肥沃土壤。當前,海南已有不少成功的經驗,如呀諾達、三亞千古情、椰雕等品牌景區、演藝、商品,為我們深挖文化創意提供了經驗借鑒。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文化創意是打開旅游消費的“密鑰”。坐擁一流的生態環境,我們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深挖文化資源,厚植文化底蘊,用文化創意點“靚”全域旅游、賦能國際旅游島,努力形成與一流生態環境相匹配的一流品質生活。
責任編輯:張紅霞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