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周公卒:
農業“王牌”須向改革要效益
農業是海南經濟發展的一張王牌,如何讓王牌更“王”,是我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作為農墾改革的先行者,海南農墾改革成效初顯,為全國進一步深化農墾改革作出有益探索。本期“兩會E訪談”邀請到全國人大代表、我省深化海南農墾管理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周公卒,就農墾改革、農業現代化建設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周公卒代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本報特派記者王凱攝
培養龍頭企業
培育發展新動能
記者:農業是海南的支柱性產業之一,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您覺得海南如何加快現代農業建設,培育農業發展新動能?
周公卒:海南的“三產”結構中,農業占據較大比重,熱帶農副產品備受歡迎,農業發展整體勢頭強勁。當前農業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步伐加快,海南農業發展要注意引導農民按市場需求生產,提供綠色優質產品。改革要取得成效,關鍵在于新型經營主體的培養。海南的熱帶瓜果蔬菜受歡迎,熱帶農業效益不錯,但總體而言單個農民的實力、眼界、信息有限,很難做到按市場需求生產,容易出現農產品滯銷等問題,要積極引進、培育龍頭企業,適度開展規模經營,政府要對龍頭企業加以扶持,調整農業結構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現代農業發展要向發達農業國家看齊。
政府要積極研究市場變化,中央政府各部門可從戰略層面研究國際市場的需求變化和市場發展趨勢,省市縣政府可結合生產情況研究市場需求,根據市場需求發現短板,補齊短板,培育適度規模的新型經營主體。現代農業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支撐,綠色產品不使用農藥、化肥,因而急需組織科研力量對新品種、新的種植規范進行科技攻關。有了科技成果,還要進行科技成果的轉化,要加大科技推廣力度和轉化力度,科研、教學與推廣相結合,強化基層推廣力量,從人員配置、知識結構等方面不斷完善基層科技服務。積極培育農業領域的社會化服務主體,農業種植專業服務機構可積極提供有償服務幫助農民科學種養,這是發展“大農業”的關鍵,有利于農業規范化、標準化發展。
改革穩步推進,發展持續發力
記者:農墾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去年以來海南農墾改革做了大量扎實卓有成效的工作,扛起了改革發展的“海南擔當”,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今年將繼續深化農墾改革,您覺得在現階段農墾改革如何進一步穩妥推進?
周公卒:海南農墾改革起步早,農墾改革已在全省掀起高潮,目前進展順利,得到各方高度肯定,全國農墾改革現場會將在海口召開。墾區集團化工作基本完成,新的集團按現代企業制度已打造完成,效益初顯,今年有望扭虧為盈。農場企業化正在推進,14個農場轉變成12個公司,余下的農場根據現有條件正有條不紊地推進企業化改造。農場社會化改造穩步推進,農場20多項社會職能移交計劃今年6月底前完成。加快墾區土地清理規范,妥善處理確權土地、爭議土地、被侵占土地,積極與市縣政府協調穩步推進,20多萬畝土地重新確權發證,4萬多畝有爭議、被侵占土地清理完畢,下一步將采取專項工作來進一步推進。
農墾不僅要改革,還要發展。目前農墾已確定產業發展方向,八大產業和八大園區建設正穩步推進。八大產業進展卓有成效,茶葉產業已盈利500多萬元,海南白沙綠茶、紅茶品質好,是一流的茶葉原料,整合島內茶葉資源,適度擴大生產,海南茶葉產業潛力無限。果業集團發揮農墾比較優勢,積極整合島內芒果資源,并準備攜手廣西、四川等地,整合芒果資源,爭做全國最大的芒果集團,實現全年都能在全國市場上銷售海南芒果。200多萬畝橡膠正積極爭取國家支持,打造核心保護基地。旅游、健康、房地產、金融、商貿物流等新產業在農墾集團已開始探索運營,虧損企業已成立資產公司,不斷優化經營。
牽手互聯網,做強農旅融合
記者:互聯網產業的發展日新月異,如何利用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現代信息網絡,推進農業新技術傳播、農產品高效銷售?
周公卒:海南發展互聯網農業是必然趨勢,熱帶水果、瓜菜等時鮮產品多,這些產品不耐存,需要及時銷售、食用。利用網絡優勢,不僅能讓消費者及時享用優質農產品,也能讓好產品賣出好價錢。政府要及時研究出臺相關鼓勵政策,促進水果蔬菜電商的發展。為營造良好的市場秩序,政府要樹立標桿,宣傳典型,樹立誠信經營的市場導向,通過口碑營銷做響海南農業品牌。
記者:海南是國際旅游島,全域旅游建設全省鋪開,如何強化農旅融合,讓農村美、農民富?
周公卒:海南正大力發展全域旅游,瓊中什寒村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參與的模式可進一步推廣,政府主導、加大基礎設施投入的瓊海模式也值得借鑒。農墾集團可充分利用農墾自身資源,深入推進農旅融合。“我在海南有農莊”的項目是個有益探索,此舉可引入一批高端游客的進入,農業土地變成天然的景點,政府要在規劃、引導上下功夫。
記者:人力資源優勢是我國發展的顯在優勢,我國有大規模的科技和專業技能人才,海南有“候鳥”人才和南繁人才,您覺得如何發揮他們的積極作用,促進海南農業的轉型升級?
周公卒:政府首先要對產業發展的人才需求摸底清楚,明確急需人才引進的方向,給予相應的條件引才用才,對國企、民企引才用才需一視同仁。在榮譽等方面給予“候鳥”人才相應的激勵,制定個性化的引才用才方案。醫療、教育的配套省里已高度重視,這樣加快推動配套完善的勢頭要繼續保持,以釘釘子精神穩步推進。
(本報北京3月11日電)
責任編輯:韓慧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